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重從蕭崢嶸的話語中嗅出了一絲很不好的味道。既然北梁不準備打防守戰,那麽便隻有一中可能--反擊。北梁從來沒有放棄一統中原的意圖,但匈奴的在一旁的虎視眈眈,無疑造成了很大的麻煩。而北梁既然決定反擊,那麽肯定是要一舉將匈奴人打死打殘,確保其短時間內不會有反撲之力,而創造一個五到十年內西北安定的局麵。這樣一來,北梁便可以將所有的精力都放在對南梁的攻堅之上。所以北梁的這一番舉動,無疑是在為大舉進攻南梁做熱身運動。當然,這種舉動早就在段重的意料之中,隻要北梁還盯著南邊這塊肉,就必然會先解決一旁想要跟自己搶食的惡狼。隻不過這樣的動作來的過早了一些,有些讓段重措手不及。不過這也給段重了一個訊息,那便是北梁的皇帝對南梁皇帝的病情掌握的十分清楚。梁文帝能活多久,在段重看來,短則三五年,長則七八年,北梁此刻準備揮師匈奴,無疑是算好了提前量,給自己足夠的緩衝時間。段中摸著鼻子看著眼前這位北梁的大皇子,現在的蕭崢嶸,已經不再是三四年之前在大理的那個無心無肺的師弟了,當然這多多少少有段重言傳身教的原因,不過就眼下言,段重已經有些看不透自己這個小師弟了。而在蕭崢嶸臉上看似興奮的表情背後到底隱藏著什麽,段重更是猜測不到。唯一可以確定的是,這位皇子終於可以一展拳腳了。
從廬州到燕京有近一個月的行程,所以等段重到了燕京,已經到了四月中旬。對於廬州大營的生活,段重還是極為留戀的,巢湖的湖光山色以及大營旁邊的蘆葦蕩,都給段重留下了極為美好的回憶。然而此行走的卻是頗為匆忙,甚至臨走的時候,大皇子蕭崢嶸還用手捂著自己的腰部。這一路之上段重並沒有什麽事情做,除了跟兩位姑娘說說情話,便隻能睡覺了,而且還是自己睡…畢竟馬車上可不能胡來,外麵一大堆人盯著呢。不過這一路之上,蕭崢嶸會不時喊段重到自己的馬車上分享一下最新的收到的情報,讓段重時刻了解一下北梁軍馬的籌備情況。而正在段重乘車北上的時候,匈奴人搶掠的隊伍已經抵達了北梁的邊境線上,進入了一個例行的程序。而匈奴騎兵的高機動性注定了損失的不可避免,然而今年匈奴人的收獲或者會更多一些,因為今年邊境線上的北粱軍隊顯得極為懦弱和遲鈍,每次都是劫略完成之後才姍姍來遲。所以今年的收獲會遠高於前,這可樂壞了匈奴的將軍。而此時,段重一行的馬車卻已經改變了行進的方向,向著西北麵駛了過去。這源於蕭崢嶸一個很無稽的理由,隻因為他說了兩個字:“幫我!”而段重在經過了一翻思考之後,終於是點了點頭,答應了下來。蕭崢嶸的要求很簡單:“幫我踏平匈奴!”
這戰場之上的局勢瞬息萬變,若是先回燕京再轉戰西北,不知道會遺物多少戰機。對於蕭崢嶸而言,雖然在軍中曆練許久,但真正大規模作戰的經驗卻近乎於零,雖然有參與過對匈奴的作戰,但都是守在城池之中。大規模的對壘和攻堅戰從未參與過,對於蕭崢嶸而言,最需要的便是用戰功來證明自己是一個可以統兵帶將的人才,而不僅僅是一個武夫。而對於段重而言,之所以會答應蕭崢嶸的請求,是因為自己同樣需要用戰功和實力,為自己在北梁贏得足夠的地位、權勢和尊重。段重是一個目的性極強的人,在北梁的發展以及自己跟廖佳佳姑娘的婚禮,都需要相應的權力支持。在綿延數百裏的邊境線上,北梁便駐紮了十萬的精兵,但是麵對匈奴鐵騎無與倫比的高機動性,總是被打的措手不及,一直都處於被動挨打的地位。此次北梁在國內調集了十萬精兵,再加上邊境的十萬軍隊,統共二十萬軍隊,決心直搗黃龍,必然是要下血本的。匈奴王帳之下有四萬精兵,而左右兩位賢王帳下也各有兩完兵馬,即使算上各個部落的散兵,也統共不過十萬之數,兩方實力相差極大。然而即便如此,北梁的軍隊依然需要克服許多問題。
最為麻煩的便是確認王帳的位置。這匈奴本來就是遊牧民族,居無定所,再加上草原廣袤無比,沒有城池的功堅和大規模的營地,隻能夠一路猛進不給匈奴人任何機會,一旦被匈奴人牽住了鼻子打遊擊,便可能陷入找不到敵人的被動境地。再加上深入草原,這近二十萬大軍的後勤保障又是一個極大的問題,一旦糧草的補給線受到重大打擊,那將造成毀滅性的後果。這一些,都是需要北梁的統治者在行軍之前進行深入的思考。而既然決定動手,那麽相應的策略也應該已經製定完成。對於軍隊可能遇到的困境,也應該有了充分的準備。
在段重看來,蕭崢嶸在此次出征的大軍之中地位絕非跟他的皇子之位一樣尊貴,至多是一個偏將、裨將,可以聽一聽將軍們的戰略決策會議,但是絕對是說不上話的。畢竟即使北梁再無良將,也不會到了讓蕭崢嶸這個毫無經驗的毛頭小子上位的地步,更何況北梁向來以武力著稱。
據蕭崢嶸所言,此次出征的統兵大將為鎮軍大將軍孟超,此人乃是北梁的開國猛將,跟隨梁武帝多年,戰功無數。雖然武道修為不高僅有二段,但是統兵禦將卻是極有心得,號稱百戰不殆。隻因南北兩國對峙,一直駐紮在長江沿岸,單以戰績而言,其威名遠在南梁的輔國大將軍、江北大營都統楊禮傑大人之上。此次出征統共統帥十萬精兵,邊境之上駐紮的十萬將士也一應歸其節製。在這位將軍麵前,蕭崢嶸就得乖乖的裝孫子,畢竟這軍紀之中,可不分什麽皇子,而孟超向來以軍紀嚴明著稱。
當年蕭和和蕭諧兩兄弟鬧內訌分家的時候還出過一個典故,當時不論在在朝堂之中還是軍方,蕭和一直處於劣勢,等到先帝駕崩,兩兄弟刀劍相向,蕭和起初因為指揮不當連吃敗仗,最後將軍隊所有指揮權都交給了孟超。而有一次行軍之中梁武帝因為違反了軍紀,這孟超便直接按照軍法判了梁武帝十軍杖。這皇帝的P股自然是無人敢打的,最後孟超親自持杖,打得梁武帝三日不能下床,饒是如此,梁文帝仍然心甘受罰。也正是因為梁武帝大度能容,這才能在戰爭之中扭轉頹勢,打下了半壁江山。此事也一時成為朝中的佳話。
按照孟超的功績而言,當局當朝第一武將,但是梁武帝曾方言一日不統一江山,一日便不設一品將軍,故而孟超將軍一直是二品的鎮軍將軍,不過這朝中第一武將的地位絕對是無人能夠撼動的。此次梁武帝派遣了年逾五十的孟超將軍出馬,由此可見其下的決心之大。
而蕭崢嶸之所以急著趕往西邊邊境,便是聽聞統兵大將為孟超之後,知道自己在軍中隻能乖乖聽命,而以自己皇子的身份,孟超自然是不會讓自己涉險出戰的,所以想要撈取戰功,絕不容易。為此提前趕到西北防線之上,或許還能在孟超老將軍的大軍來臨之前立下些許戰功,讓這位老將軍刮目相看,以求謀得更好的機會。
對於蕭崢嶸的想法,段重自然是猜的很透徹,而且自己也需要蕭崢嶸立功。唯一放不下的便是素兒和廖佳佳的生命安全,畢竟在邊境之上,匈奴騎兵來無影去無蹤,並沒有絕對安全的地方可言。按照段重的想法,是想讓蕭崢嶸安排人將兩位姑娘送到燕京好生安置,自己跟蕭崢嶸去西北。然而不論是廖佳佳還是素兒都不應允,畢竟段重這一走,不知道要到了什麽時候才能歸來,對此段重也是頗為煩悶。蕭崢嶸立刻允諾說到了西北便會將兩位姑娘安排在並州郡城之中,雖然離邊境有些距離,但是探望起來會近了許多,段重這才點頭應允。
而當段重問蕭崢嶸此行的最終目的地是何處時,蕭崢嶸從懷中摸出了地圖指著一處給段重道:“朔方郡!”
這朔方郡地處河套平原之上,物產豐美,乃是一片沃土。同時也是南梁和匈奴交鋒的軍事要衝,乃是兩軍交戰的最前沿。匈奴人要掠奪糧草物資,自然是要從土地最為肥沃、距離最為近的地方下手,而河套平原,無疑滿足了所有的條件,而這朔方郡,便是北梁據守河套平原的一個堡壘。
蕭崢嶸要到戰爭的最前沿去,無疑,朔方郡就是這麽一個滿足了蕭崢嶸大皇子需求的地方。所以段重摸了摸鼻子,看著眼前這個神色堅決的皇子,歎了口氣,又緩緩的點了點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