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競爭才會有進步、有發展,對個人、集體、國家都是如此。因此,要使孩子成為生活的強者,就必須培養競爭意識,當然,同時也不能忽略合作意識的培養。
一、引導孩子自己與自己比較,有戰勝自我、超越自我的決心
一味追求擊敗別人,打低對手的人,易造成不良的人際衝突,不利合作精神形成,是一種狹隘的意識,同時,一山更比一山高,總追求勝過別人,當有失敗的體驗,就不能承受,久而久之,影響心理健康。因此,應多引導孩子與自己比較,從實際出發,根據各人的基礎,不斷取得進步,與自己的惰性作鬥爭,與困難作鬥爭,不斷超越自我。
二、鼓勵孩子參與集體競賽
以班、組為單位的智力競賽、體育比賽等,是一種集體競爭行動,要求每個人既要發揮最大的潛能,又要互相合作協調,使整體“作戰”成功。目標是既要戰勝對方,但又不能損害對方,孩子從中可學到應有的競爭原則,如公正、平等,從而促進孩子良好競爭意識的形成。
三、教育孩子正確對待競爭中的成功與失敗
有競爭的存在,必然有成功,也肯定有失敗,家長要讓孩子認識到成功時,要想到一山更比一山高的道理,終點永遠在前麵;失敗時,也別以為世界末日到了,關鍵是找出失敗的原因、努力的方向。勝利時洋洋得意,失敗時垂頭喪氣都是缺乏良好競爭意識的表現。
四、鼓勵孩子通過各種課外活動學會競爭
鼓勵、引導孩子通過閱讀課外資料,通過讀小說、故事、傳記,看電影、戲劇,參加文體活動等,培養孩子正確對待失敗、挫折、問題,正確對待自己和他人的關係,培養正確的競爭觀念,把他人的進步看做自己進步的條件,把他人看做自己的榜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