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穆朗瑪峰是世界上最高的山峰,海拔8848.13米,聳直在白雪皚皚的喜馬拉雅山的群峰之間,山勢雄偉。天氣晴朗時,在離山峰20千米的地方,也能望見它那巍然挺拔的雄姿。
這個世界最高峰位於喜馬拉雅山脈的中段、中國西藏自治區和鄰國尼泊爾的邊界上。喜馬拉雅山脈全長2400多千米,橫貫在青藏高原南部邊緣,是世界上最高的山脈,平均高度近海拔6000米,高峰林立。珠峰是山峰中的老大。珠穆朗瑪峰像一座巨型的寶塔,到處是懸崖陡壁。因為地勢高,因此氧氣稀薄,天氣多變,常常刮暴風、下大雪。積雪成冰,終年不化,晶瑩絢麗。厚厚的冰沿著山坡緩緩地流動,形成冰川。珠穆朗瑪峰地區冰川分布廣泛,僅僅在北坡中國境內就有200多條,麵積有700多平方千米。由於珠穆朗瑪峰地區緯度低,陽光強烈,在陽光的強烈照射下,冰麵不規則地融化,出現了許多奇麗的景觀。冰蘑菇,它是大百塊被細細的冰柱支撐著形成的,有的可高達5米。連接著兩個陡坎的巨大冰塊叫做冰僑,它好像一條晶瑩的紐帶。陡峭直立的巨大冰塊叫做冰牆,好像一麵屏風,阻擋著人們前進的道路。最奇異的要算千姿百態的冰塔林了。像寶塔一樣高聳鴕冰塊就叫做冰塔,而眾多冰塔聚集在一起好像森林就叫做冰培林。珠穆朗瑪峰北坡絨布冰川上,有5.5千米長的冰塔林帶。乳白色的冰塔拔地而起,一座連一座,高達幾十米。有的像威嚴的金字塔;有的像肅穆的古刹鍾樓;有的像鋒利的寶劍,亙刺藍天;有的像溫順的長頸鹿在安詳漫步,個個晶瑩奪目。進入冰塔林就像進入仙境一般。
珠穆朗瑪峰雄姿珠穆朗瑪峰並不是自古就雄踞地球之巔的。從珠穆朗瑪峰頂采回的岩石標本中發現了海洋生物的化石,說明這裏過去曾經是在海平麵以下,隻是近200萬年才逐漸露出海麵,並且不斷升高,變成今天這個樣子。科學家還發現,珠穆朗瑪峰今天仍在繼續緩慢升高。
歐洲的“脊梁”——阿爾卑斯山
阿爾卑斯山是歐洲最高大的山脈之一,山勢非常雄偉,許多山峰終年被積雪覆蓋著。它西起法國的地中海沿岸,經過意大利的北部,瑞士、德國的南部,向東到奧地利,像一條巨蛇綿延1200千米,平均海拔在3000米左右,主峰在法國和意大利之間,叫做勃朗峰,海拔4800多米。阿爾卑斯山由於山脈綿長,又相當高峻,盡管與亞洲的喜馬拉雅山相比要遜色得多,但是,在平均海拔隻有300米的歐洲大陸,它卻顯得特別挺拔,所以,人們稱它為歐洲的“脊梁”。
阿爾卑斯山大約在4000萬年前才開始從海洋變成陸地,並逐漸抬升成為高大的山脈。近200萬年以來,阿爾卑斯山曾幾次被厚厚的冰層覆蓋,直到現在還有1200多條冰川。由於冰川的侵蝕,形成了突兀的峭壁和尖銳的山峰。阿爾卑斯山區還有許許多多的湖泊,它們是由於冰川把山體侵蝕成窪地而後積水形成的湖泊,叫做冰蝕湖。例如,瑞士境內的日內瓦湖、蘇黎世湖等在世界上都是有名的冰蝕湖。
阿爾卑斯山區每年的降水量很多,一般都有1200毫米-2000毫米,海拔3000米左右的地區全年降水量有2500毫米。歐洲的萊菌河、多瑙河等許多重要的河流都發源於這裏。這些著名的河流哺育了歐洲的文化,曾經讓無數的文學家、作曲家和詩人傾倒。根據萊茵河中有寶藏的民間傳說,德國作曲家瓦格納創作出歌劇《尼泊龍根的指環》;由於多瑙河的秀麗,引發了奧地利音樂大師約翰·施特勞斯的創作激情,寫出了《藍色多瑙河》這首不朽的世界名曲。
險峰陡崖“西嶽”華山
在中國的名山中,泰山、華山、嵩山、衡山和恒山一起被稱為“五嶽”。華山被稱為“西嶽”,也叫做太華山。它位於中國陝西省的華陰縣南。它的北邊是咆哮的黃河和富饒的“八百裏秦川”,南邊背靠綿延起伏的秦嶺。它的主峰就像一塊巨石,直刺藍天,四麵陡立,好像刀劈一樣筆亙,以陡峻和雄險而聞名,曆來有“華山天下雄”的說法。中國古代的著名地理著作《山海經》上說,太華之山,高五千仞(一仞約等於2.3米),削成四方,遠望若華狀,故名華山。(古代花、華意義相通;這兩句話說出華山幾座山峰分布如花蕊的形態。)有人說,華山的名字起於山頂上的蓮花池。不管怎樣說,華山的名字和它的高峻有密切的關係。華山有五座山峰,分別是東麵朝陽峰,南麵落雁峰,西麵蓮花峰,北麵五雲峰,中間玉女峰,這五座山峰的海拔高度都在2000米以上。
華山是典型的由於花崗岩被侵蝕而形成的山,是經過漫長的地殼變動形成的。大約在距離現在1.4億年到0.7億年前的時代(在地質曆史上叫做白堊紀),華山所在的秦嶺地區發生過強烈的地殼運動。華山就是地殼運動形成的一個巨大岩體:東西麵積約150平方千米。後來,華山北麵的渭河穀地不斷陷落,山地不斷抬升。它周圍的山地是由片岩組成的,抵抗侵蝕的能力沒有花崗岩大,經過千百萬年,較鬆軟的片岩被侵蝕掉,留下堅硬的花崗岩高高聳立在山地之上。
由於華山地勢陡峻,難以攀登,想要上山隻有沿著切割華山的瀑流溝穀——華山峪攀登,別的地方都行不通。這條小路上下幾乎垂直,民間有“自古華山十條路”的說法。戰國時,秦昭王曾經下令;架設鉤梯攀登華山。但是,直到唐代和宋代,華山還沒有真正的登山道路,就連曆代的帝王也無法上山舉行封禪活動,隻能改在山腳下的西嶽廟舉行。到了明代和清代時,沿著華山峪,架起了鐵索,修築了山路。
民間傳說唐代的著名文學家韓愈,曾經曆盡千辛萬苦,登上了華山的蒼龍嶺,當他回頭看到那光滑無依的陡峻山脊和嶺下的萬丈深淵時,頓時心裏害怕,兩腿發軟,發狂痛哭。他認為再也不可能安全下山了,隨手寫了遺書投到崖下,然後就再也不肯挪動一步。後來是別人用酒把他灌醉,再把他的眼睛蒙上,方把他弄到山下。現在蒼龍嶺逸神岩上,還刻著“韓愈投書處”幾個大字,成為華山的一大趣談和古跡軼事。
五大連池火山群
火山是一種劇烈的地球外殼的變動。它是由地球內部炙熱的岸岩漿,從地球外殼的比較脆弱的部分噴出地表而形成的。火山爆發帶來的危害是極大的。每當火山爆發時,煙霧直向高空騰起,再向四周彌散開來,遮滿了天空,連太陽也顯得黯然無光。地球上的火山數量很多,近400年來噴發過的火山不少於500座。火山可以分為活火山、休眠火山和死火山等三種類型。活火山就是有曆史記載以來經常或者周期性噴發的火山;在有曆史記載以來曾經噴發過,以後雖然長期沒有噴發,但是有跡象說明和能重新噴發的火山叫做休眠火山;而沒有跡象說明可能重新噴發的火山就叫做死火山。
中國黑龍江省的五大連池火山是休眠火山。它最早在70萬年前噴發過,最後一次噴發是在1719年~1721年間,此後至今200多年它一直在“睡覺”。五大連池火山是一個火山群,有14座火山,麵積有600平方千米。在火山群中央的大黑三上瞭望,可以看到14座火山坐落在一片平原上,好像海洋中的14座島嶼。14座火山形態各的;海拔高度在210米-230米的山峰形成於200萬年前到100萬年前,而岩洞內的鍾乳石、石筍和石柱則是100萬年以來逐步形成的。
為什麽漓江沿岸喀斯特地貌特別發達?原因是多方麵的。一是由於這裏廣泛地分布著厚度大、純度高的石灰岩,為這種地貌的形成提供了物質基礎;二是這裏溫度高,雨量大,為喀斯特地貌的發展提供了必要的條件。科學家最早在歐洲巴爾幹半島的喀斯特高原對這種地貌進行了比較深入的研究,所以就用這個高原的名字“喀斯特”來命名這種地貌。
桂林山水的特色是桂林和陽朔的峰叢和峰林伴隨著漓江。喀斯特地貌發育到鼎盛時期就留下峰叢峰林等石灰岸被溶蝕的殘餘部分。由於它的典型代表性,中國的許多學者將這種峰叢峰林伴湖溪的喀斯特地貌稱為“桂林山水”,這種用漢語拚音命名獨特的地貌的做法,已逐漸為國際地理學界所接受。
風力吹成的雅丹
“雅丹”是幹旱地區一種被風力吹蝕的特殊丘陵地。這些地區幹旱少雨,一年到頭都刮著強勁的西北風,地麵比較鬆軟的物質被吹走。隻留下比較堅硬的物質。長時間相同方向的風吹,地麵形成平行的、順風向的殘丘,這就是雅丹地形。雅丹丘陵廣泛地分布在中國青海省的柴達木盆地和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的羅布泊,其中以羅布泊的最典型。雅丹在維吾爾語中的意思是“陡壁的山丘”。
一般來說,雅丹有長條狀的壟岡和窪地相間排列著,與風向平行,壟岡與窪地之間的高差大約在2米-3米,壟岡的頂部大多是比較堅硬的沙質黏土層,壟岡下部是鬆散的砂層和堅硬的土層。在羅布泊寬闊的雅丹地形上,疏散地分布著殘留的風蝕岡阜,開頭有點像魚的脊背,全部朝向同一方向。岡阜頂部有鹽結塊,從遠處看是一個個白色的丘陵,俗稱“白龍堆”。還有一些頂部平坦、側壁陡立、外形長條狀或壟岡狀的小丘,相對高度有10米-20米。這些大大小小的土丘組合在一起,就好像是荒廢城市的殘餘牆壁,這就是傳說中的“龍城”,但“城”裏卻看不到炊煙,甚至沒有生命。
雅丹地形所在的地區幹旱缺水,很少有植物生長,人也無法在這種地區生存。在這些地區,除了一片殘丘外,看不到任何生機。在雅丹地區行走就像置身於一個巨大的迷宮,而且,即使乘汽車行走一天的路程也見不著一個人。
洶湧澎湃亞馬孫河
亞馬孫河發源於南美洲最高大的安第斯山脈,從山上流出的涓涓溪流,匯人一些河流及湖泊水,沿路接納1000多條支流,成為一條滾滾大河。亞馬孫河自西向東橫貫在南美洲北部的亞馬孫平原上。最後注入大西洋。亞馬孫河全長6400多千米。在它的支流中,長度超過1500千米的就有17條。如此數量眾多的支流,當然它的流域麵積也是相當大的,達到705萬平方千米,占南美洲總麵積的40%。每年流人大西洋的水量就有6600立方千米,占世界河流人海水量的六分之一。
由於河流含有各種不同的特質,河水也就相應出現不同的顏色。支流內格羅河的水中含有大量微生物,水色呈深綠色;主流亞馬孫河夾帶著大量泥沙,水呈黃色。這兩種色澤鮮明的河水,在主河道中並行流向下遊數千米後才融合成一種顏色。從內格羅河匯入主流開始,亞馬孫河變寬,在下遊接納欣古河後,主流寬達10千米。到了三角洲地區,因多島嶼沙洲,水道被分成十幾股,河口巨大的喇叭狀,最寬的地方可達80千米,水深百餘米,河道低平,船人其中,就好像在汪洋大海中漂鑪。海輪沿亞馬孫河可深入內陸1600千米。至於3000噸的輪船則胛以從河口沿河流上溯近4009千米。有時大海海水可以由河口呼嘯而上,形成高4米-5米的水牆,洶湧澎湃,雷霆萬鈞,景色宏偉。巨大的海潮還像一條水壩攔阻了順流而下的河水。並強製抬高河水水位,以致造成河水泛濫,淹沒兩岸土地,這時的亞馬孫河水天相連、河海一片,宛如大海。河水撞擊海潮,水聲咆哮,當地的印第安人把這種情景叫做“亞馬孫奴”,亞馬孫河的河名就是由此而來的。
亞馬孫河岸的熱帶雨林
亞馬孫河兩岸生長著世界上麵積最大、品種最多的熱帶雨林。河中魚的種類大約有2000種,捕魚是當地居民的主要經濟活動。船是人們的主要住所,也是重要的交通工具,甚至商店、教室都設在船上,形成了水上市場和水上學校。
科羅拉多大峽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