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中國政府在澎湖列島設立巡檢司,專門管理台灣和澎湖諸島。可是到了明末,荷蘭殖民者趁大陸混亂之機,派兵占領台灣,統治了38年之久。直到清初,民族英雄鄭成功才趕走荷蘭侵略者,收複了台灣,鄭成功死後,其子鄭經據守台灣。鄭經是個酒肉昏庸之徒,他企圖把台灣從大陸分裂出去,胡說“台灣遠在海外,非中國版圖”,向清廷提出:“請照琉球、高麗(朝鮮)等外國例,稱臣進貢,不剃發登岸”。康熙對這種分裂祖國的言行非常憤怒。當平定三藩之亂的軍事行動取得決定性勝利的時候,年輕的康熙帝立刻作出了“宜乘機取澎湖、台灣”,使台灣重新回歸祖國的重大戰略決策。
恰好1681年,鄭經在台灣死去,由其子鄭克?繼位。理學家李光地建議康熙乘機進軍
台灣,福建總督姚啟聖也向康熙上疏,報告鄭經死後台灣內亂的情況,也認為“機不可失”,應立即統一台灣。康熙帝一麵下令在福建沿海集結兵力,打造船隻,一麵命福建水師提督
施琅充分作好準備,製定作戰計劃。為了首攻必勝,康熙帝花了整整兩年時間進行準備。當
時朝中也有不少大臣反對武力進攻台灣,主張“天下太平,凡事不宜開端。”還有的幹脆提
出放棄台灣,把台灣重新送給西方殖民主義者。康熙帝力排眾議,於1683年批準了施琅的作戰計劃。就在當年6月16日,施琅率領戰船300艘,和經過多次水戰演習的兩萬多士兵,從福州出發,揮師直搗台灣的門戶――澎湖島。兩軍在澎湖海域進行了七天七夜的激烈海戰,清軍終於擊潰了鄭克?的守軍,占領了澎湖島。這時,台灣的鄭克?集團人心惶惶,有入主張投降,有人主張外逃,有人主張抵抗。正在這時,康熙帝指示前線的施琅,展開政治攻勢,力爭和平解放台灣,轉告鄭克?等人,“從前抗違之罪,盡行赦免”,並且保證他們歸降後給予從優待遇。由於康熙英明及時的決策,使鄭克?率部投降了清朝。1683年8月,施琅率部進駐了台灣。?
台灣統一以後,康熙對前來投降的鄭氏政權的官員將士,采取了寬大政策。他下令說:“爾
等從前抗違之罪盡行赦免,仍從優敘錄,加恩安插。”不久,鄭克?被授為正黃旗漢軍公。康熙帝還特別下詔說,鄭克?祖父鄭成功、父鄭經不是“亂臣賊子”,可以歸葬南安。?
為了加強對台灣的管轄,康熙在台灣正式設立了一府三縣,隸屬於福建省。同時,在台灣設總兵1員,副將2員,駐兵8000.並不斷將沿海一帶的居民移遷台灣,大大加強了大陸與台灣的聯係,使台灣成為捍衛我國東南海疆的一座堅固的堡壘。?
智慧寄語
維護祖國領土完整是每個中國人的責任。尤其是台灣問題,父母可以簡單地講述曆史問題的由來和現狀,讓孩子從小養成關心國家大事的習慣。
紀昀,字曉嵐,一字春帆,晚號石雲,道號觀弈道人。生於清雍正二年(公元1724年)六月,卒於嘉慶十年(公元1805年)二月,曆經雍正、乾隆、嘉慶三朝,享年八十二歲。
64紀昀的故事
紀昀見多識廣,學富五車,機敏善辯,“鐵嘴”一張,無人能對。相傳紀昀編《四庫全書》時,有一次天氣炎熱,紀昀怕熱,就光著上身,盤了辮子,伏案觀書、校書,這時乾隆帝步入編書館,紀昀見了,知道這樣見皇帝乃大不敬,可是又來不及穿衣,趕忙躲到了桌子底下,用帷幕遮住身子。乾隆帝假裝沒看到他,吩咐大家不必拘禮,各自照常工作,自己便坐在紀昀的位子上,一聲不吭。
紀昀躲了許久,汗流浹背,很是難受,見沒有什麽聲響,就把帷幕掀開一角,問道:“老頭子走了麽?”抬頭一看,乾隆帝正瞪著他,還嚴肅地說道:“紀昀不得無禮。”這一下,紀昀嚇得兩腿發軟,連忙從桌子底下爬出來,找衣服穿了,磕頭請罪:“微臣該死!”乾隆帝道:“別的尚可原諒,稱我‘老頭子’可原諒不得。這‘老頭子’你言之有說即生,言之無說即死。”
旁人聽了一個個都替紀昀捏了一把冷汗。紀昀站起來,略略思索,不慌不忙,微笑著答道:“有,有,有!且聽我說,皇帝人稱萬歲,此謂之‘老’;皇帝乃兆民之首,此稱為‘頭’;皇帝即是天子,這就是‘子’,故皇帝被人稱為‘老頭子’。”乾隆聽罷,笑道:“好!好!好!你真可謂淳於髡再生,曹子建轉世,朕恕你無罪。”
當時的大臣和坤貪婪成性。一次他新修了一座竹園,知道紀曉嵐的墨跡珍貴,便讓他題個亭額。紀曉嵐略加思考,揮筆在紙上寫了“竹苞”兩字。和坤很高興,趕緊讓工匠刻成匾額,懸掛在亭台上。
一天,乾隆皇帝來和?家遊園,見到亭台上“竹苞”的匾額,忍不住哈哈大笑起來。和坤在一旁恭維地陪著笑,誰料皇帝說道:“好一個紀曉嵐。這‘竹苞’二字,拆開來不就是‘個個草包’嘛!”和?恍然大悟。
智慧寄語
聰明機智是每個父母對孩子的期望。父母多向孩子講述類似的故事可以使孩子在耳濡目染中學到一些隨機應變的技巧。
?
林則徐(公元1785年―公元1850年),福建侯官人(今福建省福州),字元撫,又字少穆、石麟,晚號俟村老人、俟村退叟、七十二峰退叟、瓶泉居士、櫟社散人等。他是清朝後期政治家、思想家和詩人,是中華民族抵禦外辱過程中偉大的民族英雄,其主要功績是虎門銷煙。
65 林則徐禁煙
1839年6月3日,天剛蒙蒙亮,廣州城就沸騰起來了。城門旁張貼著一張大布告,人們紛紛前來圍觀。有的人大聲宣讀著:“欽差大臣林則徐,遵皇上禦旨,於6月3日在虎門灘將收繳的洋人鴉片當眾銷毀,沿海居民和在廣州的外國人,可前往觀瞻……”老年人邊聽邊點頭,笑盈盈地捋著胡須。青年人興奮地揮著拳頭,讚不絕口。頑皮的孩子們在人群裏鑽來鑽去,高興地叫喊著:“燒洋鬼子的大煙了,快到虎門灘去看呀!”
成群結隊的百姓,穿著節日盛裝,敲鑼打鼓,起勁地舞著獅子和龍燈;孩子們用竹竿挑著一掛掛鞭炮,劈裏啪啦,震耳欲聾。浩浩蕩蕩的人流,向虎門灘湧去。前往虎門灘的群眾,經過英國洋館。那裏,過去英國人趾高氣揚,不可一世。可今天,洋館卻死一般寂靜,幾個在窗口向外探望的英國商人,見人海如潮,喊聲震天,嚇得趕忙把頭縮了回去。
虎門離廣州城約有一百多裏地,人們冒著6月的驕陽,經過長途跋涉,前來觀看。虎門海灘人山人海,水泄不通。 虎門灘高處,挖了兩個15丈見方的銷煙池,池子前麵有一個涵洞,直通大海,後麵有一個水溝,往裏灌水。池子周圍搭了幾個高台,林則徐在高台上監督銷煙。
銷煙民夫先把池子灌上水,然後把一包包海鹽倒入池內,再把煙土切成四瓣扔進水裏。等煙土泡透後,再把一擔擔生石灰倒進池子裏。不一會兒,池子像開了鍋似的,黑色的鴉片在池子裏翻來滾去,一團團白色煙霧從池子裏往上蒸騰,彌漫了整個虎門灘。圍觀的群眾歡呼跳躍。在雷鳴般的歡呼聲中,通向大海的涵洞被打開了,銷毀的鴉片被咆哮的海水卷走了。 許多外國商人看到這驚天動地的場麵,都非常震驚,便恭恭敬敬地走到林則徐的台前,摘下帽子,躬身彎腰,表示敬畏。林則徐浩然正氣地對他們說:“現在你們都看到了,天朝嚴令禁煙。希望你們回去以後,轉告各國商人,從此要專做正當生意,千萬不要違犯天朝禁令。走私鴉片,自投羅網。”商人們洗耳恭聽,連聲稱是。 兩萬多箱鴉片,23天才全部銷毀。
這一壯舉,大長了中國人民的誌氣,大滅了外國侵略者的威風。
?
智慧寄語
虎門銷煙這一壯舉,有力地打擊了英國鴉片販子的囂張氣焰,顯示了中國人民反抗外國侵略的堅強決心和堅定意誌。
胡光墉(公元1823年―公元1885年),字雪岩,幼名順官,徽州績溪縣人,紅頂商人,著名徽商。
66胡雪岩的故事
清代的紅頂商人胡雪岩曾是一家錢莊的夥計,用現在的話說就是銀行的信貸員。按理說,作為平頭百姓,那年頭能有這麽一份差事也已經算是不錯了,可是,因為資助朋友,胡雪岩被老板炒了魷魚。
胡雪岩很愛結交朋友,其中有一位朋友叫王有齡。王有齡祖籍福建,父親客死杭州,從此家中生活每況愈下。
一天,胡雪岩在路上碰上了王有齡,便邀請王有齡到一小飯館喝酒。酒過三巡,胡雪岩問道:“王兄,我看你不像個愚庸之人,何以天天無所事事?”王有齡歎息了一聲道:“做什麽事兒不要點本錢哪?”胡雪岩道:“一步步來唄,難道你想一口吃個大胖子?再說了,做事不再本錢大小,有一副好資質就可以做成。”
王有齡見有人誇他,說的也是實在話,一來二去,就將自己的難處說了。原來,他父親在世之時已經給他捐了個“鹽運使”,隻是父親死後,家道中落,沒有錢去打點上麵的頭頭腦腦,所以至今仍然沒有補缺。
胡雪岩聽了,就將他從別處收來的500兩銀子,悉數借給王有齡,叫他趕快北上進京去打點,好補上空缺。王有齡當然是感激不盡,揣了銀子立即北上,並在朋友的幫助下,順順當當地當上了鹽運使。然而就在王有齡意得誌滿之時,胡雪岩卻因私自拿錢莊的錢資助王有齡,被老板炒了魷魚。告密者就是自己的同事――錢莊的夥計張胖子。
喝水不忘掘井人。王有齡回來之後,聽說胡雪岩為了他的前途,將錢莊“夥計”的職務都丟了,便決意為恩兄好好地出一口氣。但胡雪岩阻止了他,這令王有齡很吃驚。原來胡雪岩心中另有打算,他思忖,如果自己因為這件事情,尋惡於錢莊的同僚們,這雖然出了心中的惡氣,然而卻於事無益。俗話說,冤家宜解不易結,更何況和氣生財。隻有與商界保持良好的關係才會有發財的機會。隨時隨地地冷靜分析形勢,並做出正確的選擇,實際上這就是胡雪岩的過人之處。損人不利己的事不值得去做。當然,對於胡雪岩的見解,王有齡隻有擊節稱讚,深深佩服。
不久,碰巧遇上了錢莊的“大夥計”張胖子過生日,祝壽之人絡繹不絕。這天胡雪岩準備了一個純金的“壽”字給他拜壽,並將王有齡引薦給他,張胖子感激得涕淚雙流。是啊,在一群商客和夥計中,能有官府人士給他祝壽,實在是大大揚了他的臉麵。張胖子拉著胡雪岩的手直拍自己的胸脯保證“以後有事,必當兩肋插刀。”
智慧寄語
人品可以成就一個人也可以毀掉一個人。父母應從小教育孩子為人處事的道理,先學會如何做人才能成就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