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孝良再三發問,竟然無人再回應,頓時便冷了場,就如無聲的抗議一般。
“軍人守土報國不容置疑。但是,有一點我要提醒大家,守土報國有很多種方式,包括以卵擊石,也包括保存實力,再圖大計!如果大撤退,需要吳某人背上漢奸的罵名,吳某人責無旁貸!”
幾句話的功夫,吳孝良的情緒也上來了,外人不理解他也就罷了,就連一直跟隨自己的心腹都不理解他的苦衷。李澤軍眼見吳孝良情緒激動把話都說到了這份上,這是十多年來從未有過之事,心下駭然失措,便不再堅持之前的那一番話。
“誰敢說主席是漢奸,五十七師自我以下全體將士都是漢奸!”
兩個人雖然沒有繼續對話,但會場上已經火藥味十足。在大撤退這件事上,山東軍內部出現了前所未有過的分歧,如果吳孝良處理不好,難保不會出現更大的分歧。
但好在整個會議最終得以順利結束,通過山東全體上下一致支持全中國消除分歧,團結起來一致抗日的決議。
這一天注定個不平凡的一天,無線電波傳遍大江南北,很快河南、陝西、山西紛紛通電響應,支持吳孝良提出的全國和解,一致對外的方針。
“號外,號外……吳將軍通電全國……全國和解……團結抗日……”
報童聲嘶力竭的號外之聲,若隱若現的傳入了南京蔣中正的官邸,楊永泰和敏銳的捕捉到了蔣中正微微皺眉又驟然鬆開的一瞬,便掏出自來水筆寫了個條子,推開房門交給了門外的衛士。過不多時,屋子裏清靜了,再也沒有不相幹的雜音攪亂委員長的心神。
“吳維中這是要幹什麽?是要逼宮麽?眼看著剿匪就要成功,他提出全國和解來,是要拆國民政府的台嗎?我不止一次的說過,抗日,抗日,中國目前就像一盤散沙,拿什麽去抗日?須知攘外必先安內,隻有我們足夠強大了,才能抵禦外侮!日本人在中國的土地上燒殺搶掠,實在是奇恥大辱,但如果不忍辱負重,就有可能亡國滅種!”
蔣中正越說越氣忍不住拍了桌子,楊永泰覺得火候差不多了,趕緊出言相勸。
“主座鈞鑒,吳維中貪圖一己私利,隻顧他一家一姓的聲譽,擅起戰端,給黨國帶來了重大的難以挽回的損失……”
蔣中正不耐煩的打斷了楊永泰的長篇大論,“暢卿你隻說,吳維中的通電,南京響應還是不響應!”
楊永泰暗歎一口氣,隻好實話實說:“這全國和解的通電,必須響應,否則南京政府就成了破壞團結一致對外大局的罪魁禍首,成為天下洶洶輿論的眾矢之的!”隨即他又補了一句:“吳維中用心之險惡可見一斑,偏偏南京政府隻能按照他劃下的道走下去!”
何應欽突然急匆匆推門進來,“委座,南京的學生要鬧事,現在已經往總統府方向去了,要求咱們響應通電!”
蔣中正擺擺手,似乎並未太過在意,“這等事交給警察去辦好了,警察廳辦不好,就讓警備司令部去搞,都搞不好就提頭來見我吧!”
聽了這一番話,何應欽麵顯尷尬,這叫什麽話,那不成再一次鎮壓學生嗎?到那時,南京政府可真就有人人喊打的趨勢了。但見到蔣中正在氣頭上,他也不敢多說話隻好搖搖頭歎了口氣告退出去,另想他途。
“主座,不要再猶豫了,讓白李之輩搶在咱們前頭,麵上可就不好看了!”
蔣中正坐在椅子上閉目不語,楊永泰隻好硬著頭皮繼續道:“全國和解之後,一樣也可以剿匪,不過出力的卻不是中央軍了,倭寇和吳維中都是現成的刀子!”
“哦?借刀殺人?”
蔣中正突然睜開了眼睛,眸子迸射出一團精光。
“正是!”
楊永泰侃侃而談,“吳維中現在搞什麽大撤退,陝西將會成為他經營的重點。別忘了,陝西不但有西北軍,還有東北軍,更有癡肥。他想一家獨大,必須將這幾家收拾的服服帖帖,張漢卿和楊虎成肯定不是他的對手,可這癡肥麽……”
他特意停頓了一下,強調此處的重要性。蔣中正果然來了興致,但隨即又擔憂的問道:“驅虎吞狼可以,但是南京政府同意全國和解,就不能再出爾反爾,強令吳維中剿匪!”
“主座勿憂,不用南京下令,他們自己就會打起來的。您想,陝西就那麽大的地盤,人口資源就那麽多,都想分一杯羹,不打起來才怪!而且我聽說,最近癡肥沒少在濟南給吳維中添堵,想來他也恨透了癡肥吧……”
南京國民政府的反應之快,超出了所有人的預料,就在山東通電全國的當日下午也通電響應,表示支持全國和解,團結一致對抗日本侵略軍。
開始幾日,濟南上下還充滿了興奮,但是很快他們就發現,南京政府這回卻是雷聲大雨點小,口號喊的比誰都響,不過出錢出人卻別誰都摳,最後頂在前麵的還是山東軍,蔣中正一粒糧食,一顆子彈都沒運到山東河南的看日最前線。
山東上下開始大罵蔣中正卑鄙無恥,但吳孝良卻十分理解他的心境,換了是誰被強行綁上這駕戰車,都不會心甘情願的,蔣中正隻要不在背後搞鬼就燒高香了。
不過何思源很快就捏著一張調查報告找上門來,還沒說話就一臉的嚴肅。
“調查結果出來了,黴米的源頭已經確認,確係出自何應欽之手!”
吳孝良怒不可遏,國難當頭不思報國也就罷了,還搞這些小動作,真是叔可忍,嬸忍不了。
“把這個消息刊發在濟南所有大小報刊,另外河南陝西都發過去,上海的幾大報紙也發一份過去!”
“上海的報紙可都是蔣中正的喉舌……”何思源對吳孝良信明知道上海幾大報紙都有南京政府的審核,還要把這則揭露何應欽醜聞的消息發過去,有些不解。
“發,他們發不發是他們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