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價孩子的標準很難界定,你說他學習好就是優秀,肯定很片麵,否則就不會出現那麽多的高分低能兒了;你說他能力強就是傑出,也不行,沒有文憑,創業路會顯得艱難許多。
對於孩子的評價其實是分不同階段、不同場合、不同情況而變的。
按照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提出的教育的標準是“學會生活,學會學習,學會做人,學會合作”。也可以說,具備這四個條件,或這四個方麵有進步,就是好孩子、好學生。美國流傳的一句諺語也許能夠說明一些問題:“大學畢業以後,一流的學生給二流的學生打工。”不是一流的學生學習不好和學業水平不高,而是沒有二流的學生創新能力、生活能力、合作能力、組織能力、社會適應能力強。
考試分數,是評價孩子的一個標準,但不是唯一標準。即使一樣的考試成績,其價值和意義對不同的孩子是不同的,不能一概而論。不同性別,不同階段,孩子發展速度、水平都是不同的,有早發,有後發,能力優勢也不同。古人雲:“數子十過,不如獎子一長。”家長應該客觀、全麵地看孩子的進步,用發展的眼光看孩子,因材施教,因勢利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