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楚莊王:在向中原擴張中吸收中原文化

楚莊王,名旅,前613年至前591年為楚國國君。楚國原立國子荊山(今湖北省西部)一帶,東周時,楚不斷地兼並周圍小國,疆土擴大到長江中遊,建都於郢(今湖北江陵西北紀南城),楚君熊通時僭號稱王,公開與周室相對抗,攻伐華夏諸侯。楚莊王的祖父楚成王在位四十時,楚國繼續擴張,並征服了鄭、陳、宋、蔡,以主盟人的身份與四國在厥貉(今河南項城西南)會盟。楚莊王上台後,曾平定了本國令尹鬥越椒的武裝叛亂,兵討陸渾之戎(地處今河南嵩縣東北),數伐宋、鄭,迫其臣服於楚,曾滅掉陳國而後複之,他問鼎周室,又在邲地(今河南滎陽北)大勝晉軍,報了先祖城濮敗師之仇,國勢赫然,疆域擴大到西北至武關(今陝西丹鳳東南),東南到昭關(今安徽含山北),北達今河南南陽,南包洞庭湖。楚莊王使中原魯、宋、鄭、陳等國陸續歸附,成為春秋時的一代霸主。

楚莊王繼承先祖的基業,與晉爭奪霸主,積極向北推進,張揚了國威。在創霸的二十餘年執政期間,他的政治氣質和才能得到了充分的體現。

誌吞中原,問鼎周室

楚莊王上台,三年內未出號令,每日飲酒取樂,大夫申無畏見他問道:“有大鳥,身披五色,止楚之高阜三年矣,不見其飛,不聞其鳴,不知此何鳥也?”莊王知其諷己,笑著回答說“是非凡鳥也。三年不飛,飛必衝天;三年不鳴,鳴必驚人。子其俟之。”(第五十回)他把自己比作不同凡響的大鳥,認定自己必定能取得一鳴驚人的政績,這是對自我才能的高度自信,這種自信使他在一生的事業中勇於作為,昂揚奮進。他在興兵討陸渾之戎時,涉渡雒水(即今洛河),陳兵周郊,向周王派來慰勞的使臣問道:“寡人聞大禹鑄有九鼎,三代相傳,以為世寶,今在洛陽,不知鼎形大小與其輕重何如?寡人願一聞之!”(第五十一回)大禹所鑄九鼎曆夏商而傳至周,古人把它當做天命所歸的象征物,楚莊王向周室問鼎,把北方霸主晉國作為主要的戰略對手,把中間地帶的中等國家作為用武的重點,逐步向北擴張。鄭國發生了一次成功的政變,他立刻高興地表示:“吾伐鄭益有名矣!”(第五十一回)之後派大軍入鄭討伐,經過和晉國的幾次爭奪,鄭國終於表示願意臣服於楚。

陳國其時也發生了一次成功的政變,莊王服鄭後,率大軍雲卷風馳般地進至陳國,陳軍聞風而降,莊王擒拿了叛亂頭目夏征舒,將其處以車裂之刑,最後查明陳國版圖,將其並入楚國,作為楚之一縣,派大將駐守。宋國自宋襄公敗辱於楚成王後,一貫投靠晉國,但對楚國忍辱不報,還參加過楚穆王時的厥貉之會,莊王要伐宋,實在師出無名。經過一番計議,楚莊王派大夫申無畏經宋國赴齊,有意不給他過宋國的假道文書,申無畏曾在厥貉之會上誅戮過宋君身邊之人,與宋君結怨很深。申無畏一到宋國,宋臣就向君主講道:“楚,吾世仇也,今遣使公然過宋,不循假道之禮,欺我甚矣!”(第五十五回)宋君一見到他,認出是厥貉會上主刑之人,怒上加怒,遂殺掉了申無畏,將其文書禮物棄於郊外。楚莊王正吃午飯,聽到申無畏被殺的消息,已知有了借口,即將筷子擲於席上,起身離席,任司馬公子側為大將,自己親自領兵伐宋,最終製服宋國而返。由於數代連續擴張,楚人養成了好戰的特性,他們數年不出兵中原,便以為恥事,如楚文王初年,當政的令尹子元就因為未伐中原而受到文夫人的指責,子元也為此深表自責(見第二十回)。楚莊王繼承了這種觀念,他以臣服北鄰諸侯國為目的,向這幾個國家連續發動了軍事進攻,把它們從晉的保護下爭奪了過來。

楚莊王在向北用兵的過程中,一直避免與晉軍直接決戰,他有一次率兵伐鄭時,聞說晉國救鄭之兵將至,遂移師伐陳。後來又一次大舉伐鄭,鄭國力盡而降,莊王與鄭結盟後準備班師,忽報之?不如全師而歸,萬無一失。嬖人伍參力主戰晉,莊王遍問諸臣,惟中軍元帥虞邱等四人讚成退兵,其他二十餘人主張戰晉,莊王表示說:“虞邱老臣之見,與令尹合,言‘退’者是矣。”(第五十三回)遂全師而退。伍參於途中深夜去見莊王,他分析了晉軍這次出兵的不利因素,最後說:“王以一國之主,而避晉之諸臣,將遺笑於天下。”莊王聞言愕然,表示說:“寡人雖不能軍,何至出晉諸臣之下?寡人從子戰矣!”遂令全軍反轅迎晉,進至管城(今河南鄭州市)待敵,後來兩軍在邲地大戰,楚軍大勝。這次莊王本欲采取一貫的避晉方針,因為不願落個“以君避臣”的名聲,高傲自負的性格促使他最後下定了戰晉的決心,因為荀林父不能節製晉軍等偶然原因而僥幸取勝。

楚莊王在與敵對陣的關鍵時刻,有時會急中生智,如他在平定鬥越椒的叛亂時,冷不防鬥越椒射來兩枝箭樣超常、鋒利無比的“神箭”,麵對眾軍士非常恐懼、人心不定的形勢,他即時編就謊話,以詐言安定軍心,應付了一時之急。第二天引誘鬥越椒進入埋伏圈,以計破之。莊王的這種才智,無疑是他自負逞威的一種資本。

融合南北文化的典範

楚人一向被周人稱為荊蠻,不被看做華夏諸侯,如齊桓公的攘夷就是以楚為重點,楚人也一向以蠻夷自居,自用王號,與周室分庭抗禮,這種關係使他們與中原諸國的文化往來很少,也使他們不大樂於吸收周朝傳統文化,長期以來,他們形成了不完全相同於中原的思想觀念。自楚成王起,楚國與中原中心區的接觸增審視中原文化,使他們能夠對北方文化有選擇地吸收,拒斥其過時的成分,吸收其有用的部分,形成自己獨到的思想品格,而楚莊王正是這樣的有識之士。

在平息了鬥越椒的叛亂後,楚莊王大宴群臣,宮中妃嬪皆從,他對大家說:“今日叛臣授首,四境安靖,願與諸卿同一日之遊,名曰‘太平宴’,文武大小官員,俱來設席,務要盡歡而止。”君臣一直飲至傍晚,其興未盡,莊王命秉燭再酌,並使自己所寵幸的許姬給諸位大夫遍送美酒,大家立於席間痛飲。忽然一陣怪風,將堂上蠟燭全部吹滅,席間漆黑一團。有一人見許姬美貌,暗中以手拉住其袖子欲行無禮,許姬急用右手摸住那人的冠纓撕了下來,那人驚慌放手,許姬拿著冠纓走到莊王之前,附耳說道:“妾奉大王之命,敬百官之酒,內有一人無禮,乘燭滅,強牽妾袖。妾已攬得其纓,王可促火察之。”莊王急向掌燈者下令說:“且莫點燭,寡人今日之會,約與諸卿盡歡,諸卿俱去纓痛飲,不絕纓者不歡。”百官皆去其纓後,方許秉燭,竟不知牽袖者是誰。席散回宮後,許姬以男女君臣之禮責備莊王,莊王笑著說:“酒後狂態,人情之常。若察而罪之,顯婦人之節,而傷國士之心,使群臣俱不歡,非寡人出令之意也。”(第五十一回)莊王後來興兵大舉伐鄭,健將唐狡願率部下百人為三軍開路,唐狡所至力戰敗敵,每晚掃除營地,以待大軍,莊王率諸將直抵鄭郊,未遇一兵之阻,於是他召來唐狡準備厚賞,唐狡固辭說:“臣受君王之賜已厚,今日聊以報效,敢複叨賞乎?”莊王驚訝地問:“寡人未嚐識卿,何處受寡人之賜?”唐狡回答說:“絕纓會上,牽美人之袂者,即臣也。蒙君王不殺之恩,故舍命相報。”楚莊王在一定程度上拒斥了周朝的男女君臣之禮,他能在絕纓會上大度容人,故能使部下舍生忘死以報答。鬥越椒的侄子鬥克黃出使齊國時,聞叔父作亂被誅,急忙返楚複命,自去司寇處楚莊王對部下的態度與他的祖父楚成王可以形成鮮明的對照,楚成王苛求部下,性格躁虐,他派大將鬥章伐鄭,鬥章打聽得鄭有準備,且齊桓公將會集諸侯救鄭,遂未戰而返,楚成王聞之大怒,即解下佩劍使人去軍中斬鬥章之首。鬥章聞訊,嚇得勉強回軍戰鄭,僥幸得勝,成王猶且怒責鬥章說:“今添兵車二百乘,汝可再往,若不得鄭城,休見寡人之麵!”(第二十三回)城濮之戰後,大將成得臣引敗兵逃歸,派自己的兒子先行去見楚成王,成王大怒道:“汝父有言在前,‘不勝甘當軍令。’今又何言?”他讓傳令給諸位參戰大將:“楚國之法,兵敗者死,諸將宜速自裁,毋汙吾斧锧!”

(第四十一回)成王逼死成得臣,晉文公聞訊非常高興,認為是削除了晉國爭霸的勁敵。成王晚年派大將鬥勃迎戰晉軍,兩軍隔河相對,晉人詐稱要過河決戰,鬥勃退軍一舍後,晉軍揚言楚軍逃遁,自己則全師而退。鬥勃回國後,成王聽人說鬥勃是受了晉人賄賂而退軍,遂不許鬥勃相見,賜劍令其自裁。楚成王嚴懲部下,屢殺大臣,量小而躁虐,表現了楚人當時輕德薄恩的時代特點,楚莊王在新的背景下過濾性地吸收了中原文化,在處理君臣關係上顯得比先輩人和同代人高出一籌。

在和中原諸國的政治交往中,楚莊王顯然是更多地用中原地區的道德觀念和價值觀念去處事。在楚國曆代君主中,惟有他從政治上征服了北方諸國、稱霸一時,這是一個重要的原因。楚成王當年率軍過鄭,聞鄭君將至城外勞軍,遂割下戰俘的耳朵大陳軍前,以誇示武功,鄭君向他行招待天子的禮節,這位南蠻之王大概弄不清這種禮節,吃得酩酊大醉,不知還禮。鄭君曾娶成王之妹為夫人,成王離鄭時將其所生二女帶回楚國,充於後宮,以舅納甥。鄭國大夫叔詹在成王離去後詛咒性地罵道:“楚王其不得令終乎?享以成禮,禮而無別,是不終也。”(第三十四回)像這樣對提議會盟之隙組織狩獵,以討好穆王,穆王下令從獵者俱要帶上取火之物,以供熏獸之用,獵間穆王將一群狐狸趕入深窟,他讓宋公取火熏之,不料宋君沒有準備下燧火,楚人遂將宋君之禦者鞭撻三百,以儆諸侯。穆王向中原諸國專施淫威,不曾用恩義去感召他們,自然不能贏得他們的衷心擁戴。

楚莊王和父、祖不同,他黷武逞威,但威中有德,他向楚人的好武之性中注入了中原的傳統道德觀念,較成功地實現了對中原諸國的政治征服。他攻滅陳國後不久,即納諫恢複陳國,對陳大夫轅頗說:“吾當複封汝國,汝可迎陳君而立之,世世附楚,勿依違南北,有負寡人之德。”(第五十三回)後來陳國一直充當莊王的追隨國。莊王大舉伐鄭時,鄭國等待晉救,堅守近二十天不肯投降,鄭軍死傷甚眾,城東北角崩陷幾十丈,楚兵踴躍將登,莊王忽聞城內哭聲震地,心中不忍,下令退軍十裏,諸將不明其故,莊王解釋說:“鄭知吾威,未知吾德,姑退以示德,示其從違,以為進退可也。”(第五十三回)鄭君聞楚退師,以為晉救已至,乃使百姓修築城垣,加強巡守。莊王知鄭人無乞降之意,二次圍鄭猛攻,三月後攻破其城,莊王下令入城後不許虜掠,三軍肅然遵命。楚將公子嬰齊建議乘機滅掉鄭國,莊王未予采納,退軍三十裏,鄭君肉袒前來請罪乞降,並送弟弟去疾為質於楚。幾年後,鄭君準備以弟公子張換回去疾,共理國事,莊王表示說:“鄭苟有信,豈在質乎?”遂將二人全部遣返。在莊王之世,鄭國自後一直服楚,沒有出現大的反複。莊王率兵伐宋時,宋國堅守等待晉救,楚軍九個月攻宋不下,當時城內糧草俱盡,人多餓死,宋臣華元夜間出城潛入楚營,劫持了楚軍領兵大將公子側,告訴他:“國有已困之形,人有不困之誌。”(第五十五回)二人商定楚軍退師三十裏,宋國然後與楚會盟定約。第二天,公子側向莊王告訴了晚間的情況,莊王為全和的態度,避免戰事的擴大。他在與晉的一次遭遇戰中俘獲了晉將解揚,次年就將其放歸。後來在楚圍宋時,解揚奉晉君之命,前來告訴宋國讓堅守待救,至宋郊被楚兵所抓獲,莊王認得是解揚,責問他:“爾前者為我所擒,寡人不殺,放汝回國,今番又來自投羅網,有何理說?”(第五十五回)他讓解揚向宋人喊話,假稱晉救難至,使宋斷其所望,不料解揚在喊話中完全轉達了晉君的原意,莊王最後還是放走了解揚。邲城之戰,楚軍大勝,晉軍爭相渡河,楚臣建議追襲晉軍,莊王表示說:“晉楚終當講和,何必多殺!”(第五十四回)下令安營,勿追敗兵。回軍途中,一位楚臣建議收取晉人之屍,築為“京觀”,以彰武功於萬世,莊王表示說:“晉非有罪可討,寡人幸而勝之,何武功之足稱耶?”命軍士就地掩埋屍骨,祭祀河神。楚國在與晉的長期爭霸中,雙方力量基本持平,莊王能認清趨勢,在思想上首倡和晉,為後世的弭兵之會和平分霸權創造了條件。莊王在和晉上采取以武功求和平的方式,不失為一種高超的手段。

從諫如流

楚莊王上台不久,即責成老臣虞邱搜羅人才,後來訪得賢才孫叔敖,遂派人駕車往迎。莊王見之,與其長談一日,高興地評價說:“楚國諸臣,無卿之比!”(第五十一回)當即拜為令尹(楚之令尹相當於相國,總攬國政),孫叔敖再三謙讓,莊王堅持說:“寡人知卿,卿不可辭。”孫叔敖就職後,整頓軍事與內政,開鑿芍陂(今安徽壽縣安豐塘),興修水利,之後又在邲城之戰中輔助莊王指揮楚兵,政績顯赫。楚國之臣曾歎服孫叔敖說:楚國有幸,得此賢流淚。後來,身邊的優人向他演出關於孫叔敖的小劇目,因扮演得惟妙惟肖,他見之大驚道:“孫叔無恙乎?寡人思卿至切,可仍來相輔寡人也。”當知道眼前並非其真人時,他仍堅持說:“寡人思叔敖不得見,見似叔敖者,亦足少慰寡人之思,卿勿辭,可即就相位。”劇目演到高潮時,他潸然淚下道:“孫叔之功,寡人不敢忘也!”(第五十四回)後堅持封給其兒子孫安萬家之邑。莊王對賢才大膽使用,愛戴思念,其感情是發自內心的。

莊王也是一位善於納諫的人物。他上台之初三年裏,專與宮女飲酒取樂,不理朝政,並懸令於朝門說:“有敢諫者,死無赦!”大夫申無畏以不鳴之鳥諷他,他聽後淫樂如故。大夫蘇從冒死前去勸諫說:“大王居萬乘之尊,享千裏之稅,士馬精強,諸侯畏服,四時貢獻,不絕於庭,此萬世之利也。今荒於酒色,溺於音樂,不理朝政,不親賢才,大國攻於外,小國叛於內,樂在目前,患在日後。夫以一時之樂,而棄萬世之利,非甚愚而何?”莊王幡然悔悟說:“大夫之言,忠言也。寡人聽子。”(第五十回)乃絕鍾鼓之樂,屏疏美女,立樊姬為夫人,使主宮政,並解釋說:“寡人好獵,樊姬諫我不從,遂不食鳥獸之肉。此吾賢內助也。”從此莊王一意圖強,著手爭霸中原。後來楚軍滅陳,擒得了絕世美色夏姬,莊王一見,心誌迷惑,他對諸將說:“楚國後宮雖多,如夏姬者絕少,寡人意欲納之,以備姬嬪,諸卿以為何如?”楚臣屈巫認為,若納夏姬,落個貪色之名,不合伯主身份,莊王遂表示說:“屈巫之言甚正,寡人不敢納矣。隻是此婦世間尤物,若再經寡人之眼,必然不能自製。”(第五十三回)最後將夏姬賜與楚臣襄老為繼室。兩位大夫當年勸他摒棄女色,以國事為重,看來他的改正是比較徹底的。

楚軍攻破陳國後,莊王查明版圖,將陳並為楚國一縣,滅掉了陳國,南方各屬國紛紛來賀。大夫申叔時見莊王問道:“今有人牽矣!寡人若斷此獄,薄責牽牛者,而還其牛。子以為當否?”申叔時因而啟發說:“王何明於斷獄,而昧於斷陳也?夫陳臣有罪,止於弑君,未至亡國也。王討其罪足矣,又取其國,此與牽牛何異?”

(第五十三回)莊王聞言頓足說:“善哉此言!寡人未之聞也!”即命恢複了陳國。申叔時告老退政後不久,楚軍伐鄭功成,公子嬰齊建議一並滅之,莊王對他說:“申公若在,又將以蹊田奪牛見誚矣!”(第五十三回)於是不滅鄭國,可見他對申叔時的勸諫印象之深。邲城戰晉前,莊王原準備退軍避晉,身邊的嬖人伍參力主戰晉,他覺得伍參言之有理,於是改變主意迎戰。事後,他升伍參為大夫,以嘉其謀。莊王在政治行為中善於納諫,擇善而從,盡量使自己的行為符合中原地區的價值觀念,從而加強了楚國的政治影響力。

楚莊王繼承了他先輩的遺誌,上台後以武力向北擴張,他有選擇地吸收了中原文化,比前輩更注重立德的手段,最終實現了對中原數國的政治征服,爭得了霸主地位。
更多

編輯推薦

1春秋戰國時期社會轉型研究
2俄羅斯曆史與文化
3正說明朝十八臣
4中國式的發明家湯仲明
5西安事變實錄
6漢武大帝
7詠歎中國曆代帝王
8大唐空華記
9紅牆檔案(二)
10紅牆檔案(三)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紅牆檔案(四)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一)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與刀:日本文化諸模式

    作者:美 魯斯·本尼迪克特  

    紀實傳記 【已完結】

    作者運用文化人類學研究方法對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礎、社會製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進行分析,並剖析以上因素對日本政治、軍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麵曆史發展和現實表現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義的兩種事物...

  • 目擊天安門-(二)

    作者:韓泰倫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選擇了中國政治變遷的聚焦點--天安門這一獨特的視角,完整係統地記述了天安門曆經的滄桑巨變,挖掘出中國100多年,特別是建國50年來天安門地區發生的政治事件的內幕秘聞,是一部中國的近現代史的展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