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流浪的“巨人”--子龍鼎

  文化遺產日上的大明星

  2006年6月5日,為迎接我國“第一個文化遺產日”所舉辦的《文化遺產日特別展覽》在北京中國國家博物館開幕。子龍鼎《研山銘》、《中秋帖》、《伯遠帖》、《淳化閣帖》等一大批國寶級文物齊聚一堂,引來大批參觀者。然而,在展廳進口處最顯著的位置矗立的一件巨大的圓形青銅鼎引起了人們的高度觀注。隻見這件青銅圓鼎形體龐偉,渾厚凝重,口沿下裝飾猙獰的饕餮紋,蹄足上裝飾卷角凸起的獸首,在鼎的內壁接近口沿處還有著清晰的銘文,看看說明牌,上書“子龍鼎,商末周初”。這究竟是什麽寶物,竟在這樣高規格的展覽中占據著如此重要的位置呢?

  原來,這件子龍鼎是國家有關部門通過財政部專項撥款剛剛從海外追回的珍貴文物,是目前所知商代青銅圓鼎中最大的帶銘文青銅器。它不但體形巨大,造型雄偉,紋飾也非常精細優美,而且無論從鑄造技術還是造型藝術,都可以說是中國古代青銅鑄造技術的經典之作,堪稱商周青銅器中的瑰寶,國之重器。同時,子龍鼎還是目前所知“龍”字銘最早的青銅器。這些因素,都彰顯著子龍鼎的無比珍貴。然而,就是這樣一件幾近完美的青銅重器,卻在相當長的時間裏銷聲匿跡,不見蹤影。

  坊間現身

  2004年6月的一天,上海博物館青銅器研究專家馬承源和陳佩芬應邀到日本收藏家千石唯司位於兵庫的住所參觀,進得門來,竟意外地在客廳門外發現一件隨意擺放在地上的青銅大鼎。兩天後,千石唯司氏將其所藏的青銅器在大阪美術俱樂部舉辦展覽,子龍鼎引起轟動,這就是曾給上博的兩位專家留下深刻印象的青銅大鼎。自此,子龍鼎在消失近百年後重出江湖,引起廣泛注意。這則來自海外的新聞傳到了國內,轟動了整個中國文物界。但同時,中國的專家對於子龍鼎也存在許多疑惑,因為根據不完全統計,日本收藏的中國文物約有十萬之多,登記在冊的大都在日本的大型博物館中,但是,對於私人收藏的這樣一件大型青銅鼎卻無人知曉。那麽這件青銅鼎會是真的嗎?

  2005年初,正在從事國家重點珍貴文物征集工作的謝小銓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中,從時任國家博物館副館長的朱鳳瀚教授那裏獲知了子龍鼎的存在,並拿到了一些資料。謝小銓覺得這件青銅器非同小可,便在工作中留心尋訪。

  功夫不負有心人,2005年9月,謝小銓與同事在日本開展工作期間,接觸到日本收藏界的一些資深人士,並從他們那裏拿到了子龍鼎的詳細資料和照片,並交到中國文物信息谘詢中心文物鑒定研究室主任,我國著名的文物鑒定專家張習武的手中。在隨後開展的實物鑒定中,國家文物鑒定委員會青銅專業組專業委員一致認定子龍鼎是罕見的青銅重器,是國寶級的文物。

  亂世飄零

  這件青銅瑰寶,是怎樣流落異鄉的呢?對此,專家根據分析,給出來這樣一種推斷。

  上個世紀,日本帝國主義侵略中國,華夏大地上戰亂不斷,內憂頻生。一個名叫山中株式會社的日本公司在中國專門從事文物的販賣活動,大批珍貴的中國文物被中山株式會社販賣到日本及其它國家或地區。子龍鼎在出土不久之後也被山中株式會社趁著戰亂賣到了日本。由於同一時期,與子龍鼎命運相同的文物珍玩有很多,人們無法逐個登記造冊,子龍鼎也就沒有留下任何記載。有限的記錄表明,此鼎在抗戰期間流入日本,為一企業家所據有,後轉歸日本青銅器收藏大家千石唯司。

  在日本,有很多古董收藏家擁有自己的私人博物館,千石唯司就是其中之一。也正是在千石唯司的私人博物展覽上,中國的專家第一次見到了子龍鼎的身影。通過與此次展覽的主辦方的交流,子龍鼎的身世又進一步明朗化了。根據推測,子龍鼎很有可能出土於中國河南省輝縣一帶。輝縣地處中國的中原地區,這裏曾經是殷商時期王室的所在地,曾出土過大量的商周時期的文物,是商周青銅時代的主要遺址。子龍鼎的“娘家”很有可能就是這裏。

  子龍鼎再次失蹤

  子龍鼎的文物價值是巨大的。因此,中國的文物專家及學者都希望子龍鼎能夠且盡快回歸中國。麵對這一情況,有關部門委派張習武主任負責與日本方麵交涉,希望能夠了解更多關於子龍鼎的情況,並逐步與日本商談文物征回事宜。可是,麵對我方的詢問,日本方麵的態度明顯謹慎起來。

  在國際法中,有一項明確的規定--“任何初遇戰爭原因被搶奪或丟失的文物,都應歸還原所有國,且沒有任何時間限製”。然而,由於當時青銅子龍鼎被盜賣和流失到海外的經曆都沒有明確的記載,所以子龍鼎流失海外是否與日本侵華戰爭有關,還需要考證。

  就在中國專家為難的時候,中國文物信息谘詢中心接到了一個電話,這是一個日本人打來的,他說他能夠買到子龍鼎。中方專家立刻約其見麵會談。可是沒想到,當天下午就得到了展覽會上子龍鼎不知去向的消息。更不湊巧的是,打來電話的日本人隻是一個文物代理商,無權出售子龍鼎。而且他也並未與千石唯司談好價格。

  子龍鼎又一次神秘消失了。國寶回歸出現轉機

  2005年底的一天,張習武接到了一個朋友從香港打來的電話,朋友在電話中說,香港有報道稱,不久前一位香港收藏家從日本購得一件中國商代的青銅大鼎,這隻大鼎很有可能就是在日本有過“驚鴻一現”的子龍鼎。目前已有多位內地及國外藏家、炒家在商談購買,而子龍鼎持有者為牟利,正急於將子龍鼎運抵美國。以子龍鼎如此珍貴的曆史、文物、藝術價值,一旦進入美國,將很難追回。

  子龍鼎內壁的銘文 張習武、謝小銓等人立即展開行動,通過相關渠道與文物持有人進行直接溝通,經過極力的說服工作,子龍鼎持有人終於同意優先轉讓給國家,並按國家重點珍貴文物征集工作程序,對子龍鼎進行嚴格鑒定,在此基礎上進行國家征集談判。在隨後開展的實物鑒定中,專家們有幸近距離欣賞到了這件瑰寶。這件寶鼎體型巨大,103厘米的高度體現了它非凡的氣勢,器頸部的獸麵紋造型雄渾莊重,信息中心的專家在鼎內壁上仔細尋找,果真發現了“子龍”二字銘文,這正是他們苦苦尋覓的青銅國寶。國家文物鑒定委員會青銅專業組專業委員一致認定子龍鼎是罕見的青銅重器,是“商代青銅器罕有的珍品,當列於國家重點珍貴文物”之列,是“商周青銅器中的瑰寶,國之重器”,並呼籲國家盡快征收,以使此重要國寶回家。

  有了專家的鑒定意見,謝小銓等人心裏有底了,但是經過前期的炒作,子龍鼎的出讓價已經是一個天價。為此,謝小銓等人代表國家與文物持有人進行了艱苦談判。他們因勢利導,反複說明國家征集的重要意義,激發其愛國熱情,經過多輪談判,文物持有人最終被他們的熱情所感動,同意以相當低的價位將子龍鼎轉讓給國家。2006年4月28日20時40分,子龍鼎搭乘香港國泰航空的班機平穩降落在首都機場,流浪近百年的子龍鼎終於回家了。

  寶鼎運回大陸後,各方專家開始了對子龍鼎身世的大調查。

  國家博物館學術研究中心主任王冠英分析認為,1956年殷墟後岡圓形祭祀坑出土的戍嗣子鼎,盡管通高不及子龍鼎的一半,但輪廓極為相仿,其口沿下的饕餮紋構造幾乎相同,隻是前者的饕餮紋間沒有設置龍首裝飾。而1990年殷墟郭家莊M160墓出土的圓鼎,形製、紋飾也同子龍鼎接近。北大曆史係教授朱鳳瀚指出,通過形製學角度分析,子龍鼎的年代應該在商晚期偏晚,近於商末。

  子龍鼎有銘文“子龍”二字,就在鼎的內壁近口緣處。專家指出,這是青銅圓鼎銘文中最早出現的“龍”字。銘文上,“子”字居左上角,字較小,實筆陰刻。而“龍”字則在右下,係雙鉤而成,字的形象完全類似一豎立而尾向右卷的龍形,張口,圓目。頭上碩大的瓶形角突出,與龍頭並不連筆。

  “子×”的稱呼通常見於甲骨文和商周青銅器,同時也能在商周典籍上所見。現存甲骨文中總共出現了100多個不同的“子×”。專家分析,現在見於著錄的有‘子龍’銘文的商周青銅器,有子龍壺、子龍爵、子龍斛等。可見,“子龍”的銘文並不獨子龍鼎所有。其中子龍壺,銘文由《殷商金文集成》9485著錄,隻是器形並未見有所著錄。其銘文拓片現收藏於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在專家看來,這些子龍器,有的與子龍鼎“龍”字構形相同,有的作“卷龍”形象。而與子龍鼎“龍”字形相同的子龍壺應與子龍鼎有同人或同族的聯係。在商晚期與周初的金文中,作器者稱呼“子某”時可能為私名,但也可能是氏名。

  在古代,青銅器是權力的象征。那麽,有著龐大身軀的子龍鼎是否也會與商王有關呢?

  專家指出,“子×”的稱呼指代的是有“王子”身份的宗法貴族,但更多的是商王國內擔任卿士僚尹的具備強大勢力的宗法貴族長。這些宗法貴族與王室有血緣關係。“子龍鼎的主人應該是商末的王子或一個強族。”“‘子龍’的寫法或許還與‘子龔’有關。”專家們還給出了另一種解釋:一些商周青銅器上,鑄有“子龔”或“龔子”的銘文。其中,“龔”字所從的“龍”字造型多與子龍鼎的“龍”相似。“‘龔’、‘龍’古音相同,這是我們推斷子龍鼎族氏地望的一個依據。”王冠英主任表示如果“龍”字與“龔”真有相連關係,那恰恰可以證明子龍鼎出土於河南輝縣。河南輝縣古稱“共”,“共”又與“龔”通假。由此可以推斷“子龍”可能是商末周初“共”地部族的首領。

  子龍鼎銘文“子”甲骨文“龍”甲骨文“龔”甲骨文

  這一推論恰好也可證明日本收藏家所說的“子龍鼎出土於河南輝縣”。子龍鼎最早見於日本舉行的《中國王朝之粹》展覽,圖錄說明指出子龍鼎可能出土於河南輝縣,但並未說明根據。朱鳳瀚教授指出,從“龔”與“龍”的通假關係中,也許可以給出子龍鼎出土地之謎。在很多早期材料中記載有“龔後”、“婦龐”、“後龔”等名稱。這些名稱都是指代商王的配偶。姓氏顯示,她們是出生於龔氏的女子。因此可知,居住在龔地的“龔氏”,與曆代商王一直保持著通婚的關係。

  近年來,河南輝縣曾給考古學界帶來不少興奮點。其中的孟莊遺址尤其引人注目。如果子龍鼎真的出土於輝縣,是否會是孟莊遺址群的手筆呢?

  王冠英主任表示,這個問題在學界也討論過。專家郝本性認為如果真出自孟莊遺址群,就會有更多的相關聯的曆史記載,但現在至今還沒有更多發現。

  細部鑒寶

  子龍鼎

  “年代”商代晚期(約公元前17世紀-公元前11世紀)

  “器型”通高103厘米,雙耳高22厘米,鼎寬37厘米,腹深43厘米,三足高36.5厘米,其中獸首為20.5厘米。

  “現藏地”中國國家博物館

  據有關人士透露,子龍鼎回購花費4800萬元人民幣(600萬美元)。

  相關鏈接

  孟莊遺址

  孟莊遺址位於河南省輝縣市孟莊鎮孟莊村東側,為新石器時代至商周時期的遺址。

  該遺址文化內涵十分豐富,延續時間長。遺址最下層是距今8000~7000年左右的裴李崗文化層,向上依次堆積為仰韶文化層、龍山文化層、二裏頭文化層等。尤為重要的是遺址內發現了龍山文化、二裏頭文化及商代晚期三座相疊壓的城址。其中龍山文化城址的麵積達13餘萬平方米,包括城垣、城門、護城河和城內一批房基、灰坑和水井等遺跡。孟莊遺址麵積大,文化內涵豐富,它的發現第一次在豫北地區建立起一個較係統的考古學編年序列,為研究該地區的考古學文化提供了依據。

  孟莊龍山文化、二裏頭文化、晚商三疊城的發現,為研究原始社會晚期向階級社會過渡以及探索中國古代文明起源提供了實物資料。

  香港摩羅街

  摩羅街(又寫作嚤羅街或稱作貓街)位於香港上環,是香港一個售賣古董的集中地。被俗稱作貓街的原因,是街上的地攤有時會售賣來曆不明的貨物,在香港俚語中稱為“老鼠貨”,並以“貓”比喻蹲在地攤前選購上述貨物的顧客。

  摩羅街位置在皇後大道西與荷李活道之間,被樂古道分為摩羅上街(Upper Lascar Row)和摩羅下街(Lower Lascar Row),摩羅上街的東麵連接樓梯街。

  在香港開埠初期,不少印度水手與士兵喜歡在此聚集擺賣貨品,當時香港人已喜歡把印度人稱為“摩羅差”(摩羅是指用頭巾纏發,信奉錫克教的印度人、巴基斯坦人),因此這條街便被稱為摩羅街。

  摩羅街自1920年代至1930年代起,便已經是一個舊貨買賣市場。其所售賣的古董,除了昂貴的藝術品外,也有其它雜貨,包括古董電器、舊玩具、舊明信片與海報等,是喜愛懷舊物品人士尋寶的好地方。

  由於摩羅街的曆史特色,在旅遊刊物都有介紹,國際著名,所以吸引不少中外遊客來參觀、購物及拍攝,也吸引古不少古董藝術店在此開店,成行成市。

  
更多

編輯推薦

1中國股民、基民常備手冊
2拿起來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澤
5周秦漢唐文明簡本
6從日記到作文
7西安古鎮
8共產國際和中國革命的關係
9曆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倫...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護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共收入論文41篇,分7個欄目,即考古學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遺址調查報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護修複技術、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戰損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結】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國古代皇家禮儀

    作者:孫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內容包括尊君肅臣話朝儀;演軍用兵禮儀;尊長敬老禮儀;尊崇備至的皇親國戚禮儀;任官禮儀;交聘禮儀等十個部分。

  • 中國古代喪葬習俗

    作者:周蘇平  

    科普教育 【已完結】

    該書勾勒了古代喪葬習俗的主要內容,包括繁縟的喪儀、喪服與守孝、追悼亡靈的祭祀、等級鮮明的墓葬製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