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文種:助越稱霸最大的墊腳石

文種,字少禽,春秋末年越國大夫,楚國人。公元前494年,越國被吳擊破困守會稽時,他向越王勾踐獻乞降請和之計,並親去吳軍,賄賂吳國太宰伯嚭,得免亡國。勾踐赴吳時,他受托主持國政,勾踐回國後,仍以內政任之,他配合範蠡向勾踐提出了陰圖吳國的戰略思想,經過多年的艱苦努力,終於扭轉了吳強越弱的局麵,最後滅亡了吳國,使越稱霸於列國。後來,勾踐疏遠功臣,文種乃稱疾不朝,君臣關係變得緊張。勾踐聽信讒言,又疑忌功臣,最後賜劍命文種自殺。

文種是越王勾踐的一位主要謀臣,在長期的對吳鬥爭中,他以自己精練的外交手段為越國爭取到了喪敗之際的和平環境,又以自己深遠的戰略思想輔佐越王,製服了吳國。越國由衰到興的創霸過程表現了文種出色的政治才能。

外交:對症下藥

越國夫椒之敗後,退守會稽,國家亡在旦夕,文種向勾踐獻乞和之謀,當時勾踐本人也懷疑吳國許和的可能性,文種分析說:吳有太宰伯嚭,其人貪財好色,忌功嫉能,與子胥同朝,而誌趣不(第七十九回)勾踐問他以何物進見伯嚭,文種回答說:“軍中所乏者,女色耳。誠得美女而獻之,天若祚越,嚭當見聽。”勾踐連夜讓夫人在宮中選得美女八人,盛妝打扮,又備下許多黃金珍寶,讓文種一並帶上,深夜去伯嚭之營求見。當時夫差、伍員和伯嚭三人分營駐兵,文種見到伯嚭後,有下麵一段情節:嚭倨坐以待之。文種跪而致詞曰:“寡君勾踐,年幼無知,不能善事大國,以致獲罪。今寡君已悔恨無及,願舉國請為吳臣,而恐王見咎不納,知太宰以巍巍功德,外為吳之幹城,內作王之心膂,寡君使下臣種,先叩首於轅門,借重一言,收寡君於宇下。不腆之儀,聊效薄贄,自此當源源而來矣。”乃以賄單呈上。

伯嚭作色謂曰:“越國旦暮且破滅矣,凡越所有,何患不歸吳?而以此區區者啖我為耶?”種複進曰:“越兵雖敗,然保會稽者,尚有精卒五千,堪當一戰。戰而不捷,將盡焚庫藏之積,竄身異國,以圖恢複之事,安得遽為吳有耶?即使吳盡有之,然大半歸於王宮,太宰同諸將,不過瓜分一二,孰若主越之成,寡君非委身於王,實委身於太宰也,春秋貢獻,未入主宮,先入宰府,是太宰獨擅全越之利,諸將不得與焉。況困獸猶鬥,背城一戰,尚有不可測之事乎?”伯嚭點頭微笑。文種又指單上所開美人曰:“此八人者,皆出自越宮,若民間更有美於此者,寡君若生還越國,常竭力搜求,以備太宰掃除之數。”(第七十九回)

文種選擇伯嚭作為乞降求和的突破口,他認為伯嚭貪財好色,與伍員不合,又深得吳王之心,根據這些特點,他對伯嚭進行了一次成功的政治收買,這次收買堪稱古今行賄的典範。第一,文種在對話中始終突出一個利字,他的三段對話全部體現著對伯嚭的利誘,最後又向伯嚭獻上美女,填充軍中所乏,更是為利誘抹自己的錯覺,促使伯嚭盡力承擔許和之事,巧妙地利用了吳臣的內部矛盾。第三,文種在向伯嚭獻上賄物的同時,一再表示這隻是一個開始,兩國相和後將不斷地貢獻,這就加強了對伯嚭主和的吸引力。第四,文種在第二段對話中有軟有硬,似乎是客觀地擺出了吳國受降與拒降的兩種後果,實際上他避開了重大的政治利害,以表麵的府庫得失引誘對方,使伯嚭在兩種後果的比較中僅僅看到受降後表麵的利益獲得,而忽視了縱敵遺患的政治危險。第五,文種利用伯嚭的私心做了一番文章,提出滅越與和越分別給伯嚭本人帶來的利益是輕重不同的,他向伯嚭開了一張和越後獨擅全越之利的空頭支票,促使伯嚭承擔受降和越之事。文種在亡國的緊急關頭去吳營求見伯嚭,既是一次行賄收買活動,又是一次冒險的外交活動,從這次活動的整個背景看,文種處於被動的客體位置,但就活動本身而言,文種以他機敏的才智和練達的手段,明顯地處於事情的主體地位。文種在活動中達到了自己的目的,為越國圖存完成了關鍵的步驟。

勾踐受赦回國後陰圖吳國,文種為了越國的政治需要數次入吳,和吳國進行了一係列的外交活動。第一次他送巨木去吳,以資吳王擴建姑蘇台的工程需要,第二次他去吳借貸糧食萬石,第三次他去傳達越王關於助吳伐齊的使命,以轉移吳王對越的注意力。在吳越兩國沒有平等關係的特殊情況下,他每次都是詞卑意謙,言語委婉,每次都成功地達到了目的,其中不乏幹練的外交才能。後來越國打敗了吳國,吳王向越王乞降請和,在兩國關係完全顛倒過來了的情況下,越國一意滅吳,文種向吳王作書回答說:“昔天以越賜吳,吳不肯受,今天以吳賜越,越其敢違天之命!”(第八十三回)委婉而堅決地拒絕了吳王的乞降。文種的外交活動既高度統一。

內政:編織大網捕巨鯨

文種在越國長期主持國政,在和吳國的政治交往中,他能看清全局,把握與吳關係的方式與發展進程,提出對付吳國具體的戰略策略。吳王夫差上台不久,興傾國之兵伐越複仇,文種建議說:“以愚見,莫若卑詞謝罪,以乞其和,俟其兵退而後圖之。”(第七十九回)吳軍當時有喪君之憤,又經數年訓練,確有銳不可當之勢,文種的建議不失為一種較好的應敵策略,可惜未被勾踐采納,導致越國大敗臨亡。這時,又是文種提出了乞降請和的策略,並親自赴吳實施,收買伯嚭,才為越國保存了一線生機。後來勾踐受赦回國,圖謀複仇,文種聽說吳王準備擴建姑蘇台,遂進見越王說:“臣聞:‘高飛之鳥,死於美食;深泉之魚,死於芳餌。’今王誌在報吳,必先投其所好,然後得製其命。”(第八十回)根據這一思想,他向越王提出了削弱吳勢、陰圖其國的戰略方針,以求逐步扭轉吳強越弱的局麵,最後製敵之命。

文種在後期的國務活動中將破吳複仇作為中心目標,他為此向越王提議說:“臣所以破吳者有七術:一曰捐貨幣,以悅其君臣;二曰貴糴粟穀,以虛其積聚;三曰遺美女,以惑其心誌;四曰遺之巧工良材,使作宮室,以罄其財;五曰遺之諛臣,以亂其謀;六曰強其諫臣使自殺,以弱其輔;七曰積財練兵,以承其弊。”(第八十回)後來越國向吳王進巨木,獻西施、借貸糧食、貢物不絕,其對吳交往基本上是對這些策略方針的實施。

文種在國務活動中力求徹底、全麵地實施上述戰略方針,例如為了空虛吳國積聚,文種對越王說:臣聞國以民為本,民以食吳王還欣然應允了。第二年,越國豐收,越王有心不還吳糧,恐怕失信;有心還之,又怕虛吳之計落空,文種建議說:“宜擇精粟,蒸而與之,彼愛吾粟,而用以布種,吾計乃得矣。”(第八十一回)文種費盡心思,不惜丟棄人道精神,努力保證自己大計方針的徹底實施。越國伐吳的條件基本成熟時,越王即欲興兵出征,文種勸諫說:“時未至也,其忠臣尚在。”他要保證自己大計方針的全麵實施,直到吳王殺掉伍子胥後,他才支持越王伐吳。可以說,越王伐吳之時,文種提出的七條策略方針已得到了全麵徹底地落實,越國早已取得了製服吳國的戰略主動,這是文種對越國霸業的突出貢獻。

死忠:兔死狗烹

文種對越國的事業傾注了很深的感情,對越王勾踐始終忠誠如一。勾踐赴吳前,君臣非常傷悲,文種忍淚勸勉勾踐說:“夫艱苦之境,天之所以開王伯也。王善承天意,自有興期,何必過傷,以自損其誌乎?”他舉觴為越王祝辭說:“皇天佑助,前沉後揚;禍為德根,憂為福堂;威人者滅,服從者昌。”(第八十回)表達了他在困難境地中對越國事業的信心。三年後,他聽說越王被赦回國,率領守國群臣和城中百姓拜迎勾踐於浙水之上,歡聲動地,表達了他對越王的忠貞不貳。他的對吳外交和提出的破吳七術,無不滲透著他對越國的一片苦忠。

文種深受傳統文化的影響,其中的君臣觀念深深紮根於他的意識。吳國被越國打敗後,吳王途窮無路,勾踐讓文種將其誅殺,文種回答說:“人臣不敢加誅於君,願主公自命之!”(第八十三回)

強烈的君臣意識使他不敢對一個戰敗的敵國君王下手。文種用傳統的君臣觀念看待一切君臣關係,在攻破吳國前,他做了一個伍子胥,因迷信觀念作祟,他懷疑這是伍子胥的忠魂暗中保護吳國,於是約下範蠡,二人肉袒冒雨,前往安置伍子胥頭骨的南門稽顙謝罪,風雨止息後,文種坐於帳中休息,他夢見伍子胥乘車而至,如同生時,開言說道:“吾前知越兵必至,故求置吾頭於東門,以觀汝之入吳。吳王置吾頭於南門,吾忠心未絕,不忍汝從吾頭下而入,故為風雨,以退汝軍。然越之有吳,此乃天定,吾安能止哉?汝如欲入,更從東門。”(第八十三回)暴風驟雨本是沿海常見的現象,文種卻把它和吳國亡臣的忠心聯係了起來,迷信觀念和傳統的道德意識使他將伍子胥看成了吳國的守護神。夢是滿足願望的潛意識活動。在夢中,文種把越國滅吳想像成上天所定,並假托伍子胥本人表達出來,既不滅吳國亡臣的忠心,又在更高的層次上滿足了自己滅亡吳國的對越忠誠。他強烈的忠君意識由此得到了全麵深刻的表達。

強烈的君臣意識使文種對自己的君臣關係始終抱著一種良好的願望,他的同僚範蠡離越出走時曾遺書送他說:“狡兔死,走狗烹;敵國破,謀臣亡。”“子今不去,禍必不免!”(第八十三回)文種看後,對其言猶未深信,尚感歎說:“範蠡何慮之過乎?”但專製製度下政治活動的規律並不以文種的主觀願望為轉移,越王稱霸列國後疑忌智謀功臣,甚至以文種為政治上主要的戒備對象,反常的君臣關係總是不會長期存在的,越王最後聽信讒言,賜劍命文種自殺,這位滿腔忠誠、滿腹經綸的臣子終於在君臣關係的運動規律作用下悲憤死亡。

宋人王十朋歎息文種不聽範蠡忠告,曾寫《大夫種》一詩雲:狩罷吳郊鳥兔空,果烹獵狗廢良弓。

大夫自為知幾晚,豈是陶朱計不忠。
更多

編輯推薦

1春秋戰國時期社會轉型研究
2俄羅斯曆史與文化
3正說明朝十八臣
4中國式的發明家湯仲明
5西安事變實錄
6漢武大帝
7詠歎中國曆代帝王
8大唐空華記
9紅牆檔案(二)
10紅牆檔案(三)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紅牆檔案(四)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一)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與刀:日本文化諸模式

    作者:美 魯斯·本尼迪克特  

    紀實傳記 【已完結】

    作者運用文化人類學研究方法對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礎、社會製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進行分析,並剖析以上因素對日本政治、軍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麵曆史發展和現實表現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義的兩種事物...

  • 目擊天安門-(二)

    作者:韓泰倫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選擇了中國政治變遷的聚焦點--天安門這一獨特的視角,完整係統地記述了天安門曆經的滄桑巨變,挖掘出中國100多年,特別是建國50年來天安門地區發生的政治事件的內幕秘聞,是一部中國的近現代史的展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