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病例介紹
郭某,15歲,女孩,初三學生,因怕考試8個月來診。
8個月前,一次數學階段測驗,患兒考了60多分,受母親嚴厲批評,認為她不好好學習,說如果考不上大學既沒有前途又對不起母親。之後又遇一次階段測驗,孩子特別緊張,翻開試題時手抖心慌,出冷汗,看不懂題意,異常恐懼,當場哭泣。由於不能堅持考試而被同學送回家休息。第二天沒有到校,因為怕考試,孩子當時既想上學又怕上學。經多方勸說後複學,但每逢考試就心慌、腹痛、腹瀉,難進考場,非常痛苦,平時一切正常。
父親是公務員,性格外向,夫妻關係長期不和,對女兒話少,有時關心一下女兒的學習成績。母親性格內向,柔弱,兩個月前下崗,最近開始做鍾點工(打掃衛生等),曾患抑鬱症住院治療。一年前父母大吵大鬧要離婚,當時母親流著淚對女兒說:“一定要考上大學,早點離開這個家,你才有前途。”
患兒一胎一產,足月順產,獨生女,體格發育正常。3歲前由外祖母撫養,3歲進全托幼兒園,7歲上小學,學習一貫自覺認真,成績保持上遊或中上遊。個性外向,好勝,獨立性強,愛交朋友。但與父母溝通少,同情母親,說母親活得太累了。
體格檢查:發育良好,無軀體和神經係統異常體征。
精神檢查:神誌清,問答切題,檢查合作。思維邏輯正常。情緒輕度煩躁,對前途擔憂,希望能找到一種使自己考試不害怕的方法。
心理測試:瑞文測驗智商為114;90項症狀清單顯示恐懼、焦慮、抑鬱、敵對等因子分明顯升高;考試焦慮量表為嚴重程度。
二、臨床診斷:考試焦慮症
診斷依據:典型的臨床表現及心理測驗結果。由於沒有出現考試回避症狀,所以仍診斷為考試焦慮症。
三、案例分析
(1)期望過高。焦慮症患者比較追求完美,往往對自己有著極高的標準,在成長過程中,常對自己有不適當的要求。這與父母自幼對他們的教育和期望有關。一般父母對孩子期望很多,又恐嚇孩子,如果他們達不到這些期望,就得不到父母的認同和關愛。這樣的孩子如本例,郭某父母多年來把家庭的希望、自己的理想,全寄托在女兒身上。尤其是母親,視家庭為牢籠,要女兒“考上大學,早點離開這個家”,這讓孩子深感緊張和恐懼,怕自己一旦考不上大學,會無法麵對自己和父母,更怕因此而產生家庭的不幸。
(2)缺乏安全感。家庭不和,父母經常吵鬧離婚,孩子缺乏安全感,內心敏感,脆弱,遇事易產生焦慮,甚至退縮。
(3)臨床症狀。考試焦慮症是一種發生在考場這一特定環境中的情緒狀態,影響考試成績,是急性焦慮之一。主要有幾種情緒體驗:其一是驚恐,患兒入考場,就開始極度不安,有一種說不清的恐懼感和難受感。但它不是真正的恐懼,因為沒有明確的恐懼對象。其二是緊張。患兒內心緊張,躁動不安,靜不下心,易激怒。其三是憂慮。患兒每次考試憂心忡忡,唉聲歎氣,總擔心後果不佳。怕考題超出自己複習重點或複習範圍。其四是惶恐。考前幾天如熱鍋上的螞蟻,坐立不安,不知幹什麽事才好。臨到考試,上述幾種體驗加深,可出現驚恐發作,這是一種說不出的恐懼感,好像馬上要麵臨死亡一樣,也可出現嘔吐、腹瀉等軀體症狀。
四、治療與幹預
(1)現場應對。首先進行深呼吸,同時默念:“現在必須鎮靜!鎮靜!”約2~3分鍾後可選擇一些會做的題開始做題,然後逐漸過渡到正常狀態。
(2)鬆弛訓練。常用的是“漸進性肌肉放鬆訓練”。此訓練要求患者想象一些會令人愉快、放鬆的情景。同時伴以言語指導的暗示,最後使肌肉高度鬆弛,隨之緊張情緒得以緩解。其指導常用語是“請坐好,盡量能讓自己舒適,放鬆,想象你是在……現在,首先握緊你的右手,握得緊緊的,並體會緊張的感覺,請繼續握緊拳頭,體會右手和右臂的緊張。現在,請放鬆右手,體會放鬆的感覺……現在,你的左手也同樣地做一遍”。以同樣的方法放鬆麵、頸、項和上背部,然後是胸、腹和下背部,接著是大腿、小腿,最後全身放鬆。
(3)家庭治療。治療的目標,是促使家庭關係模式發生變化,要增加輕鬆感。如這個案例,我們設法讓父親生活重心向家庭移動,增加夫妻交流;讓父母增強自信心和獨立性,建立夫妻交流良性循環,減少夫妻間負性交流,改善家庭氣氛,讓女兒卸下不應該由她擔負的家庭責任,自主地選擇她自己想走的路。
(4)藥物治療。小劑量心得安臨考前半小時服用,有時對中度焦慮有效,且不影響思維能力,但對嚴重焦慮,需用阿普唑化等抗焦慮藥物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