唐朝天寶年間爆發的安史之亂,其規模之大,持續時間之長,給人們帶來的災難之深重,是唐建國以來空前的。這次叛亂也直接導致了唐王朝由盛轉衰,日趨沒落。在平息這場暴亂的過程中湧現出一位著名的將軍——辛雲京。辛雲京,唐代隴右道金城人(今甘肅省蘭州人)。他有勇有謀,戰功卓著,尤以平定安史之亂所立的戰功而聞名。
俊傑出名門
辛氏一族,在河西是名門望族,人才輩出,尤其是出將才的家族。辛雲京就出生於這樣一個家族中,他的父輩是統率千軍、英勇威猛的將軍。他們兄弟數人,全都加入行伍,因為作戰勇敢,各自成為了軍中將帥,其中以辛雲京最為勇敢、最有膽識。
辛雲京從小聰穎過人,勤思好學,在家庭潛移默化的影響下,也逐漸對有關戰爭的軍中事務感興趣,尤其喜歡讀排兵布陣、戰略戰術方麵的書籍,立誌長大後要成為一名將軍,縱橫戰場,殺敵報國。他練習武術,每天三更起床,五更入睡,十幾年如一日,堅持不懈。經過不懈努力,武藝大為精進,對軍事戰術也有了比較深入的了解,後來隨父從軍,在南北征戰中,大大豐富了戰爭的閱曆。每當在戰爭發生的時候,辛雲京便主動請求上陣,以擒獲斬殺敵人的將領作為最榮耀的事情。在長期的戰鬥鍛煉中,他素以有膽量、性格剛強豪放而為全軍之首。
仗劍平叛亂
安祿山揭起反唐旗幟後,由於唐朝長期朝政腐敗,軍務荒廢,加上朝廷上下的士兵久疏戰陣,抵擋不住早有準備的安祿山叛軍,於是唐軍節節敗退。唐軍兵敗如山倒,形勢變得日益嚴峻起來,都城長安告急,危在旦夕。唐朝廷為了解除困境,大力重用有才能的將士,召集軍隊抵抗叛軍,形勢才有所好轉。唐軍的反擊,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叛軍的混亂,安祿山也在混亂中被兒子安慶緒所殺。但是叛亂並沒有因為安祿山的被殺而停止,他原先手下的大將史思明又重新反唐,成為叛軍的領袖人物,勢頭更加凶猛。
天寶十四年(755年),史思明屯兵相州,厲兵秣馬,準備發動大規模進攻。此時的辛雲京已身經百戰,成長為一名有膽氣有謀略的將軍了。得到史思明大兵壓境的消息,辛雲京做了詳細的分析和周密的部署,決定采用突襲的方法,打退兵力遠遠超過自己的敵軍。他親自掛帥,挑選4000精兵,輕裝上陣,急行軍到達滏陽(今河北磁縣)。稍做修整後,辛雲京召集唐軍將士,語氣豪壯地說:“如今國難當頭,大兵壓境,作為熱血好男兒,報國的時候到了,隻要大家同仇敵愾,勇猛向前,我們一定會勝利!”說完,一馬當先,率軍殺向滏陽城。經過激烈的戰鬥,攻下了滏陽,乘勝追擊,把殘餘的叛軍打得七零八落。辛雲京又會合後續部隊,繼續追擊,追到叛軍的老巢相州與史思明遭遇,在辛雲京的指揮下,經過艱苦的血戰大敗史思明。經過這場戰鬥,史思明的力量受到重創,基本上沒有再給唐王朝造成大的威脅。這次戰鬥的勝利極大鼓舞了唐軍的士氣,也是平定安史之亂一係列戰役中非常著名的一次大捷。為表彰辛雲京的戰功,唐肅宗授官以代州(今山西雁北地區)都督、鎮北兵馬使。
後來,辛雲京又多次配合唐朝名將郭子儀、李光弼領軍對叛軍的圍剿行動,最終平定了叛亂,辛雲京在其中也是屢立大功。
鐵麵行法度
後來,山西太原的駐軍發動叛亂,守將鄧景山無法控製局勢,被叛軍所殺,當地一片混亂。唐肅宗便任命辛雲京為太原節度使兼太原尹,後來又加封他為金城郡王。辛雲京到任後馬上對叛軍進行嚴厲打擊,不久叛亂就消除了。他性格剛毅沉穩,執法嚴明,恪守“法律麵前人人平等”的原則,凡是犯罪的人,不論是誰,不論有過何等的功勞,一律嚴懲不貸。正因為如此,他不但把軍隊整頓得紀律嚴明,而且把地方治理得井井有條,使太原百姓在亂世中得以喘息。
在平定安史之亂的時候,唐軍力量比較薄弱,曾經借助回紇的軍隊幫助平定。時間一長,回紇人自持曾有功於大唐,加上唐朝廷采取的友善政策,便驕縱起來,不但違法亂紀,甚至有時候劫掠唐朝的百姓。辛雲京決定重點整治,打擊他們的囂張氣焰。有一次,回紇人進入太原境地,胡作非為,辛雲京將其捉拿,並按照大唐的律法,予以嚴懲。從此,回紇人因為害怕辛雲京的威嚴,再也不敢為所欲為了。
辛雲京任職太原使以後,太原得到了良好的治理,若幹年以來太原、大理沒有戰亂之災,百姓得以安居樂業,這在唐朝中後期是少有的局麵。辛雲京也因為為政有方,被加官為檢校左仆射,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大曆年間,辛雲京在任職期間終老。唐代宗感念他對朝庭所做巨大貢獻,想到他為國的赤膽忠心,傷心欲絕,痛哭流淚,並下令集體追悼,冊封為太尉。在葬禮期間,唐代宗輟朝三天,為辛雲京哀悼,賜諡號為忠獻。
“名門望族出英豪,戎馬生涯立功勞。馳騁疆場平叛亂,嚴明法度太平保。鞠躬盡瘁為良政,赤膽衷心後終老。”以上可算是辛雲京一生的寫照,英雄早已終老而去,但他的業績載入了二十五史——《周書》,其名其事將流芳百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