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中,我們常見到孩子們尤其是獨生子女做事不是虎頭蛇尾,就是半途而廢,不能善始善終。對此,家長不可視而不見或遷就放任。
一般來講,做事不能有頭有尾的孩子,往往心理比較脆弱,意誌力較差,情緒不穩,注意力也不太集中和長久。從整體上看,這樣的孩子自立自理的習慣少,能力也差。由於孩子做事很少成功,養成自信心不足,甚至嚴重的自卑感,或馬馬虎虎,對人對事都抱一種不在乎的無所謂態度。
我們應怎樣教育孩子做事不半途而廢呢?
一、父母要做好表率
父母首先要做事完完整整,不半途而廢,並注意讓孩子模仿,同時經常提醒孩子,注意父母做事是怎樣堅持到底的。
二、父母要培養孩子的意誌力和好勝心
對於意誌力差和好勝心不強的孩子,家長應注意激勵培養他。孩子有了較強的意誌力,有了不甘落後的好勝心,那麽做事就有了驅動力,從而也會想法做完一件事。
三、父母要指導監督孩子做事
在孩子做事的全過程中,父母在關鍵時刻要給予指導和提示,這不是代替而是幫助孩子想辦法,以防孩子碰到解決不了的問題時灰心喪氣。當孩子想不出辦法又不願去想,有偷懶或依賴父母的跡象時,父母不可給予替代,而應注意說服鼓勵。必要時給以批評並監督孩子獨立地做完某件事。這樣長期堅持下去,孩子的能力提高了,習慣養成了,做事也不再半途而廢了。
四、父母讓孩子做事時,應注意適合孩子的實際水平
對孩子的要求如果過高,孩子盡最大能力亦不能成功,他就會傷心失望。連續幾件這樣的事就很可能使孩子不再去想,不願去做,而喪失自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