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落在蘭州東郊五裏鋪南端的國營蘭新無線電廠,原名國營蘭新機械廠,代號:914廠。這是周恩來總理親自批準建設的軍用無線電專用設備廠。1963年4月開始籌建,1966年10月28日建成投產。1968年11月,被四機部確定為“絕密”級單位。
出於“絕密”的原因,蘭新廠高牆深院,警衛森嚴。進廠的職工要經過嚴格的政治審查。外單位聯係業務的人,必須派人帶領,進行登記,憑進廠證進門。本廠職工上下班進出大門,也須查驗工作證。
一套保密廠的管理體製,百分之百的計劃經濟。費用由上級撥款,原材料由上麵調撥,產品更是“皇帝的女兒不愁嫁。”把生產出來的東西交給軍隊使用即可。企業隻要按軍工企業的高標準、嚴要求完成任務就萬事大吉。
這個三線建設工廠,受軍隊和地方雙重領導。1983年3月,電子工業部把蘭新確定為國防電子工業中不可替代的大型骨幹企業。1984年改名國營蘭新無線電廠。1985年12月,蘭新廠由電子工業部下放到甘肅省,隸屬於甘肅省電子工業總公司。1986年4月公安部將蘭新廠列為國防工業係統重點保衛單位。
作為軍工企業,“蘭新”創造了輝煌的業績,自1966年至1986年的20年間,“蘭新”承擔或參與了多項電訊工程項目的研製開發和生產試製任務,為部隊和國民經濟建設提供了多種先進的電子通訊設備。實現了由電子管,晶體管到集成電路,機械調諧器到電子調諧,機械度盤到數字頻率顯示,模擬電路到模擬數字電路相結合,以及部分產品的微機控製。科研試製水平,已由單位研製提高到係統工程的獨立研製。已形成規模科研和生產能力,沿著專業化、小型化、高精尖、多品種、小批量的方向發展。
蘭新人沒有想到,在1985年10月召開的全國軍工企業武漢訂貨會上,蘭新無線電廠的軍品訂貨單一下子減少了96%。真是出乎意料。這個數字對蘭新人就好像猛擊一掌。蘭新人這才悟到,必須保軍轉民走向市場。
其實,他們也知道一些兄弟廠頭幾年就轉產了。對“蘭新”來說,現在迎頭趕上還是有條件的。作為軍工企業,設備先進,技術力量雄厚,擁有1000多名有素養的職工隊伍,隻要適應改革開放的新形勢,“保軍轉民”,生產市場需要的民用產品,企業就有出路,就能發展。
保軍轉民,“蘭新”確定開發三個係列的民品:衛星地麵接收站,無線電通訊設備,全頻道共用天線(閉路電視係統)。這三大係列產品,市場廣闊、需求量大,且競爭對手較少。
“蘭新”開始了新的征程。總參四部給蘭新廠撥了80萬元美金額度(即平價外匯),支持他們轉產民品。“蘭新”發揮自身優勢,勇敢地參與市場競爭,保軍轉民大獲成功。轉產的第一年,工業產值達1243.3萬元,比上年增加251.38萬元。不但沒虧,還盈利42.6萬元。
1985年9月,國家重大工程項目大秦鐵路(大同至秦皇島)建設中的重大技術裝備項目公開向國內外招標。其中400兆赫無線列車調度通信係統,是大秦鐵路運營管理係統的主要設備之一。
蘭新廠得知這一信息,十分興奮。上上下下都表示,“蘭新”決不能坐失良機。蘭新廠的一份“大秦鐵路無線列調設備投標書”很快送往北京鐵道部。
這一項目,國內共有14家企業參加投標,競爭激烈。最終蘭新無線電廠和712廠中標。1986年5月,蘭新廠同鐵道部科技局簽訂了“國家重大技術裝備科技攻關項目專項合同”。合同要求蘭新“必須立足國外工廠聯合設計,引進樣機,進口散件組裝,進口關鍵器件,逐步過渡到國產化。”
蘭新與10多家外國公司進行引進樣機的技術談判。最後於1986年12月與日本信和通信機公司簽訂了大秦鐵路無線通信設備樣機試製合同。
合同規定,1987年10月,信和公司向蘭新廠提供5種12台、套樣機,總貨款7.5萬美元。
蘭新廠做好了各種準備,隻等日本信和公司的樣機運來就立即試製、生產。
嚴謹肯學的蘭新人在等待日本樣機之中,著手自行試製國產化樣機。苦幹一年,蘭新人試製成功中國第一套列車微機控製調度總機和呼控分機,填補了一項空白。
1987年10月,是日本信和公司提供樣機的時間。8月,蘭新廠派8名技術人員去日本審查確認樣機設計方案。不料,日本信和公司明確表示,不能履約。因為“巴統”(巴統規定即巴黎統籌委員會301條款)規定,無線列調係統尖端技術,不能向共產黨國家出口。盡管信和公司一再道歉,但耽誤了近一年的時間。幸虧蘭新廠在此期間自己試製成功一台分樣機。
蘭新廠主動請求任務。國務院有關部門於1988年2月作出決定,同意由蘭新廠引進關鍵元器件進行國產化樣機試製,並提供國產化成套設備。全廠上下以此為榮,立即投入緊張的工作,滿負荷運轉,一切為大秦產品開路,叫響“誰耽誤誰負責!”
經過四個月的日夜奮戰,1988年6月26日,大秦鐵路無線列調通信係統全套設備的樣機試製出來。第二天即運往北京,參加京(北京)秦(皇島)鐵路線現場試機。7月6日至25日的樣機現場試驗取得成功。上級鑒定認為:“通過試驗驗證,係統功能是可行的,電台基本符合技術要求。”試驗中也暴露了一些需要改進的不穩定因素。有了這一步,蘭新人信心大增,技術攻關,兩個月就完成了。
1989年2月蘭新被批準進入國家級蘭州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實驗區。同年4月,蘭新廠按合同製造的大秦線無線列車調度9種595台(套)設備全部交貨。8月,蘭新廠技術人員奔赴大秦鐵路進行現場安裝調試。艱苦的安裝工作進行到年底,終於正式開通交付使用。
1990年5月,這一套設備通過了鐵道部組織的萬噸列車試驗。試驗證明,蘭新人一炮打紅。
令蘭新鼓舞的是,他們的付出,使大秦線調度員指揮列車運行有了多功能、連續可靠的列車無線通信手段,大大方便了值班員、司機等列車工作人員之間的通信聯絡。對大秦鐵路提高運輸效率和安全行車發揮了重要作用。
這是蘭新廠在“保軍轉民”中憑自己的實力中標並拿下來的重大項目。這套設備於1990年9月20日通過了機電部通信司和大秦專項辦主持的設計定型鑒定。鑒定書的評語是:“該成套設備功能多,技術難度大,具有國際八十年代初水平。國產化率達85%以上。在國內首次投入工程運營。”1991年3月,被國務院重大技術裝備領導小組授予國家“七五”重大科技攻關項目特別獎證書和一等獎、獎牌、證書。這是蘭新的光榮,也是甘肅電子工業的成就。
截至1991年,蘭新除軍工產品外,已形成移動通信係統,衛星電視地麵接收係統,聲音和電視信號電纜分配係統四大係列民品和部分小家電產品。
電子行業飛速發展,蘭新雖然是一個具有相當規模的科研生產一體化國營大型企業,但始終未能形成規模生產。軍轉民也慢了一步。自1991年省政府批準蘭新為第一批“放開經營,配套改革”試點企業以來,蘭新以新思路新理念轉變經濟增長方式,開辟了一片新天地。
經過十幾年的開拓進取,如今,蘭新變成了瑞德摩爾大型企業集團。在蘭州“東部經濟帶”商貿開發建設中,一個集休閑、購物、娛樂、餐飲為一體的瑞德摩爾新型城市光廊正在崛起。
§§第六章 大變革大開發老基地重放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