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辨興亡第三十四(凡五章)

  貞觀初,太宗從容謂侍臣曰:"周武平紂之亂,以有天下,秦皇因周之衰,遂吞六國,其得天下不殊,祚運長短若此之相懸也?"尚書右仆射蕭瑀進曰:"紂為無道,天下苦之,故八百諸侯,不期而會。周室微,六國無罪,秦氏專任智力,吞食諸侯。平定雖同,人情則異。"太宗曰:"不然,周既克殷,務弘仁義;秦既得誌,專行詐力。非但取之有異,抑亦守之不同。祚之修短,意在茲乎!"

  貞觀二年,太宗謂黃門侍郎王珪曰:"隋開皇十四年大旱,人多饑乏。是時倉庫盈溢,竟不許賑給,乃令百姓逐糧。隋文不憐百姓而惜倉庫,比至末年,計天下儲積,得供五六十年。煬帝恃此富饒,所以奢華無道,遂致滅亡。煬帝失國,亦此之由。凡理國者,務積於人,不在盈其倉庫。古人雲:'百姓不足,君孰與足。'但使倉庫可備凶年,此外何煩儲蓄!後嗣若賢,自能保其天下;如其不肖,多積倉庫,徒益其奢侈,危亡之本也。"

  貞觀五年,太宗謂侍臣曰:"天道福善禍淫,事猶影響。昔啟人亡國來奔,隋文帝不吝粟帛,大興士眾營衛安置,乃得存立。既而彊富,子孫不思念報德,才至始華,即起兵圍煬帝於雁門。及隋國亂,又恃彊深入,遂使昔安立其國家者,身及子孫並為頡利兄弟之所屠戮,今頡利破亡,豈非背恩忘義所至也!"群臣鹹曰:"誠如聖旨。"

  貞觀九年,北蕃歸朝人奏:"突厥內大雪,人饑羊馬並死。中國人在彼者,皆入山作賊,人情大惡。"太宗謂侍臣曰:"觀古人君,行仁義,任賢良則理;行暴亂,任小人則。敗突厥所信任者,並共公等見之,略無忠正可取者。頡利複不憂百姓,恣情所為,朕以人事觀之,亦何可久矣?"魏徵進曰:"昔魏文侯問李克,諸侯誰先亡?克曰:'吳先亡。'文侯曰:'何故?'克曰:'數戰數勝,數勝則主驕,數戰則民疲,不亡何待?'頡利逢隋末中國喪亂,遂恃眾內侵,今尚不息,此其必亡之道。"太宗深然之。

  貞觀九年,太宗謂魏徵曰:"頃讀周、齊史,末代亡國之主,為惡多相類也。齊主深好奢侈,所有府庫,用之略盡,乃至關市無不稅斂。朕常謂此猶如饞人自食其肉,肉盡必死。人君賦斂不已,百姓既颺,其君亦亡,齊主即是也。然天元、齊主,若為優劣?"徵對曰:"二主亡國雖同,其行則別。齊主忄耎弱,政出多門,國無綱紀,遂至亡滅。天元性凶而強,威福在己,亡國之事,皆在其身。以此論之,齊主為劣。"

  §§卷九

  
更多

編輯推薦

1實習菜譜(農家小吃)
2鑒略妥注
3魯迅作品選
4元史演義
5道德經
6偽自由書
7北戶錄
8茶經
9長短經
10長生殿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傳習錄

    作者:【明】王守仁  

    生活休閑 【已完結】

    《傳習錄》是中國明代哲學家、宋明道學中心學一派的代表人物王守仁的語錄和論學書信。“傳習”一辭源出自《論語》中的,“傳不習乎”一語。《傳習錄》包含了王陽明的主要哲學思想,是研究王陽明思想及心學發展...

  • 鄧析子

    作者:【周】鄧析  

    生活休閑 【已完結】

    《鄧析子》分為無厚篇與轉辭篇兩篇,無厚篇所強調的是君主與臣民的共生關係,勸勉君王治國時應該以平等的心對待臣民,歸結到最後就是無厚,是民本的反映。

  • 東周列國誌

    作者:【明】馮夢龍  

    生活休閑 【已完結】

    《東周列國誌》是明末小說家馮夢龍著作的一部曆史演義小說。原版名稱是《列國誌傳》,小說由古白話寫成,主要描寫了從西周宣王時期到秦始皇統一六國這五百多年的曆史。作品中所敘述的五百多年之間,英雄輩出,...

  • 獨異誌

    作者:【唐】李亢  

    生活休閑 【已完結】

    《獨異誌》者,記世事之獨異也。自開辟以來迄於今世之經籍,耳目可見聞,神仙鬼怪,並所摭錄。然有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