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中國的航天事業是從甘肅走向世界的,兩彈一星、神舟飛船,都是由甘肅衝向太空的。1964年10月16日,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舉世注目。但是,原子彈爆炸的蘑菇雲是靠什麽東西燃燒的?其燃料來自何方?卻鮮為人知。其實,謎底就藏在蘭州西郊黃河邊的一片棗樹林中。
早在1957年7月22日,二機部部長宋任窮召開技術會議,為一個保密廠選擇廠址,決定把這個工廠建在國務院副總理聶榮臻批準的場地上,即蘭州;把生活福利區建在工廠對麵的黃河南岸。選定的這個廠址,由二機部上報中央審批。
中共中央總書記鄧小平批準了這一選址方案。這是新中國的一個國防軍工大廠,代號504.其產品分量很重,與國防建設緊密相關。
1958年冬,504廠動工興建。從首都北京派出一個叫王介福的幹部隻身來到西北,擔任了中國核燃料工業第一個工廠的籌備處主任。當時的代號是901廠。二機部部長宋任窮對王介福說:“二機部的廠子都在兔子不拉屎的地方。”王介福到蘭州一看,工地就在一個遠離村莊的荒涼山溝,那裏生長著一片寂靜的棗樹林。
這個項目,由蘇聯政府提供技術援助。這是根據1956年8月17日中蘇兩國簽訂的《關於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在原子能工業方麵提供技術援助的協定》而來的。
創業者們住帳篷,啃饅頭,頂著風沙建廠房安機器。從黃河南岸的福利區住所到黃河北岸的工業區上班,每天都是從浮橋上渡河的。
1959年11月底,廠黨委動員職工大幹20天,確保12月22日安裝主機。但是12月18日,蘇聯專家以廠房清潔度不合格為由,提出半個月後,才能安裝。此時中蘇關係已開始惡化。中方必須盡快安裝。為了搶時間,全廠職工總動員,1400多人端臉盆、拿抹布,連夜突擊,把600多米長的主車間從屋頂、牆壁到地麵,旮旮旯旯,擦洗得幹幹淨淨。
12月21日早晨,請蘇聯專家到現場檢查驗收。蘇聯專家看了又看,還掏出潔白的手絹擦拭。然後發出驚歎:“這真是奇跡!”蘇聯專家當場表示安裝主機,並立即催發設備,催生產專家進廠。
就在這最關鍵的時刻,赫魯曉夫背信棄義,撕毀合同,撤走中國核工業係統的全部專家,帶走了所有的圖紙資料。1960年8月3日,這個廠的蘇聯專家全走了。他們撤離的時候,有人說:“離開了我們,你們搞不成原子彈。”還說,再過兩年,這個工廠就是一堆廢銅爛鐵了。
老大哥毀約停援,專家撂下半截子工程不管了。國際上對這方麵的技術嚴格保密,連可供參考的資料也無法找到。504人陷入困惑迷惘中。
毛澤東主席說話了。他在北戴河中央工作會議上講:“要下決心搞尖端技術。赫魯曉夫不給我們尖端技術,極好!如果給了,這個賬是很難還的。”宋任窮部長在給聶榮臻副總理的報告中表示:“我們的態度是,蘇聯給生產資料要搞,不給生產資料,自力更生,自己搞。無非是多搞幾年,總是自己可以搞起來的。爭口氣,堅決自己搞。”
中國的核工業隻有靠自己的力量起步了。504廠的第一任廠長王介福和黨委書記張丕緒在困境中振作起來,沉著應對,爭取主動。最後一名專家撤走的當天,廠裏召開幹部會,王介福廠長在會上講:麵對嚴峻形勢,不氣餒,不畏難,沒有專家靠大家,拚死拚活,也不能使工廠的建設停下來。他提出了9項應變措施。
蘇聯專家撤走的頭兩個月,廠裏組織自己的專業技術人員和工人一起進行技術攻關。隻用10天時間就解決了主工藝車間油過濾器的質量問題。在主機檢修車間裝配大機器的每個小組,進度由每天不足3台增加到4台多。真空管道的焊接,是一項尖端技術。蘇聯專家操作時總是用白布遮住,中國工人無法學到手。專家走後,工人們自己摸索,硬是掌握了這項技術。
從蘇聯進口的擴散機重要部件轉向指示器,全中國就這一台,想解剖它,又怕安裝不起來。老技師李德壽下決心要為中國人爭一口氣。他反複琢磨,花了20天時間,終於製造出一台轉向指示器,與蘇聯的對比,質量更好,功能更多,可以用在大、中、小三種擴散機上。
在一間“幹打壘”裏,一盞煤油燈下,副總工藝師華戈旦、主工藝車間主任蔣心雄,把蘇聯專家講課的筆記和談話記錄,仔細研究推敲,經過廣泛討論修改,終於編寫製定了中國人自己的《主工藝設備暫行操作規程》。盡管如此,因撤走專家,帶走技術資料而帶來的重重困難是不言而喻的。
難的是,此時的504廠和所有的中國人一樣,也正經曆著饑饉的困擾。職工們幹的是重活苦活,吃的是豆餅窩頭、土豆、蘿卜、帶沙子的小米飯,而且定量供應,不見油水。吃不飽就去挖野菜。但他們懂得,沒有自己的原子彈,中華民族要挨打的。
臘月初的一周內,浮腫、肝炎、暈倒的職工達200多人。醫院住不下,把專家樓“綠洲賓館”的小禮堂當作病房。周恩來總理得知504廠職工挨餓的情形,就特批了35萬斤大豆撥給廠子。
廠裏提出“保人保機器”,組織大家克服困難,度過饑荒。曾有人向部裏建議,西北這幾個廠太艱苦,可否暫時把職工撤退到南方休養生息,度過困難後再回來。身穿工作服,腳蹬爛皮鞋的王廠長說:國家急需打破核壟斷,工廠建設不能停,隊伍不能撤。
在困境中堅持創業,在棗林深處默默奮鬥,收獲的季節終於到來。1964年1月14日,504廠的第一批合格產品成功出爐。濃縮鈾,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的重要燃料,由504人生產出來了。
廠領導連夜向二機部、向中央報喜。
毛澤東主席親自批示:很好!
毛主席的兩個字,傳達下來,504廠沸騰了。淚光閃閃的創業者們興奮得睡不著覺,辛酸與幸福一起湧上心頭。1964年10月16日,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震驚世界的蘑菇雲裏燃放著504廠的光輝。
外界曾說,中國20年搞不出原子彈。然而,隻有4年。
1966年的“文革”風暴,沒有放過棗林中的504.周恩來總理牽掛著遠在蘭州的核工業大型骨幹企業。他親自對504廠發出十二次重要指示:“不許武鬥,不許奪權。”但是那個動亂年代,連周總理的指示也不靈了。造反派把老廠長王介福打成“死不改悔的走資派”,胳膊被打折,還下放到五七幹校去勞動。
直到1978年,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504廠才得以恢複元氣。為了給國家核工業的振興儲備生產能力,工廠及時進行技術改造,以適應國家對軍工生產實行大調整。
國家決定對全國的軍工企業進行重大調整。原子能工業要實行軍民結合,由軍用轉向民用,叫軍轉民。這一戰略決策,是從國民經濟發展的大局出發的。處於改革開放,大變革大轉折中的軍工廠肯定是要付出代價的。
1984年以後,國家開始對504廠軍用核燃料產品實行限產,最多的限產到21.6%。1984年至1986年這三年,504的經濟效益走入低穀。限產幅度最大的一年是1987年,因黃河上遊龍羊峽蓄水,甘肅缺電,對企業限電。限產1%,效益減少50萬元。
當時國民經濟發展中核電站需要低濃鈾,核工業部提出了生產低濃鈾的方案。這是實現軍品民用的根本轉變。但是低濃鈾也得限產,因為核電工業發展速度太慢。
早在1972年8月,周總理就提出要建立我們自己的核電站,核工業部不能是爆炸部,核工業燃料可以轉為民用,搞核發電,核潛艇。可是我們的核電站步子不快。
504廠的主要產品軍品逐年大幅度限產,企業如何完成國家下達的利潤指標?504本是核燃料生產廠家,生產濃縮鈾的車間廠房和所有設備都是專用的。轉民品生產,這些都用不上了。再說,要轉民品,國家不投資,要自找門路。這對於一個計劃經濟中成長起來的保密廠來說,自己去買原材料,自己銷售產品,一下子怎麽承受得了。
然而,企業要生存,5000多職工要吃飯。麵對新形勢的挑戰,曾經有過艱苦創業優良傳統和光榮業績的504廠,開始了第二次創業。他們要走向市場。
如今,手機短信中大談巧克力:送你三塊巧克力,第一塊德芙,望你得到天下所有的幸福;第二塊金帝,祝你在金色年華過著帝王般的生活;第三塊吉百利,祝你吉年百事順利。巧克力是美好的象征,可是二十年前市場上的一種504巧克力卻和一個軍工廠的故事連在一起。
突然有一天,蘭州市場上出現了一種504飛天汽水、504大雪糕,而且一躍成為蘭州冷飲市場的名牌產品。後來又有標著甘肅蘭州字樣的巧克力係列產品、巧克力威化餅幹、朱古力麥麗素、奶寶等進入蘭州和各大城市的食品專櫃。這些質量上乘的係列食品,都有一個共同的精美商標504.
人們都知道504大雪糕好吃,504汽水好喝,504巧克力係列食品貨真價實,味道可口,卻誰也不會把這些吃的東西與一個國防軍工大廠聯係在一起。
“核工廠生產大雪糕,這不是大馬拉小車嗎?”有人想不通。
一向嚴細、求實、奮進的504人承受改革的陣痛,在市場經濟的風雨中負重前行。他們想辦法開發民用產品,發展多種經營。幾年下來,年產值達1200萬元。
到1990年,504已基本形成四大係列,一是以汽水、雪糕、巧克力為主的食品冷飲係列產品;二是以矽鐵冶煉為主的鐵合金係列產品;三是以二茂鐵為主的化工係列產品;四是以三類容器製造為主的機加工係列產品或承攬勞務;還有綜合加工,對外運輸等。504廠能生產9個類型47個品種的產品。這些產品銷往全國20多個省市自治區,其中部分產品遠銷英、美、日、加拿大、韓國、香港、台灣等國家和地區。504逐步成為以核為主,多種經營的軍民結合性現代化綜合企業。
504走過了光榮而曲折的道路,先後生產出10多個品種的濃縮鈾係列產品,為中國研製“兩彈”,核潛艇和核電站的發展提供、儲備了合格的核燃料。1966年以來,實現科研革新385項,其中133項重大科技成果獲國防科工委和國家級表彰,兩項達到世界先進水平。工廠受到省、部、國家表彰90多次,並獲“五一”勞動獎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