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052章 遠征軍抗命

   遠征軍抗命不但英美震驚,就連重慶也震驚不已,蔣介石立即嚴令遠征軍調集兵力支援,否則嚴厲查辦,要不是現在戰爭正在緊要關頭,他們早就將衛立煌免職了。

   王漢章這次收到電報,沒有直接說不行,而是分析了一下遠征軍無兵可派的原因。

   後世他人都認為日軍的作戰能力十分的強大,經常一個鬼子兵能打10個中國軍隊,並且拿出每次戰鬥的戰損來說明,但是王漢章認為鬼子整體的戰鬥力量和單兵實力確實優於中國軍隊,不過國軍並沒有大多數人認為的那樣弱,或者說日軍沒有大家認為的那樣強。

   分析曆次戰役,即使按照最極端的戰報數據來看,抗戰期間國軍與日軍的損失比也不會超過1:10,而抗戰時期的統計數據告訴我們,接近八成的國軍都死於撤退途中,而戰鬥中傷亡的八成又都是由於飛機和大炮。換句話說,隻要國軍還在堅持戰鬥而沒有崩潰,日軍又沒有使用重火力(盡管事實上這是不可能的),那麽日軍與國軍的傷亡比應該是差不多2:1(拚刺刀除外,國軍這方麵的訓練一直不重視。),當然這也與國軍都是防守、日軍都是進攻有很大關係,進攻一方的傷亡總是會更大一些。但是至少能夠證明國軍還是不必日軍差那麽多的。

  而關於國軍撤退導致巨大傷亡的問題,一是國軍(尤其是中央軍)不會撤退,一退就亂、一亂就垮,原因大概是他們此前甚少這樣的經曆;二是國軍良莠不齊,而中國人的從眾從上心理又強,隻要有人(尤其是軍官,這方麵國軍與日軍的差距遠較士兵更大,尤其是湯、劉等幾個老蔣愛將。)一開始逃,大家也就跟著逃了,而日軍普遍戰鬥意誌較強(簡單來說,就是國軍的精銳並不弱於日軍精銳,但國軍裏麵的垃圾遠遠不如日軍中的垃圾......),又有嚴酷的軍法與軍官們的以身作則,所以潰敗極少。

  綜合起來說國軍隻要能頂住攻勢,在武器裝備相同的情況下,就算有從眾的意外,中國軍隊也不會比日軍弱多少,現在遠征軍的武器裝備是要優於日軍的,隻是武器彈藥並補充足,所以放不開手腳,從這近一個月的作戰情況來看,士兵作戰能力和意誌十分的頑強,一直在進攻,如果停下來的話,或者遠征軍調走了三分之一,那麽後方要是被日軍插一刀,很可能導致遠征軍的潰敗,這以潰敗就沒人能收拾的了。

  如果遠征軍潰敗,那麽山下奉文絕對不會留著這樣一支部隊返回後方重整再戰,到時候丟的不僅僅是緬甸,同時還有三十萬中國最精銳的將士。

  王漢章將自己的分析發給了蔣介石,同時讓每個遠征軍都清楚的知道遠征軍的弱點,王漢章最後有兩個建議。

  第一個方案,讓英美支持更多的物資,如果物資夠,那麽遠征軍很快就能圍殲東線的日軍主力或者把日軍趕下海,到時候遠征軍一部與日軍隔著怒江(薩爾溫江)對峙,保證東線的安全,在抽調一支至少12萬人的軍隊進攻印度的日軍,隻要英美保證日軍得不到大量的補給,解決應該不會有很大的問題,另外王漢章認為英軍說日軍有10萬,王漢章認為誇大其詞,一定是英國人被日軍偷襲,不好意思承認,說以找了各種借口來掩飾自己,至少英國人那麽愛麵子,而且一直都市這樣做的,因此英國人的話不可信。

  第二個方案,遠征軍抽調2個師,另外王漢章訓練的5萬新兵開赴印度,但是這些人除了遠征軍的兩個師大不了仗,所以可以讓他們留在因帕爾等地防禦鬼子偷襲,在因帕爾的英軍則全部移師越過恒河對日軍主力作戰,王漢章認為日軍頂多5萬人馬,英軍肯定是被印度人的響應和之前被日軍嚇破了膽,要是英軍連五萬日軍還打不過,那就沒辦法了。

  另外王漢章勸告蔣介石,如果緬甸失守,不但三十萬精銳損失殆盡,另外三十萬的人員裝備也會損失殆盡,還有就是英美許諾再多的東西,緬甸被占據,那麽他們怎麽給中國送過來呢,還有就是山下奉文要是突破了緬甸,定然不會坐視印度的日軍存亡不理,山下奉文必然會全力揮軍進攻印度,到時候日軍就有十幾萬人,印度人早就想早英國人的反,要是有這麽多日軍幫忙,英國人就隻有灰溜溜的撤離印度,英國人離開印度還可以去歐洲,非洲,美洲、澳大利亞,可是中國能去哪裏。

  如果日軍和德軍會師中東,中國從哪裏獲得外援呢,蘇俄可是跟鬼子簽訂了互不侵犯的協議,蘇俄絕對不會援助武器物資給中國。

  到時候日軍就真的能集中力量進攻中國,那個時候日軍隻要大量的武裝印度人進攻西藏甚至直接來緬甸進攻中國,中國怎麽辦,恐怕隻有投降一條路了,因此保住緬甸,不但能保住印度,更能保住中國,上麵兩個方案,英國人隻能從中選擇一個,要想遠征軍在沒有打不敗緬甸日軍主力之前抽調大部兵力去給他們打仗,沒門,那還不如直接把軍隊撤回國內更加的安全。

  王漢章不但把電報發給了蔣介石和軍政部,另外直接轉告給史迪威,英美怎麽選擇都無所謂,如果中國注定要亡國,那麽也應該由中國人自己來選擇,王漢章還直接挑明英美要是當初能全力支援物資給遠征軍,那麽日軍肯定不會冒險派兵偷襲印度。

  山下奉文定然是認為印度是英軍必救之地,所以在印度來一刀,想讓英國人迫使中國軍隊救援印度,從而突破緬甸,再揮師入印,這種小把戲騙騙三歲小孩可以,但是想騙遠征軍是不可能的……

  王漢章和史迪威說了一個小時,但是表達的意思很清楚,遠征軍不會放棄打敗緬甸日軍的,如果要是英美斷絕物資,遠征軍就直接撤回中國。

  史迪威也來不及細想,他現在立馬得把情況報告白宮,自從上次袒護英軍,欺騙遠征軍之後,史迪威完全成為了真正意義上的顧問了,中國沒有人聽他的,除了他的那個警衛連之外。

  蔣介石很快就收到了王漢章發回的電報,細看王漢章的分析,確實非常的有道理,遠征軍三十萬人馬才能對日軍占據優勢,士兵的心理上也認為自己有三十萬人馬,鬼子才十萬人馬,我們的武器還要先進些,要是軍隊一下子少了7、8萬,那麽防禦會出現很大的漏洞,如君要是穿插一下,就會徹底打亂遠征軍額部署,那遠征軍就會直接潰敗了,細想曆次會戰莫不是如此。

  還有就是緬甸要是真的失守了,英美的許諾還真的是空口白話,靠飛機能運送多少呢!另外王漢章分析緬甸失守後,印度不保,蔣介石也局的很有道理。

  日軍已經有一支在印度,又有印度人幫忙,要是緬甸失守印度的英軍就會遭到夾擊,到時候英國人必然守不住,到時候英美許諾的物資,恐怕連飛機都運不過來了,難道米國的飛機能從美國直接運過來嗎!

  細想還是保住緬甸更為重要,就算保不住,遠征軍的精銳之師和武器裝備還在,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蔣介石感覺自己被英美忽悠了,同時不得不佩服王漢章確實很聰明。

  蔣介石立即召見了英美大使,將遠征軍的顧慮告訴兩國大使,並告訴遠征軍拒絕接受救援任務,除非緬甸的日軍被擊敗,否則就算現在這個時候,蔣介石也沒辦法了,又不能在這緊要關頭撤換將領,要處置抗命的人也餓等戰爭結束之後。

  英美沒想到突然來了這麽一檔子事情,好好的計劃被破壞了,但是遠征軍拒絕接受救援,現在誰也沒辦法了,威脅也威脅不了,遠征軍一直被英國人設計陷害,早就懷恨在心了,能答應救援已經很不錯了,盡管兩個方案差強人意。

  第一個方案,誰知道遠征軍什麽時候能夠打敗仰光的日軍,十天還是半個月呢,第二個那跟沒有中國軍隊有什麽區別,還白白的把中國軍隊請過來,管吃管住,到時候要請走恐怕優勢一大筆花費,沒準還請不走。

  兩國領導人對遠征軍恨之露骨,特別是對王漢章、衛立煌等幾個高級將領,實在太無恥了,居然在這個時候拆台。

  不過他們也沒想想,這叫拆台嗎,明明是他們一直在拆遠征軍的台,他們要是不拆台,遠征軍何至於這麽被動,日軍也許根本不可能進攻到印度,緬甸要是穩定,日軍要橫跨東印度洋進攻印度無疑是自尋死路,不過這個時候其實也差不多,山下奉文也夠狠的,動一下就是幾萬人的大手筆,王漢章稍稍有些佩服。

  看印度人那股得瑟勁,山下奉文是賭對了,幸虧這個時代有自己,要不然中國必然上當,到時候之前的一切都可能毀於一旦。
更多

編輯推薦

1烽火英雄
2南明風雨
3靖康誌
4列強代理人
5天下第一青樓
6重生之金三角風雲
7興明
8大唐順宗(唐朝吳老二)
9狗頭軍師
10贗品太監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民國江山

    作者:醉非酒罪  

    架空曆史 【已完結】

    民國初年,兵禍不斷,硝煙蔽日,江山血染。前朝帝王將相的後裔紛紛脫穎而出,群雄逐鹿、攬轡中原、爭霸民國,蒙塵的傳奇慢慢揭開。一位沒有被載入史書的風雲人物;一段被民國政府刻意隱瞞的曆史……遙想前朝歲...

  • 天下之逐鹿中原

    作者:子非魚83  

    架空曆史 【已完結】

    十載磨礪,劍鋒所指,血流汪洋。逐鹿天下,縱橫捭闔,所向披靡。這是一個虛擬的時代空間,你可以把它當作是一個亂世爭霸的遊戲,一個孤兒從一無所有開始,走上了他逐鹿天下的旅程,直到有一天,他發現了自己的...

  • 憤怒的子彈

    作者:流浪的軍刀  

    架空曆史 【已完結】

    夕陽西下,一個禿頭齙牙三角眼的老男人,端著一碗被落日曬得溫熱的啤酒,就著幾顆幹癟的花生濫飲。俗話說,酒壯慫人膽。那老男人喝得多了,也就就著酒意口沫四濺的吹開了牛皮。本書以一種另類的思維模式,深刻...

  • 抗日之痞子將軍

    作者:荒原獨狼  

    架空曆史 【已完結】

    他是鎮上有名的痞子,娶媳婦強取豪奪,名聲糟透,卻在婚禮當天被強拉去當壯丁,被迫成了一名軍人,從此走上了不一樣的征程。從地痞流氓到抗日將軍,他步步蛻變,鬼子說他太陰險,國軍說他太叛逆,百姓說這人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