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後禮佛圖》是龍門石窟賓陽中洞東壁上的浮雕。它創作於北魏年間,是中國古代浮雕的重要作品。現其中之《孝文帝禮佛圖》藏於美國紐約大都會博物館,《文昭皇後禮佛圖》則藏於美國堪薩斯市的納爾遜藝術博物館。
龍門石窟位於河南洛陽,開創於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七年(公元493年),是享譽海內外的中國古代石刻藝術寶庫和世界文化遺產。
賓陽洞位於龍門西山北部,是北魏宣武帝為父母孝文帝和文昭皇太後祈求冥福而修建的,原計劃開鑿三座石窟,但耗時23年,動工802366人次僅完成了賓陽中洞。它是龍門石窟中繼古陽洞後開鑿的第二大窟。賓陽中洞的前壁均是淺浮雕題材,遍雕佛經故事和皇室禮佛行列,用以宣揚佛法,讚頌佛家的累世善行和炫耀帝後的威儀。這些浮雕是北魏朝廷耗巨資選派國內能工巧匠精心雕刻的,具有較高的藝術水準和重要的曆史價值。
孝文皇帝禮佛圖《帝後禮佛圖》的內容
《帝後禮佛圖》雕刻的是北魏孝文帝和文昭皇後的禮佛行列。圖中孝文帝頭戴冕旒,身穿袞服,在諸王、中官及手持傘蓋、羽葆、長劍、香盒的近侍宮女和禦林軍的前導、簇擁下,緩緩行進。文昭皇後蓮冠霞帔,一手拈香,後隨兩個戴蓮冠的貴婦,在眾宮女的簇擁下迎風徐行。
文昭皇帝禮佛圖 整幅浮雕采取橫向構圖,人物密集重疊,顧盼照應,既渾然一體,又富於變化。在人形處理上有略帶向前的傾斜感,既保留了盛典中的帝王生活氣派,又帶有飄然如仙的宗教意味和凝然靜謐的心境。同時,宮女們含睇若笑,嬌慵前行的姿態,與整個虔敬肅穆的氛圍形成了含蓄的對照。人與人的空間、人體的曲折起伏都用線勾勒,特別是衣紋的處理,格外舒展流暢、疏密有致。
不同於當時常用的以形體高低大小來區分人物等級的手法,《帝後禮佛圖》中的人物形象並無顯著的大小之別,服飾也大致相同,但從人物的位置、相互關係,特別是風度威儀間的微妙差別,都顯示出作為全圖中心的帝後迥異常表的高貴與尊嚴。體現出創造者高超的藝術表現手法。
此外,從石刻中人物的衣冠發式和傘蓋、羽葆等儀仗製度看,孝文帝推行漢化的政策已經取得了顯著的成果,因此,這件作品也具有重要的曆史文獻價值。漂洋過海到美國《帝後禮佛圖》無論從藝術史、宗教史的角度去考察,還是從曆史價值和文化價值去估量,都無疑是國寶。但為什麽如此龐大的一件國寶作品,竟然會被擺到美國的博物館裏呢?這不得不提到一個北京的文物商人--嶽彬,正是這個利欲熏心的商人親自策劃偷盜、毀壞了《帝後禮佛圖》,並把其賣與美國人普愛倫。
嶽彬曾是北平琉璃廠古玩街上的巨商,他的“彬記”是當時北京最大的古玩鋪,琉璃廠老一輩的古董商都知道他。嶽彬行事毫無原則可言,他與外國人勾搭成奸,專門盜賣珍貴文物,令古董圈內的人士所不齒。包括《帝後禮佛圖》在內的很多珍貴的國寶都是經過他之手流落海外的。盜賣《帝後禮佛圖》也可以算得上他一生中最大的惡行。
1931年,美國人普愛倫到洛陽參觀,遊覽了龍門石窟。龍門石窟內精美絕倫的石雕深深地震撼了他,特別是《帝後禮佛圖》,憑他的經驗判斷,此乃稀世珍寶。於是他將《帝後禮佛圖》拍攝下來,決心把它弄到手。返回北京後,普愛倫就找到了嶽彬。
貪心大膽的嶽彬自然不會放過這個大賺一筆的機會,隨即與普愛倫簽訂了合同,答應把《帝後禮佛圖》弄到手。
嶽彬與普愛倫簽訂合同的全文如下:
立合同人普愛倫、彬記
今普君買到彬記石頭平紋人圍屏像拾玖件,議定價洋一萬四千元。該約定立之日為第一期,普君當即由彬記取走平像人頭六件,作價洋四千元,該款彬記刻已收到。至第二期,彬記應再交普君十三件之頭。如彬記能可一次交齊,普君則再付彬記價款六千,如是,人頭分兩次交齊,而該六千價款,亦分二期交付,每次三千。至與(於)全部平像身子,如彬記能一次交齊,而普君再付彬記價款四千。如是,該身仍分兩次交齊,而此四千價款,亦分兩期,每期二千。以上之貨,統計價洋一萬四千元。至與(於)日後下存應交之貨何年運下及長短時間,不能軌(規)定。倘該山日後發生意外,即特種情形不能起運,則該合同即行作廢,不再有效。此乃雙方同意,各無返(反)悔,空口無憑,立此合同為證。
在這份合同簽訂之後,嶽彬便開始了一係列的盜寶計劃。然而,如此宏大的石雕怎樣才能從牆上弄下來呢?可以說幾乎沒有辦法。但是最終嶽彬卻做了一個大膽而愚蠢的決定:把《帝後禮佛圖》敲成碎塊兒運回北京,然後再重新拚起來。為了賺錢,這個利令智昏的商人可以說無所不用其極,竟然狠心毀壞國寶。他的愚蠢決定也最終導致國寶無法修複,造成了永久的遺憾。
嶽彬先是收買了洛陽當地的土匪,威脅石匠,逼迫他們利用晚上作業,將《帝後禮佛圖》一塊一塊地鑿下來裝進麻袋。浮雕石像被分批鑿下來之後,嶽彬又買通當地軍閥,以保證運輸安全。就這樣,《帝後禮佛圖》殘破的碎塊兒被運回了北京。回京後,嶽彬立即著人對《帝後禮佛圖》進行修複。
被鑿碎的石頭無論是什麽樣的能工巧匠也難以完全修複。經過很長的時間,才拚湊成《孝文帝禮佛圖》,而《文昭皇後禮佛圖》還沒有來得及修複,與美國人普愛倫簽訂的合同日期就到了。
普愛倫來到北京,見到已經被毀壞的《帝後禮佛圖》深感遺憾,但還是如數地付了錢將《孝文帝禮佛圖》以及《文昭皇後禮佛圖》的殘塊兒運回了美國。後來,普愛倫將《孝文帝禮佛圖》賣給了美國紐約大都會博物館。《文昭皇後禮佛圖》幾經輾轉和周折,最後落戶於美國堪薩斯市的納爾遜藝術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