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軍在大部隊撤走之後就放棄了守港口了,他們知道守不住,於是進山打遊擊了,至少複雜的地形能給中國軍隊重大的殺傷,效果肯定比守在港口強,他們現在沒有飛機,沒有重型武器,守也守不住。
很快中國陸軍派了一個團的兵力空運到彼得羅巴甫洛夫斯克,並且對外宣布了勘察加已經被中國軍隊控製。
但是很快王漢章和陸海軍都明白了勘察加發生了什麽事情。
中國發布聲明之後,蘇聯外交部長莫洛托夫想世界宣布勘察加大撤退進行的非常順利,感謝日本盟友,消息一處世界再一次沸騰了。
之前太平洋艦隊被中國航母編隊消滅了,大家都認為勘察加的蘇軍覆滅是時間上的問題,沒想到日本居然插了一扛子。
中國政府大感丟臉,煮熟的鴨子飛了,而本來還不知道處於什麽目的宣揚中日友好的報紙也不在說話了,這個時候你再說也沒有什麽用了。
中國外交部召日本駐華大使質問,同時中國駐日大使也向日本討說法。
日本政府一時冷汗直流,現在他們在跟美國在澳洲大戰,要是中國以此為借口對日宣戰就麻煩了。
同時日本上下對蘇聯的這種行為也感到十分的不滿,明明是幫蘇聯人,卻被蘇聯人狠狠的宰了一刀。
蘇聯這麽一幹,那中日的關係就到了戰爭的邊緣了,日本人心中那個鬱悶,那個氣啊!
不過斯大林此時卻得意的很,日本人還想首鼠兩端從中漁利,他怎麽可能會讓日本人如願呢,斯大林公布這個就是要把日本逼到中國的對立麵。
在斯大林看到蘇聯已經快要滅亡了,如果蘇聯要滅亡,隻要有一絲可以挽救的機會他就不會放過,哪怕得罪全世界也在所不惜,何況還是得罪日本這個他從來沒有看在眼裏的國家。日本現在就算跟蘇聯為敵隔著中國他也對蘇聯無能為力。
中國拿下堪察加半島也就意味著蘇聯一半的國土徹底落入中國之手,雖然這些土地基本都是苦寒之地,但是這裏卻蘊含著大量的資源,蘇聯成立後就已經著手大力開發這裏了,經過二十多年的開發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規模,特別是蘇德戰爭爆發後這裏更是成為蘇軍的能源基地,盡管這裏大部分被戰爭破壞,但是重複建設卻快的很,華夏三國如今早就今非昔比了,再說人口一直是華夏的優勢,華夏三國控製了世界四分之一的人口,還有源源不斷的新式武器投入戰鬥,這一切猶太人都看在眼裏。
美國紐約一棟豪華的別墅內,一群白人臉上不知道是喜悅還是憂鬱。
移民滿臉胡子的老漢道:“雖然中國人幫助過我們,但是那並不代表他們可靠,如今我們已經控製了美國政府,而且美國也有這個實力,我認為我們應該堅定的支持美國,至少猶太人在美國不會遭遇到歧視。”
一中年男人道:“諸位,1920年,國際聯盟委托英國管轄巴勒斯坦。1922年英國將托管地劃分為兩部分:東部(後世為約旦)為阿拉伯人居住地,西部為猶太居民區。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猶太人掀起了第三和第四次回歸浪潮。在1929年爆發的一場巴勒斯坦暴動中,阿拉伯人殺死了133名猶太人。接著在1936年-1939年又有數場暴動發生。對此英國在1939年頒布了一份白皮書,限製猶太人的移民數量至75,000人,並且限製猶太人購買土地。這份白皮書被許多猶太人和錫安主義者視為是對猶太人的背叛,並且認為那違背了貝爾福宣言。阿拉伯人也並沒有就此平息,他們希望完全停止猶太人的移民。1933年,納粹在德國執政,掀起第五次猶太人回歸浪潮。1940年,我們猶太人已占當地居民總數的30%。後來在歐洲發生的猶太人大屠殺,進一步推動了猶太人回歸。”
“今天我想說的是雖然我們確實控製了美國政府,但是別忘了美國人大多是歐洲的英裔和德裔已經其他歐洲各國的移民,我們也隻能躲在暗處,要是真的有什麽事情,美國人最終會拋棄我們。如果哪天德國人真的打到了美國本土,你們覺得這些德裔美國人還會效忠美國嗎,我覺得不會,美國一旦滅亡那麽在美洲就沒有我們的容身之地。我們將再一次麵臨德國人的屠殺。”
另一人道:“這個世界上隻有中國人沒有排過猶,如今他們已經具備了控製對抗世界的能力,我們確實不應該把猶太人的前途隻放在美國人身上,不過對於華夏願意將猶太的故土給我們獨立建國,我本人還是表示懷疑的,歐洲各國一向是寸土必爭,中國人恐怕不會有那麽大方的。”
中年男人道:“英國人當初不是也說隻要我們幫他們打贏一戰他們就支持我們在巴勒斯坦建國嗎,事實上他們打敗德國之後一腳把我們踢開了,不但不支持我們建國,反而限製我們移民到那裏。”
“英國人的背叛,歐洲的排猶不正是推動我們努力控製美國的最直接緣由嗎,如果說世界大戰以盟國的勝利而告終,美國畢然成為世界大戰最終的贏家,但是如今世界已經被大大的改變,很多事情已經不被我們控製,特備時中國人那裏,他們崛起的太快了,快的我們壓根就反應不過來,同時他們的文化、信仰、語言跟我們熟知的都沒有任何的相同性,我們也很難安插什麽去洞察他們的目的或者行動。”
“今天盟國到底是勝利還是失敗我們已經無法決定了,按照目前的情況失敗的可能性似乎還大於勝利的可能性,所以我認為,我們應該兩手安排,不要把自己的路堵死了。中國人不但沒有排猶,現在反而從德國人手中救出來很多猶太人,至於有人擔心中國人不會兌現諾言,我認為我們沒有選擇,我們隻能相信中國人,至少他們比這個世界上其他任何一個國家或者民族都言而有信。”
“不、不、不……”胡子老漢連連否定,“我們雖然跟美國人的宗教信仰和文化不一樣,但是我們在語言和人種上是一樣的,可是我們跟中國人在哪方麵都不一樣,人家幫我們不過是他們需要猶太的科學家罷了,戰爭結束後誰知道他會對我們怎麽樣,數百年來我們吃的虧還少嗎?”
中年男人道:“那你說怎麽辦?我們做生意不都講究不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裏嗎?如今我們麵對的是猶太整個民族的未來,這一次可是一個極好的機會,錯過了就不知道什麽時候有了,更何況如果錯過了,我們的民族有可能會從世界上消失。”
與會的猶太複國主義者們沉默了,猶太人離開那片領土兩千多年,雖然自上個世紀末至今已經有了5次大的移民浪潮,也遷移了30多萬人過去,但是猶太人縱然有錢,縱容控製了美國政府,但是他們的人口畢竟太少,對美國的控製也隻能暗中來,否則北美地區或許就是第二個歐洲了。
19世紀80~90年代在俄國、法國、德國出現反猶太主義浪潮後,形成了猶太複國主義的思潮和運動。1882年俄國敖德薩猶太人醫生L.平斯克爾提出:“人們歧視猶太人,是因為我們不是一個國家,這個問題的唯一解決方法就是建立猶太國。”同時,在俄國出現了猶太複國主義組織比路,並開始了猶太人向巴勒斯坦有組織的移民。1895年維也納猶太人記者T.赫茨爾撰寫《猶太國》一書,進一步提出了猶太複國主義的理論和綱領。在他領導下,1897年在瑞士巴塞爾舉行了第一次猶太人代表大會。大會通過的《世界猶太複國主義綱領》規定:猶太複國主義的目標是在巴勒斯坦為猶太民族建立一個為公法所保障的猶太人之家。會上成立了以赫茨爾為主席的世界猶太複國主義組織。
經過二十年的不屑努力,1917年11月英國外交大臣貝爾福代表政府發表《貝爾福宣言》,聲稱“英王陛下政府讚成在巴勒斯坦為猶太人建立一個民族之家,並為達到此目的而竭盡努力”。在帝國主義的支持下,猶太複國主義者不顧阿拉伯人的強烈反對,采用政治、外交、財政以及軍事手段,強行組織猶太 猶太複國主義人向阿拉伯人聚居的巴勒斯坦西部地區移民。在1882~1944年間的5次移民浪潮中,有40多萬人移居巴勒斯坦。希特勒德國奉行的滅猶政策加快了猶太複國主義的發展。
猶太複國主義者認為,散居世界各地、使用不同語言的猶太人屬於同一民族,不應與其他民族融合和同化。解決猶太人問題的主要途徑不是消除產生反猶太主義的階級根源 ,而是與非猶太人分離,單獨建立一個國家。隻要取得宗主國與其他大國的支持和有錢的猶太人的資助,不斷向一確定地區移民,即可實現這一目標,而無須征得殖民地區居民的同意。
這裏麵一個關鍵的問題在於他必須取得這片地區的宗主國的同意,而今天雖然這片土地在控製在英國人的手中,但是用不了多久就不好說了,或許下次就在德國人或者中國人手中,猶太人縱使再有錢,但是在各大國的利益麵前連狗屎都不如,他們立國前必須得到宗主國的支持,立國後也必須得到某一個能保護他們的大國的保護,否則就是砧板上的魚肉,任人宰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