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丘這座山並不太高,隻相當於13層樓那麽高。山頂的虎丘塔卻比虎丘山還要高出兩層樓的高度。塔七級八麵,內外兩重,用磚砌成,沒有一寸木頭。但卻有木結構的外形,很有獨特的地方。人們把虎丘搭作為蘇州的標誌。虎丘最高觀賞處是塔院旁的致爽閣,在這兒可以遠望江南景色。半山腰有斷梁殿,路西有水清甜涼的憨憨泉,是梁代憨憨僧開鑿的。路東的試劍石中有裂縫,像刀劈的一樣。相傳吳王曾用這塊石頭試過劍。在大路盡頭,有一片平坦的褐色大岩石,像人工鑿成的,這就是千人石。有人說梁代高僧生公在這兒講經,有千人聽講,所以叫千人石。石崖上還刻有“生公講壇”四個字。崖底的長池叫白蓮池,池中有點頭石。傳說生公講經時,連頑石也點頭稱讚。千人石北麵的圓門旁,刻有“虎丘劍池”四字。吳王夫差在這兒埋葬父親闔閭,曾用三千把寶劍陪葬。秦始皇和孫權曾為尋找這些寶劍,在這兒挖掘。劍沒得到,卻挖成了一個劍池,池旁陡壁如同刀削,池上架著天橋,橋上有雙井,名字叫雙吊桶,景色奇險。
虎丘有“吳中第一名勝”的美稱,景色真是美不勝收。古人用“紅月隱簷底,青山寺中藏”的詩句描繪虎丘的景色,一點也不過分。
世界第八大奇跡——秦始皇兵馬俑
秦始皇兵馬俑,二十世紀震驚中外的考古發現,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智慧和魅力的體現。
1974年,在臨潼縣東南發現了堆積始皇陵埋藏的兵馬俑,發掘出的兵馬俑坑共有3個,其中有七八千件兵馬俑。
在很久很久以前的奴隸社會,大官們死了,經常用活人和這些大官們的屍體一塊埋葬。這些一起被埋葬的人就是奴隸,大官們就是奴隸主。後來,改用木製或泥製的人代替活人陪葬,這些泥製木製的人形偶像就叫俑。
在氣魄宏偉的兵馬俑展廳中,登上檢閱台,便可以看到一個浩浩蕩蕩的軍陣場麵。這是按當時秦軍的作戰隊形排列的;前邊,由210件武士俑組成的三列橫列,每列70件,麵朝東邊,表示大軍東進,滅亡六國。在它的後麵是由步兵和戰車組成的38路豎隊。兵馬俑披著盔甲,穿著戰袍,戰車由4匹陶馬拖拉,這是軍隊的主力。在它們的南北兩側和最後麵,各有一隊麵朝外的武士俑。它們是軍陣的側翼和後衛,用來防備敵人的攔腰截擊和包抄。三種組織嚴密的陣形,充分表現了秦軍統一全國的威武氣勢。
這些陶俑、陶馬,大小和真人真馬一樣。不同兵種的武士,神態各不相同。有的注視、聆聽周圍的動靜;有的拿著拉緊弦的弓箭,目視前方;有的騎在馬上,表情嚴肅、堅定。陶馬匹匹膘肥體壯,健壯有力。真是讓人驚歎的奇跡,所以被人們稱為可以和世界七大奇跡並列的“世界奇跡”。
舉世聞名的長江三峽
“朝辭白帝彩雲間,千裏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李白的這首膾炙人口的絕句,描寫的就是長江三峽。舉世聞名的長江三峽,西起四川奉節縣的白帝城,東至湖北宜昌的南津關,全長208千米,是由長江深切石灰岩所形成的險峻峽穀,由瞿塘峽、巫峽和西陵峽組成。三峽是對這三大峽穀的總稱。
瞿塘峽從白帝城的夔門到巫山縣,包括風箱峽、錯開峽,全長僅8千米,是三峽中最短的一峽,但它的雄偉和險峻卻遠非其他二峽所能比擬。進入瞿塘峽,兩岸驟然緊束,江水如萬馬奔騰。壁立的山峰,像兩扇大門聳立在江邊,岩壁上鐫刻“夔門天下雄”5個大字,提示著瞿塘峽的險要。這裏江麵最寬處不超過150米,最窄處不足百米。難怪大詩人杜甫用“眾水匯涪萬,瞿塘爭一門”的詩句來形容它。
出瞿塘峽,穿過大寧河穀,便可進入景致幽美的巫峽。巫峽全長46千米,宛如一條不間斷的畫廊。幽深、秀麗是巫峽最大的特點。船過巫峽,人們最大的願望是飽覽巫峽山峰的勝景,而神女峰更是其中的佼佼者。關於她的傳說很多,在人們的眼裏,她是正直剛毅、勇敢、善美的化身,千百年來,它一直受到勞動人民的崇敬。
出巫峽,穿過香溪寬穀,便進入了西陵峽。西陵峽全長75千米,分為東西兩段。西段包括兵書寶劍峽、牛肝馬肺峽、崆嶺峽;東段包括燈影峽、黃貓峽。西陵峽以灘多、水急而聞名。著名的險灘有青灘、泄灘和崆嶺灘,過去曾有“青灘、泄灘不是灘,崆嶺才是鬼門關”的說法。
三峽不僅景色秀麗,還蘊藏著豐富的水能資源。1992年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通過了興建三峽水利樞紐工程的決議。
長江三峽水利樞紐位於幹流三峽河段的西陵峽,壩址在湖北省的三鬥坪,距葛洲壩水利樞紐38千米。是一座集防洪、發電、航運、養殖、供水等巨大綜合利用效益的特大型工程。三峽樞紐主要由混凝土重力壩、水電站和雙線多級船閘及一線垂直開船機組成。采用“一級開發,一次建成,分期蓄水,連續移民”的建設方針。大壩壩頂高程185米,正常蓄水位175米。總庫容393億立方米,其中防洪庫容221.5億立方米。控製流域麵積100萬平方千米,占長江流域麵積的56%。總裝機容量1768萬千瓦。三峽工程地理位置和地質條件都十分優越。
三峽水利樞紐是當今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樞紐。它的裝機容量、船閘和升船機規模均超過目前世界最高水乎。三峽水利樞紐於1993年進入準備階段,1996年開始施工。三峽工程建成後,將從防洪,航運等諸方麵對中國國民經濟發展產生深遠的影響。
建築史上的奇葩——懸空寺
恒山在山西省渾源縣境內,是我國著名的“五嶽”中的北嶽。恒山山峰重疊,氣勢雄偉。恒山古有18景,懸空寺是18景中最奇的一景。
懸空寺是一大排層樓重閣的古建築,它像是“懸掛”在陡崖壁上,上麵是搖搖欲墜的大岩石,下麵是深不見底的山穀。40多間殿、堂、樓、閣,高低不齊地鑲嵌在翠屏山高高的峭壁上。樓閣之間有棧道相通。登上樓往下看,像是要掉進萬丈深淵,抬頭往上看,懸崖像長虹,飛架空中。遠遠望去,就像一座座華麗精美的月中宮殿從宮中慢慢降下來。這樣精心的設計,是建築史上所罕見的。當地民謠說:“懸空寺,半天高,三根馬尾空中吊。”生動描繪了懸空寺的神奇驚險。
懸空寺建於北魏後期,至今已有一千四百多年的曆史。這座空中樓閣是按照修棧道的方法建造的。古代的能工巧匠們,先用繩子把人吊下半崖,一錘一斧在陡崖上鑿洞,然後把木梁插入洞穴為基,在木梁上支起柱子,再在靠崖的三麵築牆,向外懸空。樓閣和殿宇之間由懸空的棧道和天橋聯結,迂回曲折。它具有良好的穩定性。經曆了千百年風雨的侵襲,多次強烈的地震,懸空寺始終完好無缺。這充分顯示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高超的建築才能。
懸空寺驚險神奇,動人心魄,遊人在寺中往來觀賞,鑽天窗,越飛棧,忽上忽下,就像進入了仙境。再加上背靠翠屏,風景優美,真是別具一格。小朋友,你什麽時候有機會,能跟隨家長親眼看一看呢?
樂山大佛
樂山大佛坐落在四川省樂山市東麵,是依著淩雲山棲鸞峰斷崖鑿成的一尊麵向岷江的石刻彌勒佛坐像。所以又叫淩雲大佛。這尊大佛是唐代創建的,前後共用了90年的時間才完成。
大佛的頭頂齊著山頂,身長共71米,相當於23層樓那麽高。僅大佛肩寬28米,相當於60個大胖子並排站在一起的寬度。大佛的眼長3.3米,比哥哥姐女甌的跳繩還長。它的耳朵長7米,耳朵裏可以並排站兩個人。它的頂上麵是一個很大的平台,可平放一張很大的圓桌。大佛光著的腳麵上,可以坐下100個人,是我國最大的佛像,也是世界上最大的佛像之一。佛像態度大方,氣魄雄偉,神情瀟灑。
樂山大佛的右邊,有淩雲崖九曲棧道,這條彎彎曲曲的山路沿著山崖盤旋而下,一直延伸到江上。那裏的人們這樣說:“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
迷人的青島棧橋
青島是全國聞名的海濱城市,棧橋是這座美麗的花園城市的代表。棧橋在中山路最南邊的海上,離火車站不遠,全長440米,從海邊向南筆直伸人海中。棧橋的最南端是個八角亭,名字叫“回瀾閣”。棧橋分為南北兩段,靠近岸邊的北段,全部用巨大的花崗岩塊砌築。很像堤岸,而南段就像鋼筋水泥橋。
平坦整潔的棧橋,寬8米多,兩邊有鐵索防護欄,左右兩排華燈亭亭而立。站在橋上,海風輕吹,兩邊的海浪嘩嘩地拍打橋身,濺起朵朵潔白的浪花。情、景、聲交織在一起,使人非常留戀,久久不願離去。最南邊的回瀾閣是一座具有民族特色的兩層八角亭,黃色的琉璃瓦頂在陽光照耀下,光彩耀眼。
這兒是青島前海觀望遠景的最好地方。南望大海,無邊無際,水天一色。遠近幾座小島,山色青青,波光閃閃。北望市區,一片白雲藍天,綠樹紅樓錯落有致地排列,風景如畫。
月夜的棧橋景色更加迷人,兩排華燈像兩串晶瑩的明珠,不遠處“小青島” (即琴島)上的燈塔,像寶石一樣光芒四射,靠山而建的萬盞燈火像無數星光在閃爍。真像詩中所說的: “煙水蒼茫月迷,漁舟晚歸棧橋西,乘涼每至黃昏後,人依欄杆水拍堤。”
在棧橋旁有綠色的花坪和樹木,這兒幽雅清靜,與棧橋一起組成棧橋公園。那些別致的小木房是為遊人服務的。報刊零售亭、食品小賣部、照相服務部應有盡有。來青島的遊人都喜歡在這兒品嚐一下海味和攝影留念。
雲陽古景——龍脊石
春天到來時,你如果坐著輪船來到四川省雲陽縣港口附近,就會驚奇地發現,一條巨龍浮出水麵,揚頭搖尾,朝著長江水流相反的方向,向船頭撲來,你一定會被嚇得不知怎麽辦才好。其實你不用害怕,這不過是雲陽的大古景之一的“龍脊石”。
提起龍脊石,還有一個奇妙的傳說呢。在很遠的古代,大海中的一條龍違反了宮規,逃進萬裏長江,一路上還惹是生非,無惡不作。天帝知道這件事後大怒,派了神仙大禹到人間來處罰這條龍,這時惡龍正遊到雲陽。大禹金斧一揮,砍中了惡龍的脖子。惡龍臨死時還最後掙紮,龍尾把江水攪渾,濁浪翻飛,天昏地暗。大禹又扔出金光閃閃的神針,立刻狂風刮起,電閃雷鳴,等到風停雷止,烏雲散開時,惡龍已經被神針釘在江心了。
其實龍脊石是一塊長200多米,寬10多米的石梁,近看它,龍頭望著西邊,抬得高高的,迎著滾滾流來的江水,江水撞在龍頭下的岩石上,發出轟轟的響聲,白色的浪花四處飛濺,好像巨龍在吞食著江水。龍身高低起伏,掀起波濤,劈開浪花,發出陣陣的吼聲。龍尾很長,一直伸向東方,並且微微向南擺動,就像剛從遠方遊來一樣。龍脊背中間,有一個盆口大的圓洞,裏麵盛著一潭清水。如果往洞裏扔下一枚硬幣,叮叮當當的聲音就會立刻傳上來,好半天也不斷。有人說,這是龍肚臍,而更多的人說,那是大禹神針留下來的針孔。人們站在龍脊上,迎著呼呼的江風,眼望身旁飛濺的浪花,耳聽江濤拍石轟鳴,頭頂飄浮的白雲,腳下激流翻滾,真有一種坐龍騰飛的奇妙感覺。
名揚中外的少林寺
河南省登封縣的嵩山,是我國“五嶽”中的中嶽。嵩山山勢挺拔,險峰奇異,名勝古跡星羅棋布。聞名中外的佛教古廟少林寺便是這兒的古跡之一。
少林寺位置在少室山北山腳五乳峰下。因為寺院建在少室山的茂密樹林中,所以叫“少林寺”。少林寺在很早的北魏時期就建成了。但因為多次的戰火,寺內主要建築大都化為灰燼。現在保存下來的物品,大多是明、清兩代的。主要有毗盧閣的五百羅漢圖和東偏殿內少林寺練拳壁畫,還有幾百品唐宋各朝代的碑刻。
少林寺是我國武術史上“少林派”的發源地。據說當年這裏的和尚,每天麵對牆壁靜坐。時間長了不禁就要伸伸腰,活動活動腿腳。這些動作經過寺僧不斷演練、充實、創造,就發展成功力深厚的少林武術。現在少林寺千佛殿內的磚砌地麵上,還留有四排48個深約20厘米的凹坑,據說是和尚們練拳時“站樁”的腳窩遺跡。
“南海明珠”——海南島
海南島美麗又富饒,素有“南海明珠”之稱。它原屬於廣東省,現在單獨成立為海南經濟特區,又稱海南省。
到過海南的人都會驚訝地發現,那裏一年四季青山碧水,鮮花似錦,米果溢香,一年到頭都可以耕耘收獲。蔚藍的大海可以洗海水浴。那裏沒有見過雪花.因為那裏沒有冬天。
海南島是熱帶地區,具有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使寶島成為珍禽異獸的天然動物園和奇花異草的天然植物園。經調查,海南島上有400多種島獸,有的是受國家保護的珍稀動物。如:小鹿、長臂猴、獼猴、海南八哥等。島上還有400多種植物,蘊藏豐富的植物寶庫。到處可見到椰子樹。種植的咖啡、可可、菠蘿、芒果、荔枝等。如今發現了豐富的石油和天然氣資源,盛產珍珠、對蝦、海馬、海蛇、珊瑚等珍貴產品,為促進發展我國旅遊業和運輸提供了便利條件。
所以,海南島得到了“南海明珠”的美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