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觀曆史,敢拚會贏在福建先民不同的發展階段都書寫下壯麗的篇章。
敢拚會贏是曆史賦予福建人民的寶貴精神遺產。“闖關東、走西口、下南洋”是中華兒女在中國近現代史上的三大移民壯舉。比起山東人的“闖關東”和晉陝人的“走西口”,福建人為了生存,跨洋冒險,到異國“南洋”去尋求生路的壯舉,其拚搏精神和創造精神同樣驚天動地。
1860年到上個世紀五十年代的近100年時間裏,大約有1500萬華人湧入下南洋大潮。在福建民眾下南洋的大潮中,以客家人、閩南人最為多見。作為曆史移民的產物,客家先民曆盡艱辛,不斷地遷徙—僑居—再遷徙—再僑居,以其特殊的生存方式與頑強的生命力,創造了自己獨特的客家文化和優秀的客家精神。
在革命戰爭年代,敢拚會贏的精神在福建這塊紅土地上再次鑄造輝煌。福建是全國著名的革命老區,全省85個縣(市、區)中,有67個老區縣(市、區),其中原中央蘇區縣已確認22個,此外還有11個有少量老區建製村分布的市轄區。全省老區人口1550多萬,占總人口的43.5%。在革命戰爭年代,老區人民為中國革命勝利和新中國建立作出了巨大犧牲和重大貢獻。老區、蘇區人民經曆過血與火的洗禮,麵對白色恐怖,麵對反動派的槍炮,堅信革命成功,不惜付出生命代價,捍衛革命成果,做到紅旗不倒。
新中國成立以後,敢拚會贏更多地體現在建設上麵。工人、農民、知識分子,都在各自領域奮勇拚搏,為共和國建設貢獻力量。在這人才輩出的時代,向科學進軍成為多少知識分子的理想追求。陳景潤為了攻克哥德巴赫猜想這一世界性難題,全身心投入其中,廢寢忘食,達到忘我的境界。經過長期艱苦的努力,他的研究成果在國際數學界引起轟動,被公認為是對哥德巴赫猜想研究的重大貢獻,是篩法理論的光輝頂點,被國際數學界稱為“陳氏定理”。陳景潤傳奇式的學習成才之路和敢拚會贏的創新精神,使人們深刻感受到科學的價值和魅力,激發起全國人民,尤其是青少年投身科學事業的巨大熱情。
改革開放的列車,承載著八閩大地駛入了全新的時代,開創了福建發展的全新格局,也使敢拚會贏的精神化為千百萬人的實踐,成為福建對外的一道亮麗風景線。經濟特區發展,國有企業改革,民營經濟發展,城市建設,產業壯大,基礎設施建設,科技創新,對外開放,閩台合作,先行先試,無不是克服重重困難,才成就現在的規模和水平。沒有敢拚會贏的精神,沒有戰勝困難的勇氣,沒有改革創新的思路,什麽事也做不成,更不會有今天令人矚目的成就。
憶往昔,崢嶸歲月稠。改革開放初期的福建百廢待興,卻又有幸和廣東一起成為全國最早實行對外開放靈活措施的特殊省份。福建衝破“左”的思想禁錮,高揚思想解放大旗,創辦了廈門經濟特區,在經濟體製改革進程中發揮了重要試驗田作用,在對外開放進程中發揮了重要窗口作用。
福建民營經濟發展走的也是敢拚會贏的道路。晉江的服裝鞋帽業、安溪的茶產業、惠安的建築業與石雕業、長樂的紡織業、莆田的木材和醫療產業、沙縣的小吃業、周寧的鋼材業、閩東的電機業、平潭的航運與隧道工程等,都已經成為當地的支柱產業,成為縣域經濟最有特色的內容,成為帶動群眾致富的堅實保障。走進八閩大地,你會發現人民群眾蘊含著無限的創造力,正是敢拚會贏,使得這種創造力不斷變為現實。如今的福建,民營經濟三分天下有其二,在提供就業和創造財稅和科技創新等方麵,擔當了重要的曆史責任,顯示了極大的活力。尤其是民營企業家群體更令人稱道,他們“會識天象、會看風水、能走夜路、敢闖激流”,從而使民營經濟成為福建發展的重要推動力。
福建人民的敢拚會贏精神,在21世紀初期的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中得到進一步的弘揚。省委、省政府緊緊抓住海峽兩岸形勢變化的機遇,科學謀劃全省發展戰略,並在全國“兩會”提出建立海峽西岸經濟區的提案和議案,引起了海內外的關注,得到了中央領導的肯定。八年來,福建人民解放思想、先行先試、勇於拚搏、勇於開拓,發揮福建在海峽西岸經濟區中的主體作用,積極爭取國家部委辦和大型中央企業及金融機構的支持,走出一條共建海峽西岸經濟區的成功道路。從2004年福建首次提出“海峽西岸經濟區”概念,到2009年國務院通過《關於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的若幹意見》,再到2011年國務院批準《海峽西岸經濟區發展規劃》,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麵臨了多少挑戰,克服了多少困難,突破了多少瓶頸製約,進行了多少有效運作,終於使區域戰略成為國家戰略,每走一步,都是汗水與智慧的結晶。特別是省委在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過程中,提出科學發展跨越發展,推進平潭綜合實驗區開放開發,打好五大戰役,圍繞發展產業群、城市群和港口群,突出抓好大項目大企業,構建“央企、外企、民企”三維項目發展格局,全省人民付出了辛勤的努力,使敢拚會贏的精神得到升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