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身在東瀛魂在漢--殷墟甲骨片

  殷墟甲骨片是河南安陽小屯出土的王室占卜記事用的龜甲和獸骨,包括經過整治、鑽鑿、燒灼、刻辭的龜腹甲、背甲和肩胛骨等。刻在上麵的符號是現今所見中國最早的具有完備體係的文字--甲骨文。

  甲骨文介紹

  甲骨文被認為是現代漢字的早期形式,有時候也被認為是漢字的書體之一,也是現存中國最古老的一種成熟文字。甲骨文是一種很重要的古漢字資料。絕大部分甲骨文發現於殷墟。

  殷墟是著名的殷商時代遺址,範圍包括河南省安陽市西北小屯村、花園莊、侯家莊等地,這裏曾經是殷商後期中央王朝都城的所在。

  甲骨文拓片 甲骨基本上都是商王朝統治者的占卜紀錄。商代統治者非常迷信,例如十天之內會不會有災禍,天會不會下雨,農作物是不是有好收成,打仗能不能勝利,應該對哪些鬼神進行哪些祭祀,以至於生育、疾病、做夢等等事情都要進行占卜,以了解鬼神的意誌和事情的吉凶。占卜所用的材料主要是烏龜的腹甲、背甲和牛的肩胛骨。通常先在準備用來占卜的甲骨的背麵挖出或鑽出一些小坑,這種小坑甲骨學家稱之為“鑽鑿”。占卜的時候就在這些小坑上加熱使甲骨表麵產生裂痕。這種裂痕叫做“兆”。甲骨文裏占卜的“卜”字,就像“兆”的樣子。從事占卜的人就根據卜兆的各種形狀來判斷吉凶。

  從殷商的甲骨文看來,當時的漢字已經發展成為能夠完整及在漢語的文字體係了。在已發現的殷墟甲骨文裏,出現的單字數量已達4000個左右。其中既有大量指事字、象形字、會意字,也有很多形聲字。這些文字和我們現在使用的文字,在外形上有巨大的區別。但是從構字方法來看,二者基本上是一致的。

  甲骨片的重要研究意義

  殷墟甲骨的發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商朝人將占卜的有關事情(如占卜時間、占卜者、占問內容、視兆結果、驗證情況等)刻在卜兆的旁邊,作為檔案材料由王室史官保存。另外,除了占卜刻辭外,甲骨文獻中還有少數記事刻辭。甲骨上的內容涉及當時天文、曆法、氣甲骨拓片象、地理、方國、世係、家族、人物、職官、征伐、刑獄、農業、畜牧、田獵、交通、宗教、祭祀、疾病、生育、災禍等,是研究中國古代特別是商代社會曆史、文化、語言文字天文、氣象、農業、醫學等方麵的極其珍貴的第一手資料。

  我國學者王國維曾對甲骨卜辭中所見的商代諸先王、先公,對照《史記》記載作了詳細的考證,證實了《史記》中《殷本紀》的可信性,從而把中國有考據可信的曆史提早了一千年。甲骨片的發現在清朝光緒初年,河南省安陽市西北郊兩公裏處的小屯村民,經常從田中挖出許多龜甲殼、獸骨。村裏有個叫李成的剃頭匠,染上了一身癤瘡,痛苦不堪。他試著將村民挖出來的甲骨研成粉末敷在患處,結果奇跡出現了,骨粉一到瘡麵,膿水即被吸幹,癤瘡很快治愈。後來李成幹脆把那些甲骨甲骨片拿到中藥鋪裏去賣,藥店老板將信將疑,最後弄明白這骨頭就是中藥裏的“龍骨”,在李時珍《本草綱目》中記載:“龍骨是古爬蟲動物的化石,能祛腐生肌。”藥店收下了這些“龍骨”。從此,小屯村人一旦發現龜甲或獸骨就當作中藥材拿去賣給城裏的中藥鋪或收購藥材的商人。“龍骨”漸漸傳到了京城以及其他一些地方的藥材鋪裏。

  1899年夏,京城國子監祭酒王懿榮患了瘧疾,派人去抓了些中藥。此人精通醫道,煎藥前總習慣自己先看看,可是這一次,他發現了一個奇怪的現象:一塊“龍骨”上竟有刻劃的痕跡。王懿榮平素潛心於金石之學,對文物鑒定和文字的考釋有較高的造詣,這“龍骨”上的刻痕與他苦心研究的銅器銘文十分相似。疑竇頓生的他又去藥鋪,將刻有文字的“龍骨”全部買下拿回家仔細研究。最後他得出結論,這些“龍骨”上所刻的符號就是殷人的文字,是祖先創造的早期漢字。

  知識鏈接

  王懿榮(1845-1900):字正儒,一字廉生,山東福山(今煙台市開發區)古現村人。中國近代金石學家、甲骨文的發現者和愛國誌士。光緒六年(1880年)進士,以翰林擢侍讀,官至祭酒,此《清史稿》有傳。

  王懿榮 出身於封建士大夫家庭。幼承家學,6歲入古現村王氏家塾,15歲隨父進京。他聰穎勤奮,泛涉書史,有過目不忘之譽。青年時代,性“篤好舊槧本書、古彝器、碑版圖畫之屬”,尤潛心於金石之學。為搜求文物古籍,足跡遍及魯、冀、陝、豫、川等地,“凡書籍字畫、三代以來之銅器印章、泉貨殘石片瓦無不珍藏而秘玩之”。曾先後拜訪當時著名的收藏家、金石學者潘祖蔭、吳大贗等人,同他們共同切磋琢磨。並撰有《漢石存目》《古泉選》《南北朝存石目》《福山金石誌》等書,成為當時著名的金石學家。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自殺殉國。

  甲骨片的流失

  發現“龍骨”的價值之後,王懿榮開始刻意地搜集這些“龍骨”,以做研究之用。人們聽說了這件事後,都拿“龍骨”到王懿榮這裏賣錢。在不到一年的時間裏,王懿榮共收集甲骨1500多片。也因為如此,藥材“龍骨”變成了珍貴的古代文化研究資料,避免了古代文物被進一步的人為毀滅。

  王懿榮開創中國研究殷墟甲骨文字之始,被後人尊為“甲骨文之父”。遺憾的是,王懿榮與甲骨文的緣分隻有不到一年的時間。第二年,即1900年,八國聯軍進攻北京,腐敗的清政府任命身為文職官員的王懿榮為京師團練大臣,率兵防守京城。最終,王懿榮殘敗而歸。在家裏,王懿榮毅然寫下“主憂臣辱,主辱臣死”的絕命詞後投井自盡,以身殉國。

  王懿榮死後,其長子王翰甫迫於生計,同時也為了使這些甲骨得到更好的保護,於是將父親收藏的這些甲骨轉售給劉鶚。

  劉鶚對文物考古及收藏也很有興趣,他除了從王懿榮後代手裏買得甲骨1000餘片外,也通過多種渠道大量收購,前後加起來,總共已超過5000片。1903年,劉鶚從已獲得的5000片甲骨中,精選出1088片,精心墨拓,編輯並出版了我國第一部著錄甲骨文的著作--《鐵雲藏龜》(抱殘守缺齋石印本)。

  1910年,劉鶚死於新疆,其所藏甲骨,大部分被英國人哈同購走,小部分散落四方。中國最早由私人保存的甲骨就這樣散失了。

  劉鶚(1857-1909):近代小說家。原名孟鵬,字雲摶。後更名鶚,字鐵雲,又字公約。署名“鴻都百煉生”。江蘇丹徒(今鎮江市)人,劉鶚寄籍山陽(今淮安)。出身官僚家庭,但不喜科場文字。他承襲家學,致力於數學、醫學、水利學等實際學問,並縱覽百家,喜歡收集書畫碑帖、金石甲骨。其《鐵雲藏龜》一書,最早將甲骨卜辭公之於世。早年科場不利,曾行醫和經商。光緒十四年(1888年)至二十一年,先後入河南巡撫吳大澄、山東巡撫張曜幕府,幫辦治黃工程,成績顯著,被保薦到總理各國事務衙門,以知府任用。光緒二十三年(1897年),應外商福公司之聘,任籌采山西礦產經理。後成為外商的買辦與經紀人。二十六年(1900年)義和團事起,八國聯軍侵入北京,劉鶚向聯軍處購得太倉儲粟,設平糶局以賑北京饑困。三十四年(1908年)清廷以“私售倉粟”罪把他充軍新疆,次年死於烏魯木齊。

  在劉鶚之後,著名“甲骨四堂”之一的羅振玉獲得甲骨最多。近現代研究甲骨文者著名的“四堂”分別是:雪堂羅振玉、觀堂王國維、鼎堂郭沫若和彥堂董作賓。羅振玉不僅是傑出的古文字學家,更對甲骨文、敦煌學、農學有著開創之功,他還曾是末代皇帝溥儀的老師。他在1906年到清廷學部任職後,就開始留意搜求甲骨。殷墟地址的最終確定就是得益於羅振玉的努力。1910年,古董商人又從河南帶來幾千片甲骨請他選購時,他在選購了700片精美的甲骨之後,用重金從古董商那裏打聽到甲骨文的出土地在河南安陽西五裏的小屯村,而不是一向傳聞的河南湯陰。他委托琉璃廠古董商人祝繼先、秋良臣、範子衡以及弟弟羅振常等人,四次赴河南收購甲骨,先後所得2萬餘枚。1915年,羅振玉又親自前往安陽實地考查,從甲骨文中認出十多個商代晚期的帝王廟號,從而斷定甲骨文是商代晚期王室占卜留下的遺物。當時這一石破天驚的發現,令整個學術界為之一震。

  羅振玉(1866-1940):初字堅白,後改字叔蘊、式如、叔言,號雪堂、鬆翁、貞鬆老人,又稱永豐鄉人、仇亭老民。原籍浙江上虞縣(今浙江省上虞縣)永豐鄉。清同治五年(1866年)生羅振玉於江蘇山陽縣(今江蘇省淮安縣),1940年5月14日卒於遼寧旅順。

  1910年著《殷商貞卜文字考》,首先考定安陽小屯為殷墟,並正確地判明甲骨是“殷室王朝的遺物”。以後陸續將所見所藏編為《殷虛書契前編》(1912)、《殷虛書契菁華》(1914)、《殷虛書契後編》(1916)、《殷虛書契續編》(1933)四書,共收甲骨5000餘片,是殷墟正式發掘前零星出土甲骨的最重要集錄。所著《殷虛書契考釋》,釋甲骨文字達561個,並提出“由許書以上溯古金文,由古金文以上窺卜辭”的釋字原則,主張考釋文字應注意卜辭辭句的通讀和分類,這是初期甲骨學研究中的一大進步。

  1928年,羅振玉搬到旅順,在此潛心研究甲骨文。1940年病逝於旅順之後,他所收藏的甲骨片散落於民間。解放後由國內眾多博物館和科研機構等單位收藏,其中大多都具有比較重要的價值。

  在收藏甲骨片的外國人中,美國駐山東濰坊縣傳教士方法斂和英國駐青州傳教士庫壽齡是最早開始收集的。他們早在1903年就插手殷墟的發掘,並將收集到的甲骨轉賣給美國和英國的幾家博物館,幹起了販賣的勾當。1904年冬,河南安陽小屯村的地主朱坤,挖到數車龜甲骨片,被古董商轉賣到山東後,被方、庫二人收購,並將這400多片甲骨,轉賣給上海一家由英國人創辦的亞洲文會博物館。1909年,方法斂又將他所購到的438片甲骨轉賣給美國的卡內基博物院。甲骨片1913年,方法斂還將他所買到的4片較大的甲骨轉賣到了美國的菲爾德博物館。與此同時,庫壽齡也在1909年將他買到的760片界骨轉賣到蘇格蘭皇家博物院。1911年,庫壽齡又將他和方法斂合買的485片甲骨轉賣給了英國大英博物館。這些流散到英國和美國去的甲骨,後來曾由方法斂以摹本編為《庫方二氏藏甲骨卜辭》一書,在中國出版。

  1908年,英人金璋購得甲骨800片,發表《金璋所藏甲骨卜辭》。此外,德國人威爾茨也在青島買到711片甲骨,後來又轉賣到德國柏林民俗博物院。另一位德國人衛禮賢從青島得到72片甲骨,後來轉賣到了瑞士的巴賽爾人種誌博物館和德國的法蘭克福中國學院。據我國甲骨學家的統計,早期由歐美人轉購流散到國外去的甲骨,至少在5000片以上。

  收集甲骨文最多的是加拿大人明義士。他於1885年2月23日出生在加拿大的安大略省,原名叫孟席斯詹姆斯梅隆,大學畢業後,到神學院進修。1910年,明義士接受加拿大教會授予的牧師職務,來到中國河南省北部地區傳教。最初在武安,後來就來到安陽,以長老會駐安陽牧師的身份,經常打探甲骨的出土信息。當時殷墟的曆史地位已確定,甲骨片成了可賺錢的寶貝,他盡量設法與當地人聯係收購。1917年,他把所收藏的龜甲骨片加以精選,選出2369片,摹寫後印成《殷墟卜辭》一書,在該書的序言裏,他宣布自己的收藏已經高達5萬片。

  甲骨片 明義士所藏甲骨,在軍閥混戰時期被毀掉一部分,但究竟毀掉多少,已無從查實。1937年回國時他將其中一部分運回加拿大,現藏多倫多安大略博物館,約有5100片;還有一部分存在加拿大駐華辦事處,並於1951年轉交給南京博物館,共計2390片;抗戰爆發前期,明義士在濟南任教,臨走把一部分收藏品委托他的同事、英國人林森,將其埋藏在一個教師住宅的地下室裏,直到解放後“三反五反”運動時才被發現。埋藏物中共有明義士舊藏古物29457件,其中甲骨8080片;明義士收藏甲骨的最後一部分,先後兩次在北京故宮博物院被發現共20364片。

  最早在中國開始購買甲骨的日本人是在天津《日日新聞》報擔任主筆的西村博,之後是三井源右衛門。在羅振玉派人到安陽搜集甲骨之前,三井源右衛門就派專人到安陽收購甲骨,他先後共搜購甲骨約在3000片以上。與魯迅、郭沫若等人交往很深的日本東京文求堂主人田中救堂早在1905年也買到了100片甲骨。當時在日本東京高等師範學校任教的林泰輔見到後即買了10片。此後,林泰輔還親自到殷墟收購,陸續買到600多片甲骨。

  郭沫若在抗戰前旅居日本時,曾訪問過多個收藏甲骨的日本公私學者,在他的《卜辭通纂自序》中說,他在日本共見到甲骨3000多片。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日本占領了東三省。在這期間,被日本強行搶走的文物不計其數,其中就包括數量眾多的甲骨。日寇占領安陽時,曾於1938年春至1943年,多次組團到殷墟盜掘,出土了大量的甲骨、銅器、玉器、白陶器等珍貴文物,其間盜走的文物難以計數。根據日本學者的統計,日本先後購到甲骨的學術單位約有三十多個,私人收藏家也在三十個以上。如以這些公私收藏情況為準,流散到日本去的甲骨總數至少在12000片以上。時至今日,考古界還流傳著“安陽殷墟雖在,但要去日本看甲骨文”的說法。

  
更多

編輯推薦

1中國股民、基民常備手冊
2拿起來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澤
5周秦漢唐文明簡本
6從日記到作文
7西安古鎮
8共產國際和中國革命的關係
9曆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倫...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護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共收入論文41篇,分7個欄目,即考古學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遺址調查報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護修複技術、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戰損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結】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國古代皇家禮儀

    作者:孫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內容包括尊君肅臣話朝儀;演軍用兵禮儀;尊長敬老禮儀;尊崇備至的皇親國戚禮儀;任官禮儀;交聘禮儀等十個部分。

  • 中國古代喪葬習俗

    作者:周蘇平  

    科普教育 【已完結】

    該書勾勒了古代喪葬習俗的主要內容,包括繁縟的喪儀、喪服與守孝、追悼亡靈的祭祀、等級鮮明的墓葬製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