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更啦啦啦!!!)
甲午戰爭中10個億白銀的戰爭賠款,少了一半,而另一半全都都用在遠東擴軍和軍事科研中了,所有建設阿拉斯加的錢都是在夏威夷找女王借的,所以李寧宇自然要按照女王的要求。
帶上她的侄女維多利亞·卡奧拉,不過似乎這個小女孩非常喜歡李寧宇,因為無論李寧宇到哪裏她都要跟著,每天李寧宇都會尷尬的說這樣一句話:“Sorry I want to go to the restroom!”。
其實也就是,對不起,我要去洗手間!
維多利亞·卡奧拉長的很漂亮,就是一個洋娃娃,金色的長發,白皙的肌膚,雖然她隻有16歲,但是身材極好,高聳的胸,翹挺的臀,個子也很高,大約一米七,而最讓李寧宇喜歡的就是那43寸長腿,如果說李寧宇不喜歡美女,那絕對是假話,不讓他為什麽從小就和端佟一起練武呢?為什麽別人都不教,偏偏要教端佟呢?
所以李寧宇也是一個愛美的人,雖然他有時候會適當的耍一下少爺脾氣,但是他骨子裏最重要的東西那就是愛國和一個軍人的鐵血,但是他又有著一股不一樣的氣息,那就是耐心十足,可能是因為來到19世紀,他足足靜靜等待了10年,才勉強在世界列強中有了自己的一個席位,所以他知道一切都來之不易。
阿拉斯加,麵積為172萬平方公裏,此時的本地人口加上移民大約也就是55萬不到,可是說是地大物博,平攤下來一個人就有3平方公裏,不過由於這裏地處北極,所以才會人這麽少,不過對於李寧宇來說,少有少的好。
為了修建臘樂、元貝兩個軍港口及鈕西貿易港,同時修建鐵路和其他基礎設施,幾乎全部的人都投入到了建設當中,而每個月都有從非洲和大清開來的大型船隊,有的是運送建設物資的船隻,有的則是載滿了新的建設者,同時遠東第一、二、三野戰軍已經正式駐防阿拉斯加州,一共45萬人,而這件事也讓一旁的英屬加拿大十分緊張。
不過遠東外交代表卑斯麥解釋道:“這是一隻生產建設兵團,主要是來建設阿拉斯加,不是來打戰!”。
不過剛開始英國還是比較小心,英國太平洋艦隊天天在巡視著,但是一年過去之後,他們漸漸也放心下來了,因為通過各種清白顯示確實,著45萬的軍隊確實在建設阿拉斯加,並沒有靠近邊境周邊的地區,隻是漫山遍野在開山挖礦。
但是英國絕對猜不到,這隻隊伍有兩個使命,第一:就在尋找開發阿拉斯加的黃金;第二就是屯兵阿拉斯加,隨時準備吞並加拿大。
在十九世紀,黃金是絕對的硬通貨幣和白銀一樣,並且價值極高,是除了英鎊最流通的世界型貨幣,但是全世界黃金主要出產量較少,非洲卻很多,所以非洲是列強們最看重最在乎的地區之一。
著也就是為什麽遠東隻是擁有了索馬裏之後,就按兵不動的原因,因為李寧宇知道一旦開打,世界列強們一定都會全力投入自己的兵力,這也就是為什麽意大利對於遠東控製索馬裏之後,會如此按耐不住的原因,因為那裏是意大利發展的一個跳板。
不過此時的意大利已經陷入了經濟和動亂之中,加上周邊的歐洲列強們的各種製約,意大利提前進入了衰退期,並且非洲的另一塊版圖利比亞,也在遭受著英法兩國的侵蝕,而這一切隻是剛剛開始,遠東此時卻在靜下心來,鞏固自己四大板塊的實力,李寧宇也在靜靜等待時機。
雖然遠東有創造實力的能力,但是守住的實力卻沒有,所以過多樹敵,過多展露鋒芒隻會導致所有的列強一起聯合起來,靜靜的遠東在高速成長與發展,靜靜的遠東猶如一隻猛虎,此時隻是在進行調整、修養,隻要時機一到,遠東將會再一次展現出自己超強的實力,並且讓人膽寒。
阿拉斯加的天氣,一年四季都十分寒冷,東南部與中南部為溫帶氣候,全年氣溫約0-15℃,內陸為大陸型氣候,夏季極晝時可達26℃,冬季極夜時可達-15℃,西部與西南部受海洋影響,寒冷風大,北極圈內為極地氣候,氣溫全年處於零下。
狗橇是阿拉斯加許多地方的主要交通工具,阿拉斯加卻還有一個好東西,那就是極光!這裏一年中有246天可以在晴朗和夜晚看到北極光,其中阿拉斯加的費爾班克斯更贏得北極光首都的美稱,此外,阿拉斯加的西娜溫泉、基利、阿利阿斯卡等地也是觀賞極光的好地方。
而今天,1895年12月31日,李寧宇也正在帶著維多利亞·卡奧拉一起欣賞著美麗的極光,雖然是中午,但是氣溫卻隻有1度左右,此時李寧宇和卡奧拉兩人穿著厚厚的皮衣,裹得有點像個北極熊一樣,但是兩人卻被眼前的五彩極光深深的吸引,因為它實在是太美了。
“極光是由於太陽帶太陽風進入地球磁場,在地球南北兩極附近地區的高空,夜間出現的燦爛美麗的光輝!在南極稱為南極光,在北極稱為北極光!”此時用手遮麵的李寧宇大聲的對一旁的卡奧拉用英語說道。
不過在靠近了卡奧拉說話的時候,李寧宇還是聞到了一股幽幽的少女清香,頓時他有些失神,身體也快速起了反應,不過還在一身都被皮衣包裹住了,而就在這時卡奧拉卻隻顧睜大眼前看著眼前的一片片絢麗。
“宇哥哥,怎麽你好像什麽都知道呀!對了地球是什麽?”沒過一會,李寧宇的愣神就被一旁的疑問給打斷了。
心中暗自想到自己剛才的異樣,李寧宇隨後還是笑著解釋道:“你現在還小,等你以後長大了就會知道了!好好看這個美麗的風景吧!再過一會我們就要回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