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七節 毛澤東的解放台灣和蔣介石的反攻大陸

  隔著海峽,毛澤東和蔣介石依然是夙敵。

  在海峽此岸,毛澤東提出解放台灣;在海峽彼岸,蔣介石則把反攻大陸定為國策。

  他倆依然針鋒相對著。

  “解放台灣”這一口號,最早見諸1949年12月31日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發布的《告前線將士和全國同胞書》:

  中國人民解放軍和中國人民在1950年的光榮戰鬥任務,就是解放台灣、海南島和西藏,殲滅蔣介石匪幫的最後殘餘,完成統一中國的事業,不讓美國帝國主義侵略勢力在我國的領土上有任何立足點。

  此後,中共領導人的講話、各種政府文告,都不斷地重申解放台灣。

  蔣介石在1950年3月1日複職“總統”時,便宣誓要“光複大陸”。6月,由於朝鮮戰爭的爆發,蔣介石製訂了這樣的戰略計劃:“一年準備,兩年反攻,三年掃蕩,五年完成。”從此,他提出了“反攻大陸”的口號,要把台灣建成“反攻複國的基地”。

  毛澤東所說的“解放台灣”,也就是指武力進攻台灣。毛澤東確實有著手解放台灣的部署。

  1949年12月5日,毛澤東以中央軍委主席身份,命令空軍司令員劉亞樓著手修複各地的機場,並要中央財政委員會“支付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經費”。

  1950年2月4日,正在蘇聯訪問的毛澤東,曾致電中共中央轉粟裕,要求加強傘兵訓練,以備解放台灣之用。粟裕當時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三野戰軍副司令員、華東軍區副司令員。毛澤東記起,蔣介石的傘兵第三團曾起義投誠,所以發去以下電文:

  粟裕同誌:(中央轉)

  一、前起義過來的傘兵第三團,現在還有多少人,跳傘技術程度如何,他們中間的政治工作進行得怎樣,有無黨員的發展,一般的政治情緒如何,望電告。

  二、這批傘兵盼加強對他們的政治訓練,我們需要以這批傘兵做基礎訓練一個傘兵部隊,作為台灣登陸作戰之用。

  毛澤東

  2月4日

  過了六天,毛澤東在給劉少奇的電報中表示:“同意粟裕調四個師演習海戰。”

  毛澤東調四個師給粟裕演習海戰,就是為了作解放台灣之用。

  1950年4月,在中國人民解放軍一舉渡海攻下海南島之後,毛澤東充滿信心,準備解放台灣。

  這時在台北的電線杆、小巷、車站,忽地有人貼出了震撼台灣的標語:“歡迎中國人民解放軍解放台灣!”“擁護毛主席,活捉蔣介石!”

  正在這時,朝鮮戰爭爆發,毛澤東不得不放慢了解放台灣的步伐:一是他要準備出兵朝鮮;二是美國的第七艦隊遊弋於台灣海峽,成了解放台灣的極大障礙。

  這樣,1950年8月8日,毛澤東致函病中的粟裕:“目前新任務不甚迫切,你可以安心休養,直至病愈。”

  1950年9月29日,毛澤東在給他的政治秘書胡喬木的信中,提醒在宣傳工作中不要提“在1950年打台灣”這類話。毛澤東的信,全文如下:

  喬木同誌:

  請查過去宣傳中有無規定在1950年打台灣的事,有人說他看過今年元旦文件內說今年要打台灣的話,未知確否?以後請注意,隻說要打台灣西藏,不說任何時間。各黨派賀詞中1951年任務我已全部刪去,因其中有打台灣西藏一項。

  毛澤東

  9月29日

  這封信表明,隨著朝鮮戰爭的爆發,隨著美國第七艦隊進駐台灣海峽,毛澤東放慢了解放台灣的步伐。

  蔣介石呢?他幾乎在他每一次公開的講話,以及種種“政府”文告中,總要提及反攻大陸。

  隔著一道海峽,海軍、空軍力量不足的毛澤東,一下子無法實現解放台灣的目標;蔣介石總共才六十來萬軍隊,守島尚可,至於反攻大陸未免力量懸殊。

  雖說毛澤東一下子無法解放台灣,蔣介石又一下子無法反攻大陸,雙方在20世紀50年代之初卻仍處於交戰狀態。這時的國共之戰,以一種新的形式出現:

  毛澤東打蔣介石,打的是大陸周邊那些被蔣介石軍隊占領的小島;蔣介石打毛澤東,打的是空襲戰以及小股登陸騷擾戰。

  這跟遼沈戰役、淮海戰役、平津戰役、寧滬杭戰役相比,隻能說是小打小鬧了。不過,這小打小鬧,在那時卻不停地打,不斷地鬧。

  毛澤東一個一個打下了蔣介石部隊占領的小島:

  1950年5月25日,中國人民解放軍對珠江口外的萬山群島,發起攻擊,至12月7日全部占領那一群小島。

  1950年5月13日至5月17日,中國人民解放軍攻下舟山群島。

  1951年9月9日,蔣介石把一位名叫“秦東昌”的特殊人物派往浙江沿海的大陳島,在那裏設立了“浙江省政府”,以“秦東昌”為“主席”(這位“秦東昌”,其實就是當年毛澤東的老對手、“西北王”胡宗南)。

  1955年1月18日,中國人民解放軍攻下了大陳島西北的一江山島。

  2月2日,得知蔣軍可能會從大陳島撤退,毛澤東給國防部部長彭德懷寫了一信:

  彭德懷同誌:

  在蔣軍撤退時,無論有無美(艦)均不向港口及靠近港口一帶射擊,即是說,讓敵人安全撤走,不要貪這點小便宜。

  毛澤東

  2月2日

  蔣軍果真撤退,解放軍亦果真未在其撤退時炮擊。這是毛澤東和蔣介石難得的一次戰場上的“合作”:蔣介石料定大陳島難保,為了保存實力,把十五萬部隊急急撤回台灣;毛澤東“高抬貴手”,下令“讓敵人安全撤走”。

  2月13日解放軍占領了大陳島、披山島。

  從此,這種小島之爭,畫上了句號。

  蔣介石那時掌握著中國的製空權,雖說他的陸軍大部覆沒,空軍卻幾乎很完整地退到台灣,也正因為那時中共還沒有空軍力量,所以蔣介石可以從成都從從容容地飛回台北,不必擔心途中會有中共的飛機截擊。

  蔣介石的空軍那時有各種型號的飛機四百架。由於缺乏維修的零件,其中能夠投入戰鬥的大約為半數。蔣介石憑借著這二百來架飛機,不斷飛越海峽,轟炸大陸沿海城市。

  其中最為著名的是1950年2月6日,根據國民黨潛伏特務羅炳幹提供的情報,蔣介石派十七架飛機轟炸了上海的發電廠、自來水廠等重要目標,投彈七十多枚,造成上海停電、停水,居民死傷達千人以上。上海人為之震驚,稱為“二六”轟炸。

  蔣介石的海軍那時也占優勢,退往台灣的艦艇有五十多艘。憑借著這些艦艇,蔣介石不時騷擾著大陸沿海。1950年8月25日毛澤東獲悉蔣軍情報,給中國人民解放軍中南軍區發去電報:

  台灣敵人向潮汕及海陸豐舉行登陸襲擊是極有可能的。你們必須:一、加強偵察工作,務使我軍在敵舉行登陸襲擊之前,獲得可靠情報;二、加強兵力,請考慮從西麵抽調一部兵力(例如一個強的師)及一部炮火加強東麵,確保湖汕及海陸豐沿海防線,並派一個軍級指揮部去擔任指揮,遇敵襲擊時能堅決殲滅之……

  另外,在1952年1月10日及1953年7月16日,蔣介石曾兩度派部隊騷擾閩粵交界處的東山島。特別是第二次,蔣介石出動了登陸艇、炮艇、兵艦,在空軍的配合下,一萬三千多人撲了過來,打了一天,被殲三千多人,這才趕緊退走。

  這樣的打打鬧鬧,持續了好多年……海峽兩岸,處於緊張的對峙之中。

  海峽此岸,那時最流行的歌曲是《我們一定要解放台灣》;海峽彼岸,那時最流行的歌曲是“反共第一歌”——《保衛大台灣》。

  海峽此岸,毛澤東著力於開展“鎮壓反革命運動”,以挖出蔣介石逃離大陸時在大陸埋伏下的五十萬左右的特務人員。那時,大陸最走紅的是反特電影,如《人民的巨掌》、《羊城暗哨》、《徐秋影案件》等。海峽彼岸,蔣介石實行“戒嚴令”,開展反共運動,深挖“共諜”。那時,台灣最走紅的是反共電影,如《噩夢初醒》、《永不分離》、《春滿人間》等等。

  
更多

編輯推薦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戰國時期社會轉型研究
3俄羅斯曆史與文化
4正說明朝十八臣
5中國式的發明家湯仲明
6西安事變實錄
7漢武大帝
8詠歎中國曆代帝王
9大唐空華記
10紅牆檔案(二)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紅牆檔案(三)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四)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一)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與刀:日本文化諸模式

    作者:美 魯斯·本尼迪克特  

    紀實傳記 【已完結】

    作者運用文化人類學研究方法對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礎、社會製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進行分析,並剖析以上因素對日本政治、軍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麵曆史發展和現實表現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義的兩種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