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七、“鬼節”和“哭節”:焚紙錢的時序

曆史上的民俗現象中,“燒紙錢”的禮俗,不僅見於本書“以錢為道具的歲時民俗”中所說到的“寒食”、“清明”時節,還有資料可以說明,又曾經有發生於其他節令的情形。例如:

新年

光緒八年《孝感縣誌》說,“元日早起,男女肅衣冠,焚香楮錢,拜天地、家神,卑幼拜尊長,名曰‘拜年’。”以“燒紙錢”為“拜年”的禮儀之一。

《儒林外史》第二一回《冒姓字小子求名,念親戚老夫臥病》:“新年初一日,叫他到墳上燒紙錢去。”鹹豐九年《固安縣誌》:“(正月)初二日,每家於祖塋焚紙錢,行四拜禮。”這兩例則是到墳上“燒紙錢”。

光緒十年《高陵縣誌》:“正旦前夕,士民皆祭其先,先期懸紙錢於□旁,夜半祭畢,焚錢酹酒。□旁者亦焚之,酹湯酒,或即古人祭□之義也。”光緒三十四年《甘肅新通誌》引《皋蘭縣續誌》:“(正月)初旬,謁墓焚楮幣。”又引《安定縣誌》:“正月初三日夕,門前焚冥錢舉哀,謂之‘送家先’。”抄本《洮州廳誌》:“(正月)初三日,各備紙錢拜墓。”宣統二年《諸暨縣誌》:“正月具酒肴薦墓,掛紙錢於墓門,謂之‘標佰’。”

乾隆六十年《石首縣誌》又說,“三日乃焚掛門錢。”正月初三門前“燒紙錢”的禮俗,有的地方稱之為“燒門神紙”。如同治九年《長樂縣誌》:“俗於除夕縛紙錢一束,上書門神財錢等語,設座供奉,至新正初三日焚之,謂‘燒門神錢’。”又民國十一年《天門縣誌》:“至初三日子夜,燃燭於大門內,將‘除夕’所貼各處紙錢收焚,複各理職業。諺雲:‘燒了門神紙,各人尋生理。’”

上元節

民國二十一年《萬源縣誌》:“(元宵)焚門紙錢於門外,謂之‘送年’。”

二月初二日

二月二日,也有掛紙錢於墳的風俗。同治十三年《黔陽縣誌》記載:“二月二日,俗傳土地生辰。”“社前,以紙錢掛新墳,行拜掃禮,過社則止。”光緒八年《平遙縣誌》:“(二月二日)夜哭焚紙錢於門外。”

三月二十七日

光緒七年《榮河縣誌》:“(三月)二十八日,俗名‘鬼節’。今人家先一日焚冥鏹於墓錢,為先父母赴會之資。”

三月二十八日

光緒十五年《羅店鎮誌》:“(三月)二十八日為東嶽齊天聖地誕辰,士女焚香,闐塞道路。”“屆期各廟界土地司神賽會,以紙箱藏楮帛納諸宮前,堆積如山,名曰‘解天餉’。焚時迎諸神團走,又謂‘驗楮’。”

小滿

康熙二十九年《汝陽縣誌》:“小滿,掛陌上楮錢。”民國二十七年《汝陽縣誌》也有同樣的內容。這裏所說的“掛”錢,從某種角度可以說,與“燒”錢其實有非常接近的意義。

端午

前引張憲《端午詞》所謂“五色靈錢傍午燒”是其證。此外,還有另一種端午“燒紙錢”的特殊形式。據道光二十年《雲夢縣誌略》記載,當地五月端午“作龍舟迎賽”,有所謂“迎船”儀式。這種儀式,實際上是一次水上的文化遊行。“設層樓飛閣,於其脊中塑忠臣屈原、孝女曹娥及瘟神、水神各像,旁列水手十餘,妝束整齊,金鼓簫板,旗幟導龍而遊。好事者取傳奇古事扮肖人物,極其詭麗。”不久又有“送船”儀式。“數日後,以茶米、楮幣實艙中,如前儀,導送河幹焚之。曰‘送船’。”

六月六日

康熙四十九年《寧遠縣誌》:“六月六日,焚紙,獻綠豆湯於塚上。”乾隆十二年《重修靈寶縣誌》:“六月初六日,士民各赴先塋,奠茶湯,化紙錢。蓋因盛暑苦渴,亦仁孝之俗,可喜也。”乾隆五十二年《洛南縣誌》:“六月六日……間有上墳燒紙潑湯者。”道光十六年《鹹陽縣誌》:“六月六日……具果品,焚紙錢於祖先,取夏祭之義也。”

然而,道光十一年《博平縣誌》也說到“潑湯”風俗,但是時在四月,且並非“因盛暑苦渴”,也不是“夏祭”,而意在“薦新”:“四月,麥秋日,家取新麵作羹,備楮錢、酒漿以薦新於先壟然後嚐新。謂之‘潑湯’。”

中元節

宋人孟元老《東京夢華錄》卷八《中元節》:“以竹竿斫成三腳,高三五尺,上織燈窩之狀,謂之盂蘭盆。掛搭衣服冥錢在上焚之。”又陸遊《老學庵筆記》卷七:“故都殘暑不過七月中旬,俗以望日具素饌享。先織竹作盆盎狀,貯紙錢,承以一竹焚之。視盆倒所向以占氣候。”宋人陳元靚《歲時廣記》卷三〇引《歲時雜記》:“以竹一本,分為四五足,中置竹圈,謂之盂蘭盆。畫目蓮尊者之像插其上,祭畢加紙幣焚之。”

清人薑渭《七月十四日作》詩,說到為中元節“燒紙錢”進行準備的情形:“棲苴漂泊歎無根,五載羈魂繞墓門。麥飯紙錢忙料理,家家明日作中元。”乾隆二十一年《平利縣誌》:“七月十五日,各祭祖先,燒紙錢,名曰‘鬼節’。”同治四年《郟縣誌》:“(七月)望日,以灰畫地,焚紙錢,為祖考冥資。”光緒二十七年《樂清縣誌》說,“中元……人家祀先畢,束紙鏹赴寺投入坎中焚燒”,此外,“別焚紙錢於幽靜處,曰‘散紙’。”光緒三十一年《綏德州誌》:“至中元節,家家皆詣先塋燒紙錢。秋露既零,故祭祖焉。”

也有在中元節前一天或兩天“燒紙錢”的。同治七年《通山縣誌》:“(七月)十五為中元節。前一日祭祖先,焚紙錢。”同治五年《崇陽縣誌》:“先一夕,焚楮錢送之。新亡者則先二夕。”民國二十年《樂昌縣誌》:七月中元節,“是夕,自高曾以下皆奉錢包,正書某祖某考笑納,惟恐有遺忘者。”

這裏所謂“錢包”,也有稱作“包袱”的,其意不通。“包袱”的“袱”,在有的地方寫作“賻”,則合於古義。嘉慶二十一年《華陽縣誌》寫道:“十五日,俗謂之‘七月半’,人家薦時物祀先畢,以紙封寓錢焚於庭,謂之‘燒袱子’。”民國二十一年《八寨縣誌稿》說“中元燒包”禮俗,又說,“其焚賻,多先於十三、十四夜行之。”

七月三十日

乾隆五十三年《婁縣誌》:“(七月)是月晦,寺塔燃燈,緇流作白蓮船,鄉人競投寓錢於中,祈往生西方,夕作梵事而焚之。”嘉慶二十二年《鬆江府誌》:“(七月)若月晦值大盡日(俗謂‘地藏開眼’),僧人以紙造為白蓮船,鄉人或以錢、米、絮、楮少許寄紙船中,祈生西方,夕作梵事而焚之。”光緒五年《青浦縣誌》:“(七月)晦,為地藏誕辰,值大盡,俗為‘地藏開眼’,僧以紙造白蓮船,鄉人或以錢、米、絮、楮少許寄紙船中焚之。”光緒十七年《楓涇小誌》又記載:“七月三十日,地藏誕,往定慧寺進香,或以冥鏹焚庫中,曰‘納錠’。”光緒三十四年《嘉興縣誌》:“(七月)晦日為地藏王誕辰,婦女各以紙鏹往寺觀焚之。”

十月初一

嘉慶十九年《漢南續修府誌》:“十月朔,各祀祖,但焚紙錢於門外。”嘉慶二十三年《定邊縣誌》:“十月初一日,曰‘寒衣節’,裏晚皆用紙卷、紙錢焚於門外,以送祖先、亡者。”光緒二年《興平縣誌》:“十月朔,祭先祖,焚紙家門。”光緒九年《孝義廳誌》:“十月初一日,土著人具酒醴、紙錢於先祖墓前祭掃。”光緒三十四年《甘肅新通誌》引《洮州廳誌》:“孟冬朔,焚寒衣、紙錢於門外,雲‘招魂’。”又引《成縣新誌》:“十月朔,焚楮幣象金於墓,謂之‘送寒衣’。”又引《敦煌縣誌》:“十月朔,舁城隍神像出城至厲壇,多焚楮錢。家有客死他鄉者,焚楮錢,祭奠於門外。”

冬至

嘉慶二十三年《定邊縣誌》:“十一月冬至節……至晚,於門外焚紙錁。”

臘月二十四

宋孟元老《東京夢華錄》卷一〇《十二月》寫道:“二十四日交年,都人至夜請僧道看經,借酒果送神,燒合家替代紙錢。”陳元靚《歲時廣記》卷三九引《歲時雜記》:“舊俗以七祀及百神,每歲十二月二十四日,新舊更易,皆焚紙幣,誦道佛經咒,以送故迎新,而為禳祈雲。”範成大詩《臘月村田樂府十首》中的《祭灶詞》寫道:“古傳臘月二十四,灶君朝天欲言事。雲車風馬小留連,家有杯盤豐典祀。豬頭爛熟雙魚鮮,豆炒甘鬆粉餌團。男兒酌獻女兒避,酬酒燒錢灶君喜。婢子鬥爭君莫聞,貓犬觸穢君莫嗔。送君醉飽登天門,杓長杓短勿複雲,乞取利市歸來分。”其中“酬酒燒錢灶君喜”句特別值得注意。似乎臘月二十四燒紙錢的意義,是送灶君朝天。

除夕

嘉慶二十三年《定邊縣誌》:“除夕之前,皆出外,以紙錢祭墓。”光緒三十一年《蒲城縣新誌》:“除夕……焚紙幣。”抄本《洮州廳誌》:“(除夕)備紙錢,迎神於村外,俗謂之‘接家親’。”民國四年《漢口小誌》說,“(十二月)三十日為除日,自二十四至今日皆可祀先祖,俗名‘過年’,家家焚紙錢。”

“燒紙錢”禮俗,在地方民俗形式中,以年度計,可能演用的密度相當之大。前引《太平廣記》卷三八四引《河東記下》“許琛”故事,有“常於月晦歲暮焚紙錢以報之”的說法。又如清人顧祿《清嘉錄》卷三“過節”條寫道:“家祭以清明、七月半、十月朔為‘鬼節’”,“燒紙焚錠,亦‘鬼節’為盛。”乾隆七年《武清縣誌》說:“民間於新節元旦、清明、七月望日、十月朔日、冬至、除歲各祭祖先”,“焚燒楮錢。”乾隆十九年《廣靈縣誌》也寫道:“正月初五、十六,七月十五,十月初一,冬至等日,定更後,合邑婦女皆出大門外燒楮,哭聲震天,更餘乃止,名曰‘哭節’。”光緒八年《平遙縣誌》寫道:

正月二十日,夜設祭……二十五日,夜設祭。

二月初二日,午祭天地,夜哭焚紙錢於門外。

三月寒食日,不舉火,祭祖先於墓。

五月端陽……夜哭於門。

六月初六日,夜哭於門外。二十四日,夜哭於門外。

七月十五日……夜哭於門外。

九月重陽……夜哭於門外。

十月初一日,夜焚紙錢、寒衣,哭於門外。

十一月冬至……夜焚紙錢,哭於門外。

十二月除日……夜哭於門外。

凡哭者皆係婦人,名曰“鬼節”。謂是日亡人來,故哭耳。

平遙的所謂“鬼節”和廣靈的所謂“哭節”可以進行比較分析。

這種情形,各地或有不同。光緒二十四年《灤州誌》說,“(正月)初二、三日必詣墓焚紙錢,謂之‘上墳’。”民國二十六年《灤縣誌》中《歲時民俗·正月》條下則說:“除日,家家詣墓行禮,焚紙錢,謂之‘上墳’。”似乎同一地方在不同的時期具體的禮俗也會有所變化。

在喪葬活動中以“燒紙錢”作為文化象征的情形,還有所謂“領魂紙”等。如民國二十年《天津誌略》關於喪禮,就有“焚紙錁,曰‘領魂紙’”的說法。
更多

編輯推薦

1中國股民、基民常備手冊
2拿起來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澤
5周秦漢唐文明簡本
6從日記到作文
7西安古鎮
8共產國際和中國革命的關係
9曆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倫...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護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共收入論文41篇,分7個欄目,即考古學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遺址調查報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護修複技術、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戰損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結】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國古代皇家禮儀

    作者:孫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內容包括尊君肅臣話朝儀;演軍用兵禮儀;尊長敬老禮儀;尊崇備至的皇親國戚禮儀;任官禮儀;交聘禮儀等十個部分。

  • 中國古代喪葬習俗

    作者:周蘇平  

    科普教育 【已完結】

    該書勾勒了古代喪葬習俗的主要內容,包括繁縟的喪儀、喪服與守孝、追悼亡靈的祭祀、等級鮮明的墓葬製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