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維經斯基花甲之年病逝莫斯科

  維經斯基和馬林交替著在中國工作:

  維經斯基先來中國,幫助各地建立共產主義小組。他回蘇俄了。馬林前來中國,幫助中國共產黨召開“一大”。

  當中國共產黨“二大”召開時,馬林和維經斯基都在莫斯科。

  馬林參加了中國共產黨“三大”,然後於1923年10月離華赴蘇。

  維經斯基奉共產國際之命來華,接替馬林,出席了中國共產黨“四大”和“五大”。

  維經斯基穿梭一般,往來於中蘇之間:

  1923年11月離開莫斯科,來到北京、上海,12月又返回莫斯科。

  1924年4月來華,1925年3月返蘇。

  1925年5月來華,1926年1月返蘇。

  1926年6月來華,1926年11月返蘇。

  1927年初來華,1927年6月返蘇。

  維經斯基先後六次來華,溝通了共產國際和中國共產黨之間的聯係。他比馬林在華的工作時間更長,是共產國際內的“中國通”。對於中國共產黨的創建和壯大,維經斯基作出了很大的貢獻。

  維經斯基態度謙和,中國共產黨領導人跟他的合作關係是比較好的。

  他寫了大量的文章在蘇俄、在中國發表。他是架在共產國際與中國共產黨之間的一座橋梁。

  在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變之後,維經斯基被共產國際看成在工作中犯了重大錯誤,調離了中國。

  回國後,維經斯基不再在共產國際工作。他擔任了全俄農業合作社園藝中心副主席。

  此後,在1932年至1934年,維經斯基擔任過紅色工會國際太平洋書記處書記。

  在1935年,他作為特邀代表,出席了共產國際“五大”。

  也就在這一年,他被授予經濟學博士學位,成為教授。

  從此,維經斯基長期從事於教育工作。

  不過,他仍時時關心著中國和中國共產黨,寫下許多關於中國的文章。

  1947年,蘇聯莫斯科東方出版社出版了維經斯基所著的《關於現代中國曆史的講演(1918年—1924年)》一書。

  1950年,莫斯科《真理報》出版社出版了他的《爭取國家獨立和民主鬥爭中的中國共產黨》一書。

  1953年,在《莫斯科東方科學研究所文集》第7期發表了他的《論東方國家的人民民主製度》一文。

  也就在這一年,維經斯基病逝於莫斯科,終年六十歲。在馬林、尼柯爾斯基和他三人之中,唯有他屬“正常死亡”,壽終正寢。

  
更多

編輯推薦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戰國時期社會轉型研究
3俄羅斯曆史與文化
4正說明朝十八臣
5中國式的發明家湯仲明
6西安事變實錄
7漢武大帝
8詠歎中國曆代帝王
9大唐空華記
10紅牆檔案(二)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紅牆檔案(三)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四)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一)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與刀:日本文化諸模式

    作者:美 魯斯·本尼迪克特  

    紀實傳記 【已完結】

    作者運用文化人類學研究方法對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礎、社會製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進行分析,並剖析以上因素對日本政治、軍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麵曆史發展和現實表現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義的兩種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