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60年代初,中蘇兄弟反目,老大哥走了。
新中國的工廠都是老大哥幫助建設的,重點項目的廠址都有蘇聯專家參與選定。他們當然知道中國的工廠都擺在什麽地方。現在中蘇不友好了,中國人在想,說不定大炮正瞄準這裏呢?
毛澤東主席提出了“深挖洞,廣積糧”、“備戰備荒為人民”的方針,國家決定建一批國防三線工廠。選址的原則是:“靠山、分散、隱蔽。”三線建設的原則是自力更生,艱苦奮鬥。
什麽是三線建設?據1970年9月4日,國務院關於《第四個五年國民經濟計劃綱要》中說:全國大三線,一般來說,是在長城以南、京廣線以西的廣大地區。具體地來說,西南的四川、貴州、雲南,西北的陝西、青海和甘肅的大部分地區,中原的豫西、鄂西,華南的湘西、粵北、桂西北,華北的山西和冀西地區,是我國的大三線。1983年12月,國務院187號文又確定國務院三線建設調整改造規劃辦公室的工作範圍為“四川、貴州、雲南、甘肅省和豫西、湘西地區及重慶市。”
1965年初,三線建設正式展開。決策者的目光又一次投向大西北。毛澤東主席把神秘棋子布到一些地圖上找不到名字的山溝溝裏。
甘肅為三線地區之一,從1966年到1969年,在天水的李子山溝中,在渭河邊荒草叢生野兔出沒的荒灘上及西郊的山腳下,在平涼東郊的一片荒草瓦礫地、西郊的山溝裏,在蘭州五裏鋪南端的灘地上,西郊的棗樹林中,都布上了神秘的棋子。其中有些是新建的廠子,有些是索性把東部和中部的一些工廠全盤端過來或把一部分搬來。丹東汽車改裝廠的250個人就集體搬遷到蘭州。
這些棋子都是保密廠,對建設者包括民工在內,都要經過嚴格的政治審查。在那以階級鬥爭為綱的年代,能選調到山溝裏搞三線的人,雖然很苦,卻以“保密”人員為榮。
上麵傳達最高指示,毛主席說:“三線建設搞不上去,我睡不好覺。”三線職工聽了,感動不已。天哪!毛主席他老人家睡不好覺,誰還能睡好覺呢!因此,三線建設工地上萬馬奔騰、熱火朝天。“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口號聲響徹雲天。無論是工人、老兵、大學生,哪怕喝苦井水,睡地鋪,靠燈籠火把照明,人挑驢馱,搬磚扛水泥袋,人人都無條件地完成任務。
國家對三線建設采取一二線地區對口包建的辦法,從幹部、技術人員到工人,從基建到生產一包到底。物資能源優先供應。從國外進口的機器設備,一般也都優先配給。當時國家向蘭州地區遷入11個企業,組合了8個企業,搬遷的設備有3198台,搬遷職工2968人,總投資4334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