曆朝曆代,總有一些仁人誌士以國家社稷為己任,用行動去實現自己的理想,宗欽便是這樣的人物之一。宗欽,字景若,北魏金城(今甘肅省蘭州市)人。他少年勤奮好學,刻苦異常,飽讀經書,涉獵非常廣泛。他受儒家影響較大,身在鄉間,心憂天下,有儒家學者的風度,以才學聞名於河右地區。
心憂社稷獻諫言
宗欽曾經在沮渠蒙遜這個地方作官,拜為中書郎、世子洗馬。在任期間,他一邊忙於政務,一邊筆耕不輟,著述研究,有感於當時的政事,作了一篇名為《東宮侍臣箴》的諫言,對當朝太子和皇帝進行規勸。
文章開篇講述了重用才能,沿襲傳統優秀的倫常觀念和聖賢所遺留下來的思想經典,把這兩方麵結合起來,才能夠使臣子更好地輔助國君治理天下,從而使天下太平,江山穩定,“恢恢玄古,悠悠民生。五才迭用,經敘彝倫。匡父維子,弼君伊臣。顛而能扶,屈而能申”。接著闡明原先的聖人,都是從合理的借鑒當中,才使統治策略更加的開明,“昔在上聖,妙鑒厥趣”。然後,用生動的比喻加以說明,“如彼在泉,臨深時懼。如彼複車,望途改步”。接下來,又細述了曆史,從曆史的興衰中特別是曆史上驕橫專斷的暴君、昏君的敘述中來揭示道理,“及於三季,遒喪純遷。桀啟瓊台,紂醊糟山。周滅妖姒,羿喪以田。險詖蔽其耳目,鄭衛陳於其前。怙才肆虐,異端是纏。豈伊害身,厥胤殲焉”。又通過“茫茫禹跡,畫為九區。昆蟲鳥獸,各有巢居。雲歌唐後,垂拱美虞”的描述中,闡述“勿謂理絕,千載同符”的道理。接著又引述徐斡、阮瑀等名士的例子,希望太子與皇上能夠“用能重離襲曜,魁魏鼎維新”,通過言辭懇切地請求和規勸,進一步點出重用才能的重要性,才可能達到維新的局麵。最後,他又引用曆史上有作為的皇帝的做法,“君有諍臣,庭立謗木”,也就是希望太子和皇上廣開言路,采納諫言,多聽建議,虛心接受,使朝政清明,最終達到太平盛世的局麵。
此篇《東宮侍臣箴》,文筆流暢,生動犀利,溯古論今,旁征博引,非常有文采。從中既可以看出宗欽的淵博學識,也能夠體會到他一片赤誠的忠心。
“伯牙子期”互與書
公元439年,北魏滅掉北涼,知人善任的魏武帝因為賞識宗欽的才華,授爵為臥樹男,後來又加封為鷹揚將軍,拜為著作郎。宗欽在任職期間與同僚崔浩、高允相交為友,相互之間不僅在政治主張上非常一致,而且公務之餘還經常互贈詩文,十分默契,自喻為伯牙子期之交。
宗欽在應答高允的文章中,有一篇很有名氣。文章開頭詞采華麗,對景物描寫既優美又不乏氣勢:“巍峨恒嶺,滉漾滄溟。山挺其和,水耀其精。啟茲令族,應期誕生。華冠眾彥,偉邁群英”,“如彼鬆竹,淩霜擢秀”。接著寫對當今雄才大略的皇上的讚美:“帝用酬諮,明發虛擬。廣辟四門,披延髦士。”然後描述高允順應皇帝的開明政治的要求,積極處世,貢獻卓越,“爾應其求,翰飛東觀。口吐瓊音,手揮霄翰。彈毫珠零,落紙錦粲。墳無疑割,典無滯泮”。又謙恭地敘述自己的經曆和與朋友相見恨晚的感情:“子昔索居,沉淪西藩。風馬即殊,標榜莫緣。開通有運,闇遇當年”,“披衿暫麵,定交一言。諮疑必省,訪滯京都”。最後通過此詩表達自己與高允之間的感情:“文以會友,友由知己。詩以明言,言以行理。”結尾處,還寓景於情,用非常優美的兩句話作為結束:“伊爾虯光,四鱗曲水。”
北魏建朝以後,對佛教非常推崇,甚至皇帝專門把僧人請到皇宮給自己講經說禪,在各地大興土木,侵占了大量的田地,來建造寺院,這種做法給百姓帶來了很大的災難。崔浩帶頭上書堅決反對崇佛的做法,對此皇帝大為不滿,又因為他在編修史冊的時候,指責當朝的一些弊端,更是觸怒了龍顏。皇帝一怒之下,下令誅滅崔浩的九族。高允聽到這個消息對宗欽說:“我們也當死無遺類了”。當朝的景穆太子因為他們的正直和忠心,私下吩咐他們,按照自己的說法去做,就可以開脫免除一死。但是高允在朝堂上凜然地據事實陳述,因此高允也被斬首。宗欽因為平常與他們來往甚密,受到“連坐”的刑法,被賜死。宗欽在沮渠蒙遜為官時,所撰寫的《沮渠蒙遜記》,也散失了。
可歎,一代良臣為國家忠心耿耿,居然身死闕下;可悲,一位淵博的學者苦心為社稷竟死於非命。一篇諫言,字字懇切,句句誠摯;一篇詩文,詞采非凡,字字珠璣,句句佳語。如此的一個有操守有才華的人,落到這樣的下場,讓多少後人惋惜和感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