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閩南語歌曲“愛拚才會贏”,不僅傳唱於大江南北,而且傳唱到世界上有華人的國家與地區,其優美的旋律和自信豪邁的歌詞,曾經激勵了多少中華兒女和海外華僑華人創新創業。“敢拚會贏”直接利用了民間語言,是福建文化思想一個代表性的概括,它展現了福建人民自古以來與大自然搏擊、改造社會、發展經濟、改善民生的自強不息精神和勇猛精進個性。
敢拚會贏包含兩層意思:一是敢為天下先,敢想敢幹,認準的事就堅定不移地去做,不退縮不畏懼,一往無前。二是在拚搏的過程中,堅持科學、理智的態度和精神,遵循客觀規律努力去爭取預期的成功。敢拚會贏,是一個完整的結合,不能分開。具體而言,敢拚會贏的深刻內涵,是指解放思想、先行先試,敢冒風險、敢為人先,艱苦奮鬥、勇於開拓,敢於拚搏、敢於勝利的思想和行為。
解放思想、先行先試。這是改革開放賦予敢拚會贏新的內涵。敢拚會贏不隻是曆史文化的遺產,也是當代發展所需要的個性品格。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需要衝破舊的體製機製束縛,需要解放思想、更新觀念、大膽探索、先行先試,把中央精神與本地實際相結合,創造性地開展工作,切實增強創造力和執行力。
敢冒風險,敢為人先。就是不怕擔當風險,敢走前人沒有走過的路,敢幹別人沒有幹過的事,敢第一個“吃螃蟹”。敢為人先,是有風險的,隻有不怕風險,才能敢為人先,才能大膽地走別人沒有走過的路。無論是約定俗成的規定,還是舊的體製機製,隻要不符合發展要求,就要敢於去改變。縱然風險再大,哪怕隻有百分之一的機會,也要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
艱苦奮鬥、勇於開拓。就是吃苦耐勞,不怕流血流汗,不貪圖享受,追求的是奉獻;同時在精神上不鬆懈,不滿足現狀,不安於現有的做法,敢於突破思維定勢,敢於學習新的知識,敢於追求更高目標,敢於在不利的環境中開創新的局麵。
敢於拚搏,敢於勝利。是指無論遇到多大的困難,都要有勇氣,有信心,有拚搏精神,有犧牲精神。同時,這種拚搏不是蠻幹,更不能作無謂的犧牲,而是為了取得成功。拚搏不是目的,勝利才是目的,有勇還要有謀。懂得減少損失,減少失誤,花最小代價,取得最大勝利。要遵循客觀規律,選擇最佳路徑,尋求最好辦法,采取最科學的方法和手段,爭取最優質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