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書記早!”
“林書記好!”
……
一路上碰到的所有的管委會工作人員都不約而同地停下腳步,謙恭地站在一旁向林辰暮問好,看向林辰暮的目光裏都充滿了發自內心的崇敬和一種難以言表的東西。可和平日裏比起來,卻又有些微妙的不同。
林辰暮也微笑著親切地和他們打招呼。許多官員為了樹立自己的權威,在下屬麵前總是擺出一副不苟言笑的嚴肅表情,似乎隻有這樣下屬才會敬畏。但林辰暮卻覺得,敬畏不是擺樣子出來的,而是應該在實際工作中一點點逐漸樹立,深入人心。因此,不論他是在官塘當鄉長,還是去團省委當副部長,都和現在一樣,隨時都保持著親和力,絕不以官帽子壓人。
但同時,他又有些哭笑不得。自己要離開武溪的事自己都還沒想好,卻不知道被誰傳了出去,搞得現在人盡皆知,說什麽的都有。來武溪不足一年就要離開,也難免會讓人浮想聯翩。
國內官場中,省市一級以下的幹部雖然沒有明確的任期,但通常情況下也要幹三到五年,中途調換一般隻有兩種情況,一種是得到提拔重用,自然是皆大歡喜;而另一種就是坐冷板凳,人走茶涼,級別雖然不會下降,但實權和重要性卻就天差地別了。
外界都在傳,林辰暮這次是上調去商務部任副司長,是大大的升遷,可在許多人看來,首都水太深,中央部委裏更是藏龍臥虎,一個副司長實在算不得什麽。倘若運氣不好,再碰上一個攬權強勢的司長,日子不見得就好過,更不見得比在高新區大權獨攬、一言九鼎好。林辰暮離開後,高新區自然就是蘇昌誌的天下。許多人都知道,人家蘇昌誌是從首都來的公子哥,來頭大,因此,誰說得清楚林辰暮的調離不是人家在背後一手策劃和推動的?
居於這些考慮,這段期間,原本門口羅雀的蘇昌誌的辦公室又重新熱鬧起來,找他匯報工作的人也逐漸多了起來。雖然不至於旗幟鮮明地站隊,可適當的觀察風向也是有必要的。萬一林辰暮真的離開了高新區,蘇昌誌執掌大權,一朝天子一朝臣,誰能說清楚會是怎樣一種情況?總之,多走動走動並不是什麽壞事。加上林辰暮似乎也逐漸放權,讓蘇昌誌參與的事情越來越多、越來越重要,這也讓許多人似乎更是坐實了他們的這些猜測,認為林辰暮離開高新區的日子已經不遠了,甚至可以用倒計時來計算。
對於底下的這些暗流,林辰暮自然是看在眼裏,陸明強和唐凝,也曾經憂心忡忡地提過,不過他卻並不在意。跟紅頂白,原本就是官場生存的不二法則,隻要能夠恪盡職守,林辰暮倒也不介意他們如何去站隊。一味的政治鬥爭,除了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讓下麵的人無所適從之外,也隻能留個攬權專製的惡名,其他並沒有太多的好處。
管委會的搬遷,基本上已經進入了尾聲。新辦公地點是借用建委的一棟兩層小樓,比起以前奢華的“白宮”,辦公條件肯定艱苦了不少,甚至許多人都擠在一個辦公室裏辦公,領導也不例外,林辰暮、唐凝和蘇昌誌,就擠在一個不足十多平米的辦公室。而陸明強,直接被攆回了分局,免得在這裏占地方。
對此,自然有不少人牢騷滿腹,大為不滿。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習慣了“白宮”的奢華舒適的辦公環境,搬到這裏肯定難以適應。不過好在管委會領導也同樣如此,沒搞什麽特殊化,加之林辰暮的威信,倒也沒有出什麽岔子。
唯獨讓眾人覺得不方便的是,不論是找哪個領導匯報工作表忠心,都沒有以前那麽方便了。因此,現在大家在辦公室隻談工作,至於下來如何勾兌,那就不足為外人道了。
而英特爾公司,也準備開始接手“白宮”,為後期工作作準備。
剛進辦公室坐下,蘇昌誌就大步流星地走了進來,滿臉的興奮之色,看到林辰暮就亟不可待地說道:“林書記,經過多天的考察和我們的積極爭取,香港國興集團除了在咱們高新區投產興建亞洲最大規模的玻璃廠之外,另外還計劃將他們的太陽能光伏產業科技園也放在我們高新區。”
“哦?”這次林辰暮也有些吃驚了。他也曾經聽過說,太陽能光伏產業科技園是香港國興集團近十年來的主要發展方向,總投資將超過百億元。他當初也曾經動過想要把這個科技園邀請到高新區來的念頭,不過因為有鋼鐵城項目在前,就不好開這個口了。畢竟兩個項目都是上百億的,本著雞蛋不放在同一個籃子裏的理念,為規避風險,香港國興集團是不會將這麽大的兩個項目同時放在高新區的。
後來因為香港國興集團中途變卦,雙方關係急速下降,林辰暮也就沒有再提此事了。卻不曾想,如今香港國興集團卻是主動將這個項目放在高新區。
隨即轉念一想,又有些明白了。想必這個產業科技園原本就是香港國興集團手裏的籌碼,隻不過沒有一次性拋出來,估計也聽到了自己要離開高新區的消息,才將這個大人請送給了蘇昌誌。商人的很多想法是比較現實的,總是為了謀求利益的最大化。對此林辰暮倒也不能責怪何瑋峰太過於小家子氣,不論如何,這個大項目能夠落戶高新區就是好事。
因此,他放下手中的杯子,也是喜形於色,“這太好了,蘇主任,你可是為咱們高新區立了大功啊。”
蘇昌誌連忙說道:“嘿嘿,這都是林書記的功勞。如果不是林書記將香港國興集團請來,我也沒辦法不是?”雖然這麽說,不過臉上的得意之情卻是溢於言表。對於他來說,玻璃廠的項目是林辰暮送到他手上的,可這個太陽能光伏科技產業園能夠落戶武溪,卻完全是自己努力的結果。
以前林辰暮之所以能壓他一頭,除了是黨政一把手之外,還跟他的招商能力有莫大的關係。不論是英特爾,還是晨輝生物,落戶高新區的意義都極為重大,一舉奠定了林辰暮在高新區的地位。而他所欠缺的也正是此。如今,在他手上也落下了這麽大一個項目,自然是覺得揚眉吐氣,也可以讓管委會眾人心服口服。
林辰暮擺擺手,笑著說道:“蘇主任客氣了,要是沒有你的努力,香港國興集團也不會將這個項目落戶咱們高新區。我一定會向市領導替你請功的。”
蘇昌誌嘿嘿一笑,沒說什麽。雖然以他的身份,並不在意林辰暮為他請功,可這也是對自己能力的一種首肯不是?有如此耀陽光輝的成績在手,沒人敢再小看自己,即便是林辰暮。
“預計投資規模有多少?”
“總投資在179億,不過分成了三期,第一期投資大約50億。”很顯然,蘇昌誌是有備而來,各方麵的情況都了如指掌。
“地點呢?”
“經過考察,初步考慮定在北旺鄉,需要占地大約七百畝。”
“北旺?”林辰暮眉頭就微微一蹙,“是不是有些太過於偏遠了?”
相較於其他地方,北旺鄉的地理位置是要差一些,道路交通雖然經過後來的整修,可比起其他好些地方也有所不足,為什麽香港國興集團偏偏就相中了這裏?
蘇昌誌就笑了,說道:“北旺現在咱們武溪有名的休閑娛樂地方,景色秀麗,環境優美,地價相對而言也比較便宜,在這裏建廠,既能遠離城市的喧囂,享受優美的工作環境,又能節約一大筆費用,何樂而不為呢?”
“這事劉國民他們知道嗎?”林辰暮眉頭微微一挑,沉聲問道。
“當然知道。”蘇昌誌就笑著說道:“劉國民也夠賊的,我剛帶著國興集團的何瑋峰去他們那裏轉悠了一小會兒,他就屁顛屁顛地跑來了,把他們那裏吹噓地天上少有、地上無雙的。後來更是追到我辦公室來了,死皮賴臉地非要爭取把這個大項目放他們那裏,為此還願意承擔一定的費用,並承諾所有的占地征賠工作全都交給他們來負責……”
蘇昌誌是得意洋洋,可話還沒說完,卻見林辰暮臉色一沉,將手中的茶杯往桌子上一丟,哐當一聲,嗬斥道:“亂彈琴!”驚愕之餘,臉色頓時就難看起來。
林辰暮卻像是沒見到似的,繼續沉著臉說道:“北旺鄉的定位發展,就是農家樂和鮮花植物種植,搞什麽產業園?到時候搞得不倫不類的,像什麽樣子?蘇主任,你也要有這個意識,不能看什麽好就搞什麽,沒有明確的定位和規劃,最終的發展隻能是一團糟,什麽都弄不好。”
蘇昌誌下意識的就覺得林辰暮嫉妒自己出了這麽大的成績,故意找茬刁難,就略微有些忿然地說道:“沒這麽嚴重吧?我看搞太陽能光伏產業科技園和北旺目前的經濟發展並不衝突。太陽能作為一種新能源,沒有汙染,符合我們一貫的發展思路,反而能和北旺目前的發展相得益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