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洌位高權重,大多以威嚴示人,很少露出笑容,但這短短的一會兒卻一直朗笑不斷,讓外麵的侍衛唏噓不已,可見蘇彥這段時間的作為給他帶去了多大的欣慰。
蘇彥在房間裏待了有近一個時辰,之後便離開了,嘴角帶著一絲笑意,能讓蘇洌和蘇正天感到欣慰,他才真正覺得這麽長時間的努力沒有白費,心頭也變得了輕鬆了一些。
蘇彥在回將宮的路上一直在想著那個道人對戰的場景,他明顯感覺到對方的境界並不如他,但卻能讓他處處陷入險境,讓蘇彥心驚不已,一陣陣的後怕,對修道的世界更多了些敬畏和好奇。
好奇歸好奇,但卻無處可以去查詢,畢竟修道者太過稀少,也非常神秘,常人可能一輩子也接觸不到一個。
一路上苦心冥想,後來目光突然一亮,拍了拍腦門:“我真是笨,修道者在我旁邊不就有一位嗎?”
回去休息了一夜,因道人偷襲留下的傷勢也好了起來,蘇彥便動身直接往將宮後山去了,去尋自己認識的唯一一個修道者,他的老師沈青嵐。
“怎麽想起來問這個?”沈青嵐將眼前煮沸的紫砂壺放了下來,好奇的望了蘇彥一眼。
蘇彥將杯子遞了過去,而後將昨日與那道人對戰的事情說了一遍,用期待的目光看著沈青嵐。
“你跟修道者交手了?結果呢?”沈青嵐有些詫異。
“雖然有些棘手,不過還是打敗了他。”
“你勝了?將過程說一遍。”沈青嵐抬起詫異的看了蘇彥一眼,問道。
蘇彥應了聲,而後把對戰的過程說了一遍,包括被道人偷襲的事。
“聽你了這麽說那道人應該境界不高,應該隻是個築基中期的修士,不過你能以少始境的修為將其擊敗也實屬不易了,不錯。”沈青嵐帶著讚許之意的看了蘇彥一眼。
“築基?什麽意思?”蘇彥不解。
“這是修道者的境界劃分,與武者有些不同, 不過也是殊途同歸。”沈青嵐遞給了蘇彥一杯茶,慢慢的對其講解道:“築基期是修道者的第一個大境界,也是入門期,對應武者的少始境。後麵則是金丹期,元嬰期,皇者之境則稱為大乘期。”
蘇彥若有所思的點了點頭,想了會帶著些好奇問道:“人們都說修道者與武者不同,非常神秘,到底神秘在什麽地方呢?”
“你也跟那道人大戰了一場,你覺得他們的優勢在什麽地方呢?”
“嗯…他們的對戰方式怪異,動作很快,而後有些特別的法決,威力強絕,感覺駕馭的力量比武者要強的多。”蘇彥沉吟了一會兒,皺著眉頭說道。
“對,這便他們的優勢所在。可以輕易引起天地元力的共鳴,為自己所用,從而發揮出強絕的力量。”
“那為何會如此呢?”
“修煉方式不同,武者的修煉在於絳宮和周身經脈,你知道修道者主修什麽嗎?”沈青嵐耐心的講解著,反問道。
“好像…好像是魂魄,是嗎?”蘇彥想起以前聽人提過此類東西,略微有些猶豫。
“不錯,魂魄。修道者主修魂魄,讓之生出一種特殊的能量,我們稱之為念力。念力是修道者的根基所在,念力的強大程度幾乎決定了自身的修為。”
“不過念力的修煉極難,而且難以操控,所以一般修士的對敵方式並不在念力,而是真元。真元也是專屬於修道者的特殊能量,引天地元力入身後演化而成的,相當於武者的元力。”
“說了這麽多,我還是不知道他們到底是如何來戰鬥的。”蘇彥幹笑一聲,有些尷尬的摸了摸頭。
“你這小子…”沈青嵐搖了搖頭,笑罵一聲,繼續講解道:“低階修道者主要用一些低級的法術來對敵,比如與你對戰的道人所用的火光術之類。到了中階,他們便可以用真元凝結符咒以及法決,比如五行雷法,引動天地間的雷霆之力,念出強大者便可以通過操控一些法器,借助於外物來生出高出自身數倍的力量,到了這時修道者便展示出了淩駕於武者之上的力量,禦空飛行,殺人於千裏之外。”
“至於高階修道者,諸如元嬰期,才是這個世界的巔峰力量,他們幾乎融入了天道之中,一舉一動便可以牽動天地之力,可以用自身的魂魄來溫養法器,讓其提升到法寶的層次。”
“法寶?什麽法寶?”蘇彥雖然在前世不少聽見這樣的名詞,但對其並不大了解。
“法寶,已經超脫法器的範疇,可以稱之為修士法力的載體。每一個法寶皆是由元嬰期以上的修士用精血和真元辛苦溫養而成,可以將修士的力量最大化,甚至超過修士本身,威力驚人。一些強大的法寶如果有足夠的真元支持,一擊之力足以翻江倒海,山崩地裂,比同境界武者的攻擊力不知道強了多少,這才是將修道者恐怖的真正原因。”
“嘶…”蘇彥吸了口涼氣,心中震撼,起先從未涉足過這個領域,所以並沒有多大的感覺。現在細細聽來,才真正被修道者恐怖的力量所懾服,同時也有些向往。
“對了,那道人偷襲我時用的是一個細小的鐵片,但卻威力驚人,那是法器嗎?”蘇彥突然想起了昨天的事情。
“不算,頂多是沾了些靈氣的鐵精,若是他當時操控的是法器的話估計你現在也不會站在這裏了。”
“這麽誇張?”蘇彥瞪大了雙眼,有些不信:“法器有那麽厲害嗎?”
“有空可以試試,人們說能夠操控法器的修道者足以橫掃三個甚至更多的同境界武者,你以為是空穴來風嗎?”沈青嵐聳了聳肩膀。
“那這麽說來,遇見修道者也不用打了,直接跑不行了嗎?”蘇彥翻了個白眼,說道。
“當然不是,修道者也有弱點。誰也不曾說過修道者是絕對無敵的,武者戰敗修道者例子也不少,關鍵是要懂得如何以自身之長,攻對方之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