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四、其他錢戲

卓錢鍋子

在一定距離之外,遠擲銅錢,令錢穿準確套於植立於地的鐵條上,這種遊戲,稱作“卓錢鍋子”。

唐無名氏《仙傳拾遺》中有“韓愈外甥”條,說到這種遊藝形式:

問其所長,雲善卓錢鍋子。試令為之。植一鐵條尺餘,百步內卓三百六十錢,一一穿之,無差失者。

植於地上穿錢的鐵條,稱作“錢鍋子”。

甲骨文的“卓”字,像以捕鳥器“畢”罩鳥之形狀,上為一簡化的鳥字,下為“畢”形。“卓錢鍋子”的遊戲之所以稱“卓”,或許是取“卓”字的這一古義。

打金錢

唐人司空圖《遊仙二首》其一寫道:

蛾眉新畫覺嬋娟,鬥走將花阿母邊。

仙曲教成慵不理,玉階相簇打金錢。

其中“玉階相簇打金錢”,顯然是一種遊藝形式。又如趙光遠《詠手二首》其二:

撚玉搓瓊軟複圓,綠窗誰見上琴弦。

慢籠彩筆閑書字,斜指瑤階笑打錢。

爐麵試香添麝炷,舌頭輕點貼金鈿。

象床珍簟宮棋除,拈定文楸佔角邊。

所謂“斜指瑤階笑打錢”,也說到這種遊戲。司空圖詩“玉階”,趙光遠詩“瑤階”,看來“打錢”的遊戲,要借助“階”的場地條件。

韋莊有《長安清明》詩,其中寫道:“早是傷春夢雨天,可堪芳草更芊芊。內官初賜清明火,上相閑分白打錢。紫陌亂嘶紅叱撥,綠楊高映畫秋千。遊人記得承平事,暗喜風光似昔年。”這裏所說的“上相閑分白打錢”,不知是否也與“打錢”遊戲有關。明代學者楊慎以為是宮中遊戲:“白打錢,戲名。王建詩:‘寒食內人嚐白打,庫中先散與金錢。’韋莊詩:‘內官初賜清明火,上相閑分白打錢。’”

民國《定番縣鄉土教材調查報告》在關於“賭博”的內容中,談到“三錢打拾叁”的遊戲,又有“用三個銅元在地下擲”的解釋。然而何以稱為“打拾叁”,卻並沒有說明。

撇泥錢

明人劉侗、於奕正在《帝京景物略》一書的《春場》中記載,京師地方春三月時,民間流行“撇泥錢”遊戲。“是月,小兒以錢泥夾,穿而幹之,剔錢,泥片片錢狀,字幕備具,曰‘泥錢’。畫為方城,兒置一泥錢城中,曰‘卯’。兒拈一泥錢遠擲之,曰‘撇’。出城則負,中則勝。不中而指杈相及,亦勝。指不及而猶城中,則‘撇’者為‘卯’。其勝負也,以泥錢。別有‘挑’用葦,‘繃’用指者,與‘撇’略同。有‘撇’用泥丸者,與錢略同,而其畫城廓遠。”

金錢擲地

明人彭孫貽《人日詞》有這樣一首:“未到燈時已鬧春,細腰羌鼓跳花神。金錢擲地教兒弄,卻憶魯經卜遠人。”這種兒童遊戲,似乎與“卜遠人”的擲錢形式相近,但是性質卻不相同。

龜背戲

柳宗元有《龜背戲》詩,詩題稱“戲”,詩句稱“技”,實際上也是一種遊藝形式:

長安新技出宮掖,喧喧初遍王侯宅。

玉盤滴瀝黃金錢,皎如文龜麗秋天。

八方定位開神卦,六甲離離齊上下。

投變轉動玄機卑,星流霞破相參差。

四分五裂勢未已,出無入有誰能知。

乍驚散漫無處所,須臾羅列已如故。

徒言萬事有盈虛,終朝一擲知勝負。

修門象棋不複貴,魏宮妝奩世所棄。

豈如瑞質耀奇文,願持千歲壽吾君。

廟堂巾笥非餘慕,錢刀兒女徒紛紛。

《柳河東集》卷四三《古今詩二》這首詩題下有宋人韓醇注:“其製不可詳。觀詩意,乃亦博棋之類爾。”

選仙錢

宋人王珪《宮詞》有說到“選仙”錢戲的詩句:“盡日閑窗賭選仙,小娃爭覓到盆錢。上籌須占蓬萊島,一擲乘鸞出洞天。”可知遊戲的形式是“擲”。

馬錢

又稱“打馬格錢”。《事物紺珠》介紹了這種遊戲的形式:“打馬用銅錢或牙角為錢樣,共五十四枚,上刻良馬,布圖四麵,以骰子擲打之。”錢上一般鑄有馬形馬名,或鑄有騎馬將軍及將軍之名。李清照曾經稱這種遊戲是“小道之上流”,“深閨之雅戲”。

摜錢

民國二十四年《重修鎮原縣誌》說到民間兒童“摜錢”之戲:“摜錢,此兒童之戲具也。其法,以舊製錢數文平攤掌心,擲於石上以漫多者勝。”

揕錢

民國二十四年《重修鎮原縣誌》又引《舊唐書·柳仲郢傳》說到,寧夏有揕錢之戲,論遠近,不論字漫,擊中者勝。而我們看到的《舊唐書·柳仲郢傳》中,並沒有這段文字。大約出處有誤,但是這種民間遊戲應當是存在的。

撚錢

蔡絛《鐵圍山叢談》卷一說到這樣一則故事:“慈聖光獻曹後……其在父母家時,與群女共為撚錢之戲。而後一錢輒獨旋轉盤中,凡三日止。”“撚錢”遊戲,有可能是令錢旋轉,以時間長者為勝。

以錢為韉

毽子,是一種民間普及的兒童遊戲用具。通常以布包紮錢幣,裝插雞毛。遊戲時,用腳連續上踢,不使落地。同治九年《長樂縣誌》又說到當時“打韉子”遊戲的形式:“正月內,兒童以雞毛一束,銅錢一枚,剪牛皮作錢形,以線縛緊,用板接之,爭相接取,謂‘打韉子’。田泰鬥《竹枝詞》:‘韉子紛爭打場前,一聲畫板響金錢。拜年客去呼兒挽,猶自嬌癡麵向天。’”這種“打韉子”遊戲,或許類似後來的板羽球運動。民國四年《甕安縣誌》寫道,“過年之樂,昔亦有秋千、擊球、踢毽(以雞毛縫銅錢為之者)、鑼鼓等具。”

秋千係錢

民國三十年《濰縣誌稿》說,三月,小兒女有“秋千之戲”。“又於秋千柱頂上懸一小旗,並係以錢。則有多數勇健少年猱飛而上,作猴兒坐殿、鴨鴨浮水、童子拜觀音種種把戲,謂之‘打故事’,捷足者得拔旗,攜錢以歸。”

飛錢

民國十一年《杭州府誌》引《西湖遊覽誌餘》記述,清明時節,“傾城上塚”,所謂“彩裝傀儡、蓮船戰馬”諸戲,“往往成市”。“外方優妓歌吹覓錢者,水陸有之。”諸種遊藝形式中,有“飛錢”之戲:“蘇堤一帶桃李陰濃,紅翠間錯。走索驃騎,飛錢拋鈸,踢木散沙,吞刀火躍圈,斤鬥舞盤及諸色禽蟲之戲,紛然叢集。”所謂“飛錢拋鈸”的具體形式未能明了,然而作為一種民間雜技表演項目,卻是確實無疑的。

散錢行

《武林舊事》卷二有“舞隊”條,列有所謂“大小全棚傀儡”,稱“其品甚夥,不可悉數”。所列計70種,其中有“散錢行”,顯然也是與“錢”有關的民間遊藝形式。

此外,《酉陽雜俎》卷五《詭習》有這樣一則關於馬上奇技的文字:“建中初,有河北軍將姓夏者,彎弓數百斤。嚐於毬場中,累錢十餘,走馬以擊鞠杖擊之,一擊一錢,飛起六七丈,其妙如此。”這是一種特技表演,並不是民間普及的遊戲,但是也可以作為體現“錢”在民俗生活中之地位的一例。

又如歐陽修《歸田錄》卷一記述的著名的“賣油翁”故事:“陳康肅公堯谘善射,當世無雙,公亦以此自矜。嚐射於家圃,有賣油翁釋擔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見其發矢十中八九,但微頷之。康肅問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無他,但手熟爾。’康肅忿然曰:‘爾安敢輕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蘆置於地,以錢覆其口,徐以杓酌油瀝之,自錢孔入而錢不濕,因曰:‘我亦無他,惟手熟爾。’康肅笑而遣之。此則莊生所謂‘解牛’‘3輪’者何異。”這一以“錢”為巧技的故事,同樣有益於說明“錢”在流通領域之外的特殊的文化意義。
更多

編輯推薦

1中國股民、基民常備手冊
2拿起來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澤
5周秦漢唐文明簡本
6從日記到作文
7西安古鎮
8共產國際和中國革命的關係
9曆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倫...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護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共收入論文41篇,分7個欄目,即考古學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遺址調查報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護修複技術、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戰損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結】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國古代皇家禮儀

    作者:孫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內容包括尊君肅臣話朝儀;演軍用兵禮儀;尊長敬老禮儀;尊崇備至的皇親國戚禮儀;任官禮儀;交聘禮儀等十個部分。

  • 中國古代喪葬習俗

    作者:周蘇平  

    科普教育 【已完結】

    該書勾勒了古代喪葬習俗的主要內容,包括繁縟的喪儀、喪服與守孝、追悼亡靈的祭祀、等級鮮明的墓葬製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