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問題是一種尚未達到心理疾病的不健康的心理現象和心理傾向。心理問題可分為一般心理問題和嚴重心理問題,中學生最易發生的是一般心理問題,少數學生可能發生嚴重心理問題。
一、一般心理問題的特點
(1)近期發生的;
(2)情緒痛苦等消極反應不十分強烈;
(3)心理不健康的內容尚未影響當事人的全部生活;
(4)能找到問題發生的原因;
(5)個人智力、思維活動正常;
(6)個人人格無明顯異常。
二、中學生一般心理問題的表現
(1)與認知和學習有關的心理問題:學習動機不足、學習動機過強、厭學、考試焦慮、注意力問題、記憶力減退、學習方法不當、學習困難、學習心理倦怠等。
(2)情緒問題:情緒低落、冷漠、暴躁、無端心煩、衝動、狂熱、急躁、壓抑感、波動大,過度緊張、恐懼或抑鬱,性煩惱增加等。
(3)意誌問題:盲目衝動、膽小怯懦、優柔寡斷、缺乏自控等。
(4)人格問題:自我中心傾向、自卑、狂妄、自戀、依賴、自理能力差、孤僻不合群、性格狹隘小心眼、好猜疑、嫉妒、人格倒退、性別心理發展偏向等。
(5)人際交往問題:交往困難、交往欲望缺乏、交往中傷害他人、交往中受挫而痛苦、人際敏感、不良交友、關係糾葛、參與消極小團體、兩性交往問題(封閉或過度交往)等。
(6)行為問題:厭學逃課、離家出走、考試作弊、作息無常、不良飲食習慣、過度休閑、過度消費、過度使用手機、性行為失範、吸煙、喝酒、迷信、攻擊欺侮同伴、說粗話、交通違規、亂扔垃圾、亂寫亂畫等。
三、嚴重心理問題的特點
(1)本人經曆了強烈的刺激性事件;
(2)心理行為反常;
(3)不良情緒強烈;
(4)不健康心理已影響到本人生活其他方麵;
(5)出現軀體症狀;
(6)體檢找不出生理損害原因。
四、中學生嚴重心理問題的表現
(1)明顯的焦慮、抑鬱、恐懼等不良情緒困擾;
(2)退縮性性格和行為;
(3)強迫性行為;
(4)物質或精神依賴(以上網或成癮者居多);
(5)自殺念頭或行為;
(6)軀體化症狀(如由心理壓力、心理問題引發的頭痛、頭昏、消化紊亂、月經不調、飲食或睡眠障礙等);
(7)失眠;
(8)神經性厭食或貪食等。
此外,極個別中學生也有可能發生心理疾病,如神經症、人格障礙、性心理障礙、精神病等。
作為中學生家長的責任是:及時發現孩子的心理問題並幫助孩子加以克服,自己解決不了的,要找心理谘詢師或心理醫生,千萬不要忽視和輕視這類問題,尤其要防止把孩子的心理問題當成思想道德問題去批評、責難,這樣做不僅無濟於事,反而會事與願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