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處長?嗬嗬,沒想到在這裏碰到你了。”林辰暮就笑著伸出了手,雖然李斌原本就在發改委上班,可整天進進出出發改委的,少說也有數百人,這都能碰上,隻能說是無巧不成書。
“不知道林書記來首都了,要不然我老早就去拜會了。不過今天正好碰上了,晚上沒說的,我來做東,林書記給個麵子,郭主任也務必賞臉啊。”李斌看著兩人就笑嗬嗬地盛意發出了邀請。
“謝謝李處長的好意了,不過今天還有安排,以後再叨擾李處長。”林辰暮笑嗬嗬地說道。上次的事情,李斌幫了大忙,如果不是他,自己也不能那麽快理順高新區的事情。倘若不是今天確實有事情,這份人情還真得還。
“嗬嗬,那行,既然林書記忙,咱們就以後有機會再聚。”被拒絕了,李斌卻也並不以此為杵,笑嗬嗬地說道:“不過啊,下次林書記再來首都,那可別忘了給我打電話,讓老弟我盡盡地主之誼。”
進了電梯後,門就緩緩關上,關上之前,林辰暮眼前都還晃動著李斌那笑嗬嗬的臉。他也不得不承認,即便同是公子哥,也有高下之分。就拿這個李斌來說,身份絲毫不會遜色於陳國金和王亞,可在人家身上,卻看不到絲毫的趾高氣揚和紈絝勁兒。
進入辦公室的時候,蔡元峰正低頭看批閱文件,或許是知道林辰暮來了,頭也不抬地說了聲:“小暮來了啊,你先坐會兒,我這裏馬上就好。”
林辰暮倒也不拘謹,衝郭林笑笑,就大馬金刀地在一旁的沙發上坐了下來,兩隻眼睛還不老實地四處亂瞟,絲毫也不像身處在跺一跺腳,全國上下都要抖三抖的國家發改委主任的辦公室裏,倒像是在自己家一樣隨便。
蔡元峰的辦公室,林辰暮也不是第一次來了,說實話,除了大點,還真沒什麽可拿來說的,簡樸是林辰暮的第一印象。別說和他在高新區的辦公室相比了,就算是不少鄉鎮領導的辦公室,也比這裏好得多。不過牆上的一副雄健灑脫的書法,卻是為整個辦公室添色不少。
而這幅書法,則是薑老爺子親自書寫的,“天下為公”四個大字,既像是對蔡元峰的告誡,又像是對他的期望。
郭林衝林辰暮微微一笑,又輕手輕腳地走到書櫃麵前,拿出一個精致的茶葉罐,剛一打開,就滿屋撲鼻的香味,一聞就知道是難得的好茶。
“嗬嗬,你這個小郭倒是會做人情,我這罐西湖龍井連自己都不怎麽舍得喝,你倒好,問都不問就拿出來了,說,是不是收了小暮什麽好處?”蔡元峰就放下手上的文件,笑罵道。
郭林就憨憨地笑了笑,不敢接話,繼續給林辰暮泡茶,心裏卻滿是壓抑不住的歡喜,就像是吃了人生果一般渾身舒坦。這領導能和你說笑,那是親近的表現。如果整天一本正經的,那說明,你距離他的要求還相差太遠,甚至還沒有把你當成是自己人。
林辰暮卻是嬉皮笑臉地說道:“嘿嘿,蔡叔叔,你這麽小家子氣可就不對了。好茶可不就是拿來喝的嗎?再說了,我一年到頭也難得來你這裏一趟,難道喝點好茶都不行嗎?”
郭林笑給林辰暮泡上茶後,就退了出去,眼裏卻滿是羨慕之色。以前聽齊琛說起,感覺還沒有那麽強烈,如今親眼所見,才真正感受到,蔡元峰對林辰暮的喜愛,那幾乎就是一種長輩對於小輩的溺愛,而且完全不加掩飾。而平日裏在工作上,蔡元峰可是嚴厲不已的,雖然很少罵人,可當他沉著臉看著你的時候,卻能讓人冷汗直流、惶恐難安,恨不得地上有條縫鑽進去,也不願麵對蔡元峰不滿的目光。
“剛才在門口碰到老王了吧?”蔡元峰端起他的茶杯,從辦公桌後麵走了出來,坐在林辰暮旁邊笑著問道。他給人的感覺是如沐春風一般,但春風過後,卻是他不動如山的威嚴。從這點來說,楊衛國那一把手的氣勢,都比他遜色不少。
林辰暮微微一怔,才反應過來,蔡元峰口中的老王,就是王柏辰副總理,就撓撓頭應了聲。說起來,也可能是初生牛犢不怕虎的緣故,他當時並沒有覺得太過於緊張,可現在回想起來,心頭也是不禁怦怦亂跳,後怕不已。
要知道,對於他這種幹部來說,國務院的副總理,無疑是類似於神邸一樣的存在,可望而不可及的,更不是隨隨便便哪個都能有幸接觸得到的。
“嗬嗬,其實說起來,老王也不是外人。他和你爸原來還曾經被下放到同一個地方,也算得上是難兄難弟了。而能夠當上這個副總理,老爺子也出了不少力。”
聽到這裏,林辰暮就明白了,雖然他對王柏辰的許多執政理念也並不認同,但毫無疑問的是,王柏辰和薑家的關係很不一般,就算不是薑係的一員,也極為親近。而到了他們這個層次,有時候很難說得清楚,誰和誰是一派的,大多都有其各自的利益訴求,而更多的時候,是共同謀取各自的利益。
“他都給你說了些什麽?”
“也沒什麽。”林辰暮笑了笑,將兩人的交流簡單說了出來。
“這個老王,還真會抓壯丁。”聽罷蔡元峰也笑著說道,不過卻沒有就這個問題繼續說下去。他之所以將林辰暮寫的東西拿給王柏辰看,不也是這個目的嗎?說到底,他還是希望林辰暮能夠來首都工作。
基層工作的經曆固然重要,但畢竟視野和局麵太狹窄了,想要更長遠的發展,到中央部委就是最好的選擇。這裏不僅可以接觸到權力的中樞核心,更能積攢大量的關係和人際,而這些,對於林辰暮的今後的發展,都是至關重要的。就目前來說,對於林辰暮的升遷,或許還用不著薑老爺子示意,可到了楊衛國這種層麵,動一動或許都會涉及到各方麵權益的博弈和鬥爭。薑老爺子就算再怎麽一手遮天,也不得不顧及別人的感受和想法。
沉吟了片刻,蔡元峰又問道:“你這次回去了,有什麽打算?”
“還能有什麽打算?老老實實地當好自己的這個父母官唄。不管怎麽說,我治下也還有好幾十萬人呢!”林辰暮當然懂蔡元峰的意思,不過還是大大咧咧地笑著說道。
蔡元峰就輕輕搖了搖頭,其實在問之前,他就已經知道會是這樣一個結果了。這小子別看年輕,性子卻比牛還強,當然,這也完全是秉承了老爺子的風範,老爺子的強脾氣也是出了名的,在文革時期被批鬥,別人都暗示他說點軟話就行了,可他卻抻著脖子把別人一陣痛罵,怎麽都不肯屈從,可是沒少吃苦頭。
“英特爾公司的事情已經辦妥了,不過你們最好還是盡早簽約,免得夜長夢多。”
林辰暮點點頭。昨天已經和喬治先生取得了聯係,喬治很是興奮地告訴他,董事會已經通過決議了,最終還是決定在武溪高新區投資建廠,而且第一期的投資規模,就高達七億美元,這比以前的計劃幾乎翻了一翻,不能不說是因禍得福。可他卻又有些忍不住問道:“江州應該情緒很大吧?”
“這全國統籌一盤棋,由不得哪個地方鬧情緒、有意見。”蔡元峰就很大氣地擺了擺手,那種氣度風範,真是讓林辰暮汗顏。
“還有這個,你拿去看看。”蔡元峰起身,從辦公桌上拿起一份文件來遞給林辰暮。
林辰暮接過來一看,當頭的幾個黑體大字《關於深化改革嚴格土地管理草案》就吸引住了他的目光。
“蔡叔叔,這……”林辰暮就抬起頭來看了蔡元峰一眼,有些驚訝地說道。
“嗯,你上次來和我提起過農村土地流轉的事情,我覺得很有意思,就找時間和國土資源部的周部長聊了聊,沒想到,周部長他們對此也正在進行研究,嗬嗬,真是英雄所見略同啊。這不,管理草案已經出來了。”
林辰暮就有些迫不及待地看了起來。說是有關國家部委的重要文件,可篇幅卻不長,全部加起來還不到一千個字,總共分為六章三十七條,裏麵的一些提法和措辭,在林辰暮看來也還有值得商榷的地方,但從其中能明顯看到國家對於土地流轉的支持。其中有關於“農民集體所有建設用地使用權可以依法流轉”的規定,強調“在符合規劃的前提下,村莊、集鎮、建製鎮中的農民集體所有建設用地使用權可以依法流轉。”這說明了什麽,說明了農民不用在被捆綁在土地上,而可以通過置換、出租、入股等方式,將土地資源盤活。
現如今農村所麵臨的幾個問題中,最顯著的問題,就是農民承包經營土地的負擔重,收益相對較低,承包經營土地的積極性不高。許多人寧願選擇外出務工,也不願在家裏伺候那幾畝地,造成了大量土地的擱荒,危及糧食安全。而在某些土地緊張的地方,因為一貫實施的“增人不增地,減人不減地”,又使得農村原本存在的人多地少的矛盾更加突出。為了解決這些問題,有些農民,就私下裏將土地進行承包或是轉讓,但這通常也都是小打小鬧,以家庭為單位的小塊經營,缺乏規模化、集約化經營,效率低下,農業產出低,始終都是一個難以根治的惡疾。
在這種大背景下,進行相應的土地改革,就勢在必行了。可如何改,才能在保障農民本身權益的基礎上,發揮土地流轉的重要性?這就是門大學問了,畢竟這年頭,歪念經的和尚多,一不小心就可能會造成強大的資本巧取豪奪農民的土地,極大地損害農民的權益。
而上次為修高速的事情,林辰暮過來送資料的時候,因為在基層工作的緣故,蔡元峰隨便和他聊了聊這個問題,林辰暮就將農田現在較為普遍的承包或轉租形式,加上自己的一些不成熟的想法說了說,不曾想,這麽快,中央就有了要進行土地流轉的決心。
“草案剛出來,下一步,準備在全國範圍內,選取一些地方進行局部或區域的試驗……”
“嗬嗬,這種支持國家改革的大事,我們高新區當仁不讓。”蔡元峰話還沒有說完,林辰暮就亟不可待地說了起來。
“你這小子。”蔡元峰就笑了笑,又說道:“那行,回去後,記得將材料準備好,報到國土資源部去。還有,你們區裏級別還差點,讓衛國派國土局的人來。”
林辰暮當然知道,這種事情,隻有市裏出麵,哪有高新區出麵的道理?就興奮地點了點頭。高新區的發展需要占用大量的農村土地,這其中有集體所有,也有農民自己的土地。以前都是一村一戶地進行占地補償,既需要大量的資金,農民失地之後的後續保障性問題,卻很難得到落實。畢竟真正能去工廠裏上班的並不多。而林辰暮想要的高新區,不能是那種表麵光亮,陰暗處卻到處是農民血淚,而是要真正為百姓帶來實惠。
而國家一旦認可和規範了土地流轉,那麽,他也就少了許多束縛,農民完全可以以自己的土體入股,將零散土地整合起來充分利用,比如可以種植經濟植物、開辦公廠、養殖等等,政府也才好進行合理的引導和規範,幫助他們受益。
“還有啊,下個月,粵東有個交易會,我讓人給你留了個位置,你回去準備一下,就算沒有合適的企業和產品進行推廣宣傳,也可以宣傳宣傳你們高新區嘛。別看你們那裏現在搞得不錯,可真正要和沿海比起來,還有很大的差距,可不能夜郎自大、固步自封了。”說罷,蔡元峰又遞給林辰暮一封請柬。
“謝謝蔡叔叔。”林辰暮就如獲珍寶似的將請柬收了起來。粵交會,那可是國內數一數二的貿易盛會,展位可以說是千金難求,不少地方的政府和企業擠破了頭都不見得能夠拿得到,沒想到蔡元峰卻是替想到了前麵。他腦海裏已經開始盤算起來,要如何借助這麽一個平台,將高新區及其企業更好地宣傳和推廣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