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裏奚,字井伯,虞國(今山西平陸北)人,秦穆公的重要謀臣。他原本是秦穆公用五張羖羊皮從楚國贖回而用為大夫的,因而被稱為“五羖大夫”。
百裏奚的一生充滿了傳奇色彩。他三十多歲時,在當地娶杜氏為妻,生下一個兒子。因家中貧困不給,欲外出謀生,又舍不下手下幹事,但因無人引薦,久不得用,最後因窮困所迫,隻好討飯為生。有一位名叫蹇叔的賢者偶然發現其才,將他留在家中,結為兄弟。蹇叔家也不太富裕,百裏奚於是在村中養牛,掙些微薄的收入,其時他已四十多歲。當時周室王子頹有好牛癖,為其飼牛者皆獲厚賞,百裏奚聞說後,辭別蹇叔如周,以飼牛之擅長謁見王子頹,頹準備用為家臣,這時蹇叔如周提醒他,子頹有政治上垮台的可能,百裏奚因而離周還虞,他的妻子杜氏因貧極不能自給,已流落他方,不知去向,蹇叔把他介紹給虞臣宮之奇,宮之奇將他推薦給虞公,虞公拜百裏奚為中大夫。虞國和虢國(此處為北虢,占有今河南三門峽及山西平陸一帶)是唇齒相依的比鄰,兩國都與晉接壤,晉獻公采用謀臣荀息的計策,厚賂虞公,假道伐虢,虞公不聽勸諫,其國一並為晉所滅,百裏奚隨虞公而被晉所俘。晉獻公欲用他,他拒絕仕於仇敵之國。後來秦穆公向晉求婚,想娶晉獻公的女兒伯姬為夫人,事情談妥後,晉獻公考慮到百裏奚不願仕晉,遂把他選作陪嫁的媵仆,準備送往秦國。百裏奚感歎說:“吾抱濟世之才,不遇明主,而展其大誌,又臨老為人媵,比於仆妾,辱莫大焉!(第二十五回)於是行至半路逃跑。他原想去宋國找蹇叔,因道路不通,因而逃至楚國,百裏奚逃至宛城(約今河南南陽市),當地的狩獵之人把他當做奸細抓了起來,他向獵人解釋,說自己是虞國人,國亡後逃難至此。獵人問他能幹什麽,他回答擅長飼牛。獵人於是讓他養牛,他把牛養得膘肥體壯,獵人非常高興,把這事傳給楚王,楚王召來於馬。”乃使百裏奚去南海牧馬。秦穆公接回夫人伯姬後,見晉媵中有百裏奚之名而無其人,覺得奇怪,打聽後知是大賢之人,派人根據線索去楚國打探,了解清楚後,他讓人帶五張羖羊皮從楚國換回百裏奚。百裏奚一至秦境,穆公急使公孫枝迎接,釋其囚,然後召見。穆公問他年紀多大,百裏奚伸出指頭回答:“才七十歲。”
穆公歎道:“惜乎老矣!”百裏奚回答說:“使奚逐飛鳥,搏猛獸,則臣已老。若使臣坐而策國事,臣尚少也。昔呂尚年八十,釣於渭濱,文王載之以歸,拜為尚父,卒定周鼎。臣今日遇君,較呂尚不更早十年乎?”穆公為其言所感染,遂與他談論國事,言語投機,三日不倦,穆公表示說:“孤之有井伯,猶齊之得仲父也。”(第二十五回)拜百裏奚為上卿,任以國政。
百裏奚之妻杜氏別夫後以紡織維持家計,後逢荒年,攜子流落他鄉,後來輾轉至於秦國,以洗衣為生,聞百裏奚為秦相,未敢相認,自願入相府洗衣,後來獻歌於百裏奚之前,歌聲悲淒,盡抒與夫離別之情,百裏奚聞歌愕然,召前相問,才知道歌者正是自己之妻,夫妻父子至此完聚。
百裏奚是秦穆公的主要謀臣之一,在秦穆公的創霸活動中,他的突出貢獻主要在以下三個方麵:第一,他首先為秦穆公提出了“德撫力征”的戰略方針,使其牙,原如長蛇,周不能守,而以畀之秦,此天所以開秦也。且夫介在戎狄則兵強,不與會盟則力聚。今西戎之間,為國不啻數十,並其地足以耕,籍其民可以戰,此中國(春秋時的“中國”與“中原含義相同)諸侯所不能與君爭者。君以德撫而以力征,既全有西陲,然後扼山川之險,以臨中國,俟隙而進,則恩威在君掌中,而伯業成矣。”(第二十五回)百裏奚從對地理條件的分析人手,充分估計了秦國兵強等優勢,提出了恩威並施的創霸戰略。百裏奚的闡述打開了秦穆公創霸的思路,對穆公以後的政治行為無疑發生了重要的指導作用。
第二,他為秦穆公推薦和帶來了一批將相之才,為秦國的創霸填補了人才空白或彌補了人才不足。秦穆公深知百裏奚之才後,欲封之為上卿之爵,委以國政,百裏奚推辭說:“臣之才,不如臣友蹇叔十倍。君欲治國家,請任蹇叔而臣佐之。”(第二十六回)
蹇叔是一個一直隱居不仕的宋國人物,穆公表示說,他並沒有聽說過蹇叔之賢,百裏奚誠懇地說:“蹇叔之賢,豈唯君未之聞,雖齊宋之人,亦莫之聞也,然而臣獨知之。”遂向穆公介紹了蹇叔的過人之賢,穆公派人將其厚禮聘至秦國,還一並聘來了蹇叔的兒子白乙丙。穆公與蹇叔對談後非常高興,對百裏奚講:“寡人得二老,真庶民之長也!”即封蹇叔為右庶長,封百裏奚為左庶長,位皆上卿,稱之為“二相”,自二相秉政,立法教民,興利除害,秦國大治。穆公還任用白乙丙與百裏奚的兒子孟明視為大夫,並號將軍,專掌軍事。百裏奚早在晉國時聽說晉人由餘滿腹經綸之略,私下打聽,後來由餘自西戎出使秦國,百裏奚私下對穆公講:“此晉國之大賢人,臣熟聞其名矣。”(第二十六回)穆公征詢能招降由餘的辦法,百裏奚推薦說:“內史廖多奇智,君可謀之。”穆公采用內史廖的計策,終使由餘棄戎歸秦,穆公任之為亞卿,與二相同國在人才上發生了連鎖效應,一大批人才因而接踵而至。
第三,他以自己的禮儀道德思想影響了秦穆公的行為觀念,使秦國創霸中的德治色彩非常濃厚。百裏奚原在虞國為大夫,虞國被晉所滅後,他放棄逃跑的機會隨虞公入晉,有人為此而譏笑他,他回答說:“吾食其祿久,所以報也。”晉獻公讓人傳話欲任用他,他回答說:等到我的君主過世以後再考慮。傳話人離去後他對人說:“君子違,不適仇國,況仕乎?吾即仕,不於晉也。”(第二十五回)在百裏奚身上,傳統的道德觀念是比較濃厚的,他把這種觀念自然地帶進了在秦國的政治行為中,晉國曾經連年大荒,晉惠公派人向秦國求救,百裏奚首先發表意見說:“天災流行,何國無有,救災恤鄰,理之常也。”(第三十回)堅持給晉國以人道主義的援助。秦國在晉襄公以前的一切和晉政策無不受著百裏奚的影響。除此之外,百裏奚力求穩妥的處事方式也影響了秦穆公的決策和行為。
百裏奚是一個身世複雜、富有經綸的人物,他以七十歲的高齡見用於秦穆公,為秦國創霸準備了戰略和人才,並以自己的思想觀念和思維方式影響了秦國創霸的特點和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