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128 什麽是兒童強迫症

  一、概念和症狀

  所謂強迫症是一種明知不必要,但又無法擺脫,反複呈現的觀念、情緒或行為。在兒童期,強迫行為多於強迫觀念,年齡越小這種傾向越明顯,本症多見於10~12歲的兒童,患兒智力大多正常。一個正常的兒童,在他發育的早期,也可能有輕度的強迫性行為。如有的孩子走路時,喜歡用手撫摸路邊的電線杆;有的孩子走路時,喜歡用腳踢小石子;有的孩子愛反複地計算窗欄或晾台欄杆的數目等等。這類行為不伴任何情緒障礙,而且會隨年齡的增長而消失。

  一個有強迫症的兒童,除此以外還常有其他強迫性症狀,如強迫意向、強迫觀念、強迫情緒等。其症狀表現也多種多樣:如強迫計數,反複數天花板上吊燈的數目,反複數圖書上人物的多少,強迫計數自己走了多少步路等;有的表現為強迫洗手,強迫自己反複檢查門窗是否關好了,反複檢查作業是否做對了。睡覺時,反複檢查衣服鞋襪是否放得整整齊齊等;有的患兒表現為儀式性動作,如要求自己上樓梯必須一步跨兩級,走路必須走兩步停一下。這類患兒,如不讓他重複這些動作,他們反而會感到焦慮不安,甚至發脾氣。如果讓他們反複進行這些動作,患兒並不像成年的強迫症患者那樣,有明顯的內心矛盾和焦慮不安。

  一般來說,患兒對自己的強迫行為並不感到苦惱和傷心,隻不過是刻板地重複這些行為而已。一般來講,兒童的先天素質、性格基礎、父母不良性格的影響、教育方法不當等,均與兒童強迫症病的發生有關。患兒病前常有過於嚴肅、拘謹、膽小、呆板、好思考、不活潑的表現。患兒的父母也常有膽小怕事,過分謹慎和拘謹,缺乏自信心,遇事遲疑不決,事後反複檢查,過於克製自己,呆板,缺乏興趣愛好等不良性格特征。父母對孩子過於苛求,如對清潔衛生過分要求,對生活刻板規矩等,也可能是誘發本症的原因。孩子嚴重的疾病、外傷,突然嚴懲的精神創傷,或長期處於過度的精神緊張狀態,精神負擔過重等,均可成為誘發因素,促使症狀出現。

  二、原因和發生機製

  現代學者認為強迫症是一種多基因遺傳性疾病,主要涉及大腦皮層——皮質下核群——丘腦神經環路出現障礙,與豆狀核5-羥色胺和屏狀核多巴胺代償失調有關。另外,本病與心理行為因素有密切的關係,強迫症患兒總是要使自身或周圍環境保持某種固定的模式,他們注重細節,力求準確完美,總有“不安全”或“無把握”的感覺,在長期慢性的緊張壓力下(如學習負擔過重、過分關注學習成績、父母長期爭吵、經常受到責罵、家教嚴厲、管束較多等),或在突然受刺激時(如突然的驚嚇、意外事放、親人死亡、嚴重受挫事件等),心理失衡,內心緊張、焦慮和恐懼,因而反複思考和檢查自己的言行和應付辦法,逐漸出現強迫症狀。有強迫觀念的兒童,常會出現強迫動作,以消除或減輕內心焦慮和恐懼的感覺。症狀常隨精神壓力大小而時輕時重。

  三、治療與幹預

  1.兒童強迫症的藥物治療。藥物治療是治療強迫症的主要方法和途徑,隨著對疾病了解的深入,藥物治療已經成為主要治療方法。可用氯丙咪嗪和氟西汀等藥物治療,療程至少在6個月至3年。但需在醫生指導下應用,切忌濫用藥。

  2.兒童強迫症的心理行為治療。通過反複訓練和實踐,主動矯正那些令人苦惱的觀念、意向或行為,治療中應注意以下幾點:

  (1)樹立信心。對於有強迫症的兒童,家長要幫助他們自覺認識和克服自己的性格弱點,指導孩子處理問題要當機立斷,幫助他們出主意,想辦法,克服遇事猶豫不決的弱點,讓孩子了解人的一生中必然要遇到各種各樣的事情,不可能對每一件事情都處理得那麽合適與周全,出現一些問題是在所難免的;鼓勵孩子對自己要有正確的評價,應該看到自己的力量,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多方創造條件,讓孩子獲得成功,幫助孩子提高自信心;注意豐富孩子的業餘生活,分散孩子的注意力,以減少他們不必要的疑慮。

  (2)意念訓練。兒童出現不可克製的強迫現象時,家長要幫助兒童用意念努力對抗強迫現象,使緊張恐懼的心情放鬆,並告訴兒童這種行為沒有任何意義,並分散兒童的注意力。當然,做到這點是非常不容易的,要有毅力,經過反複訓練,多數兒童的強迫現象才會逐步消失。

  (3)行為療法。對單純用意念不能對抗的強迫現象,可以采用“行為對抗療法”幫助矯正。對抗療法基本上是一種操作性條件反射過程,把對抗刺激與強迫行為反複多次結合,形成一種新的條件反射,使之與原來的強迫行為相對抗,消除原有的錯誤行為。

  具體做法是:叮囑兒童右手腕上套進用三股皮筋組成的橡皮圈,一旦出現不可克製的強迫現象時,如反複計數、反複檢查等,立即拉彈右手腕上的橡皮圈,以對抗強迫現象,橡皮圈的拉彈力量以手腕皮膚稍有疼痛感為宜,同時計數拉彈次數及強迫現象持續的時間。剛開始時需要拉20~30次,才能對抗強迫現象。經過一段時間的反複訓練,當拉彈橡皮圈3~5次能對抗強迫現象的時候,橡皮圈就可以脫掉,以後再出現強迫現象,就立即能想到手腕上橡皮圈的對抗力量,用自己的意念就能消退強迫欲念。

  (4)培養愛好。家長要鼓勵強迫症患兒多參加集體活動,多與外界接觸,培養孩子多方麵的興趣愛好,如唱歌、跳舞、聽音樂、打球、跑步等,以建立新的大腦興奮灶去抑製強迫症狀的興奮灶,轉移對強迫症狀的高度注意力,這樣可大大促進病情的恢複。

  (5)糾正父母的不良性格。如果強迫症患兒的父母有性格偏異,如特別愛清潔,過分謹慎,過於刻板,優柔寡斷,遲疑不決等,要予以糾正,否則會影響患兒強迫症狀的康複,並且不利於孩子以後的心理發展,這一點甚為重要。

  
更多

編輯推薦

1中國股民、基民常備手冊
2拿起來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澤
5周秦漢唐文明簡本
6從日記到作文
7西安古鎮
8共產國際和中國革命的關係
9曆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倫...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護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共收入論文41篇,分7個欄目,即考古學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遺址調查報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護修複技術、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戰損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結】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國古代皇家禮儀

    作者:孫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內容包括尊君肅臣話朝儀;演軍用兵禮儀;尊長敬老禮儀;尊崇備至的皇親國戚禮儀;任官禮儀;交聘禮儀等十個部分。

  • 中國古代喪葬習俗

    作者:周蘇平  

    科普教育 【已完結】

    該書勾勒了古代喪葬習俗的主要內容,包括繁縟的喪儀、喪服與守孝、追悼亡靈的祭祀、等級鮮明的墓葬製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