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091 神鬼莫測

這人的大槍舞的點點梅花,為什麽大槍不好躲,按說就以林成的功夫別說是冷兵器大槍,就算是子彈,林成都能躲,但是在這人的大槍下,林成感覺躲的非常吃力。

林成不是沒練過大槍,他在昆崳山的時候,那時候就跟師傅了塵真人學習過大槍,哦,太極裏叫大杆,太極大杆,是練習聽勁的最主要手段,大杆抖出去,帶動全身的勁力,而杆的一抖,正好可以練習聽勁。太極高手的大杆技藝都非常出眾。



其實大杆也就叫大槍,雖然沒裝槍頭,但是確實就叫大槍。一攔,一拿,一紮,這三招就是大槍的基本招式,但是這三槍卻是不能分開的,而是相輔相成的。攔伴隨著拿和紮,一紮裏必有攔和拿。

大槍用的全是腰勁,腰勁帶動的大槍的彈性,把大槍甩的如同梅花點點,越是甩的梅花多,大槍技藝就越是驚人。



既然說到大槍就不能不說下大槍的材質,好的大槍都是用優質的白蠟木做成,現在很多人都玩大槍,你弄個二米八的,我就做個三米二的,仿佛槍越長,功力越高一樣。很多高手都是玩的四米大槍,四米大槍加上杆子上的彈抖勁,威力無窮,但是現在的杆子不行了,現在的杆子跟以前的差太遠了,現在的杆子隻要是白蠟木就行,三五個月就成材,而老一輩拳師那時候的白蠟木最少需要三到五年成材,把一個白蠟木苗種下後,把旁邊的枝葉全部修剪幹淨,隻留樹頂有限的幾片葉子,作為樹木所需要的葉綠素,這就是為了限製樹的生長速度,這樣長出的白蠟木才密實沉重。

而大槍的沉重與否直接關係到槍的威力,沉重彈性好的大槍,威力無窮,現在傳下來的大槍技藝都是來自於三國時期的趙雲趙子龍。俗稱“趙子龍十三槍。”還有直接叫十三槍的,太極門的也叫太極十三槍,反正都是一個祖宗。



槍和矛不一樣,大槍是軟把,帶彈性的,而矛卻是硬木,沒有彈性,真正的內家大槍源於宋朝,而宋朝以前很多用的都是矛,如單雄信,尉遲恭等人,矛隻是取了一個大槍的穿刺力一個方麵,而大槍的出現卻是標誌著冷兵器戰場上的最高成就的技藝,是中華民族隻此一家,別無分號的獨家真傳。



這樣一講,就有點講多了,但是有些話在心中不吐不快。很多人不了解中華技藝,認為武者都是勇夫,此話大錯特錯。內家大槍技藝的出現絕對是武者絕頂智慧的體現,並且幾千年來,古今中外,無人能出其右。

大槍的出現催生了內家槍法。而內家槍法是戰場的冷兵器之王。為什麽說是中華民族獨一無二的絕技呢?這就不得不從大槍的特點上說起,大槍最重要的特點是有彈性,而這個彈性變化的餘地就大了,在進攻上,彈性可以輔助進攻,槍杆一彎,一彈,一轉就借到對手的力。在戰略上,彈性的大槍一轉,朵朵梅花開,神鬼難測,誰也不知道大槍會紮向哪裏。而在防守上,大槍杆的彈性會極大的削弱對手兵器上傳遞過來的力,槍杆一彈,任他千斤巨力都有了緩衝。

而西方卻不會用槍,而是用的大矛,我們看西方騎士的電影會看出,不論是堂吉訶德還是黃易筆下的大劍師都是用的大笨矛,這個笨字道盡了矛字的所以特點。硬,沒有彈性。再粗再長也不過是一根杠杆,你力大,你就勝,你力小,你就敗。沒有一絲餘地。而大笨矛的唯一一個用處就是紮。

矛是一根杠杆,對手作用在矛尖上的力,傳遞到矛柄會被成倍放大,所以要抓住矛的尾部就需要極大的力。所以西方騎士的馬上搏鬥,矛一定要直對前方,萬萬不能傾斜,一斜就會被衝脫手。

西方的騎士比武,拿根電線杆互相捅,也太長了,簡直天真得可愛。那麽長的杠杆,除非完全對直了,隻要橫向稍有距離,兩馬一衝,捅在別人身上,對方沒什麽事,反彈力非把手臂搞骨折不可。西方人的對應辦法就是把電線杆後麵加粗,象個撞門錘一樣,依靠木頭本身的衝量,對撞時鬆開手,以免傷了自己。英國人開車走左邊,就是遵照當年的騎士決鬥傳統。騎士都是右手持矛,對撞中必須完全垂直才能收效,所以都走左邊。不知眾看官是否注意到,現在拍的電影,騎士決鬥卻都走的右邊,這是為了安全。用龜殼般的硬鎧甲把全身罩住,兩馬走右邊對衝,“電線杆”橫著過來,腰輕輕一頂,杆就斷,人一點事都沒有。就這麽點差別,古代的生死相鬥就變成了老少鹹宜的好娛樂。隻要馬走右邊,人人都能當亞瑟王,贏得美人歸。

華夏劍法完全借用了大槍的槍法,就是紮,點。這也是為什麽說匕首捅人遠比砍刀砍人傷的重的原因。匕首捅人,一紮放的是人身體的元氣,匕首很容易捅死人,就是這個道理。而砍刀隻是砍在表麵上,就算受得傷再重,哪怕掉胳膊掉腿,隻要不是失血過多,保住命還是沒什麽問題。

而日本的劍道雖然也叫劍,但是完全是用的刀法,日本劍道全是借鑒的華夏的唐刀,華夏早就不玩刀了,而日本還當個寶一樣流傳了一千多年。歐洲也有大劍,或者是叫重劍,但是這個重劍也根本不是劍道,全是大砍大劈的刀法,雙手握持狂揮狂砍。西方人腦袋一根筋,隻求揮劍有力,從不想一劍劈空該怎麽辦。為了增加力度,西方大劍的劍把後麵有配重,很重的一塊鐵疙瘩,雕成各種花飾。配重的目的是在不增加劍的尺寸的情況下增加劈砍的衝量,這個安排簡直蠢到家了:大劍回手更難了,而且增加了扭矩傷小指,搞不好劍會脫手。



真正的華夏技藝用槍的高手當屬趙雲和嶽飛。趙雲不像關公身高九尺,也不如張飛身高八尺,但是卻能在長阪坡殺個七進七出,關公不能,張飛更不能。因為趙子龍用的是大槍,大槍在進攻上可以借助對手的力,兩馬對衝,大槍一彎,然後反手一轉,就能借到大槍的彈性,也就是借到了對手的力,就相當於對手自己用力在朝自己進攻,焉能不敗。在防守上可以依靠槍杆的彈性作為緩衝,所以子龍氣息悠長,比用那些硬兵器的人堅持時間要長的多。雖然說關公身高力大,忠義無雙,一隻青龍偃月大刀重達百斤,但是卻絕對沒有子龍的氣息長,因為關公用的是勇力,而子龍用的是巧力。



嶽武穆在朱仙鎮以八百騎兵打敗十萬金兵,為什麽?是嶽飛的八百騎兵都是外星人?還是都拿機關槍?或者是十萬金兵都是泥巴捏的?金兵的戰力我想宋朝守關將士最有發言權,金兵鐵蹄踏遍了華夏大片土地,中原放馬,說金兵戰力不行,那誰也不會相信。但是嶽武穆卻能以八百騎兵大破十萬,因為嶽家軍有令行禁止的軍令,有集體的精神,另外最重要的是習練的是嶽家的槍法。一杆大槍如青龍出水,借著馬力,借著腰力,再加上純熟的大槍技藝,馬踏連營,一槍穿一串。



今天說的有點遠,說到腰力,再說說腰力,腰力跟大槍是一個整體,大槍上的勁,一定要從腰走,這樣才能發揮大槍的全部威力,



腰氣壯,神色便會不同。麵相溫良,卻不怒自威。中國古畫裏的大將,廟裏的天神,全都腰大十圍,從來沒有畫成健美先生的。並非華夏古人不懂畫肌肉,廟裏給四大天王扛腿抗槍的小鬼就是肌肉男,又凶又醜。

西方沒有內功之說,畫師隻知肌肉,以肉多為美,雕塑中的男性肌肉全都團團鼓起,看著非常健壯。肌肉鼓起幹什麽?打鐵也用不著全身緊張啊,隻可惜達芬奇沒見過精神的內壯,不懂華夏大將的神壯。

大將帳上高坐,全身放鬆,體態似美人臃懶,但氣聚神凝,甲士三千環列,雷霆萬鈞之勢一觸及發,那才是真的神勇。俗話說“關公不睜眼,睜眼要殺人”,此之謂也。中國古畫裏的百戰百勝大將軍,寫其神,不顯其形,寬大衣袍,寥寥幾筆,卻能盡現智信義仁勇。



很多人都感覺隻有力氣過人的才能運用重兵器,其實錯了,內家功夫講巧力,四兩撥千斤,但真要拚力氣,使大錘,照樣不含糊。一切全因腰壯氣足。



為何同為血肉之軀,何以能有如此神勇?因為大槍是中華文化獨一無二的智慧,道家哲學和內家功法:道之玄妙,妙在陰陽!



一杆大槍舞動起來,如巨蟒纏樹,前後左右,護著人馬,硬進硬退,槍頭到處,沾著就死,碰著就亡。真的有精進勇猛之力,神鬼莫測之能。



此之為大槍之妙。
更多

編輯推薦

1
2鬥仙
3瘋狂醫神
4茅山風雲錄
5虛無至尊道
6源本平凡
7星雲修真誌
8天元
9天機訣
10星戰修真英雄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不破不滅

    作者:血隱  

    武俠仙俠 【已完結】

    一個與俗世格格不入的平凡人……一顆超越紅塵的神人之心……不經意之間參悟出修神之法,從此,他的生命變得如此絢麗多彩,整個世界的命運也因為他而為之改變……其中,有蘊含古老中華文明的奇門陣法……有驚心...

  • 風月連城

    作者:辛曉娟  

    武俠仙俠 【已完結】

    為與卓王孫“天下”一諾,風流駿賞的武林盟主楊逸之來到漠上,用一襲白衣,萬朵桃花,彈奏出一曲千古風流的《鬱輪袍》。可惜世事變幻,天涯隔知音。為救他生命中的公主,楊逸之於千軍萬馬中浴血殺進殺出,更身...

  • 九州佚錄

    作者:不再不在  

    武俠仙俠 【已完結】

    硝煙彌漫,自古英雄常氣短;陰謀密布,萬千豪傑命誰還?玄法異術,在亂世之中層湧迭出;上古凶獸,隨驚世陰謀擾亂九州。在這爾虞我詐,戰火紛飛的疆土之上,誰才能笑傲九州?還請各位看官隨不在一起“淡看九州...

  • 混世散仙

    作者:過麽  

    武俠仙俠 【已完結】

    不一樣的修真之旅,原來,散仙並不是修真失敗的產物,散仙,也是可以這麽彪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