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反心理是一種反常的情感體驗和行為傾向。通俗講,就是你要他這樣幹,他偏偏要那樣幹的一種傾向。逆反心理產生的原因和對待方法有以下幾個方麵:
一、少一些嘮叨
家長就同一事情對孩子重複要求過多,或者家長布置的作業經常過量,孩子產生反感,這叫超限逆反。因此,教育子女切忌過分嘮叨,作業也不能加碼太重。
二、多一些尊重
家中來客,或在孩子的同學麵前不能講孩子的缺點。否則,會產生情景逆反。當孩子的自尊心受到損傷,他會對本來能接受的東西反而拒絕接受。
三、言教身教一致
家長對自己應嚴格要求。當身教與言教不符時,對孩子會產生信度逆反,即對家長持不信任態度。
四、明理
家長教育子女要講明道理,不能一味采取禁止的態度。越是禁止這不準幹,那不準幹,越會產生因果逆反。
五、全麵客觀地評價
家長分析子女問題產生的原因時,切忌歸罪於某一點,應作全麵的分析。否則,就會產生投射逆反。
六、適度控製
家長對子女的獨立自主意識應予尊重。如果過於控製其行為,他們會故意去做與要求相反的事,形成自主逆反。
七、多一些正確評價
對子女的評價,要先講優點,並充分擴大其優點,然後指出某些缺點。若隻講缺點,就會引起評價逆反。
八、合理要求
有些家長要求孩子好好學習,將來光宗耀祖,孩子發現家長的自私心理時會產生心理對抗。這是一種歸因逆反。
九、冷處理
當家長與子女情緒對立時,要采取“冷處理”的教育方法。急於求成,反而會造成期望逆反。
§§第六部分 小學生的心理疾病與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