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了解什麽是中華傳統美德
中華傳統美德指中華民族經過幾千年曆史積累、驗證的優良道德品質。這些品質集中表現為個體對自己、對家庭、對他人、對社會、對民族的積極認知、情感和行為。如公正無私、嫉惡從善、誠實篤信、不尚空談、戒奢節儉、防微杜漸、三省吾身、豁達大度、溫良謙恭讓、“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以天下為己任”、“國家興亡,匹夫有責”、“苟以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貧賤不能移,富貴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等。
二、明確傳統美德教育的重要性
首先,人類的道德品質具有繼承性,社會主義道德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在極“左”年代,否認、批判傳統美德已造成了我國公民道德的缺失,尤其青少年兒童品德成長的缺失。其次,傳統美德在和諧社會、和諧家庭建設中是必不可少的。它是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和家庭美德的根基。
三、分清傳統道德中的是非、美醜、善惡
我們說的是傳統美德教育,而不是傳統道德教育。在傳統道德中還存在著不少消極的、不符合當代家教要求的內容,如男尊女卑、家長製、“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等。因傳統的觀念性的東西慣性極強,不斷翻版,所以家長也要警惕此類消極因素對孩子品德成長的影響。
四、將傳統美德教育滲透到家庭生活之中
品德教育是一種養成過程,在家教中充分發揮家庭教育優勢,使之結合全部生活,隨機而教、靈活而教。尤其父母,要為孩子做榜樣。
五、遵循品德教育的基本要求
傳統美德教育的過程應遵循:
(1)曉之以理。即講知識,講道理,講孩子能懂的知識和道理,形象的、能令孩子折服之理。
(2)動之以情。此處的“情”既指家長動情,也指引發孩子的道德情感。
(3)導之以行。即將認知和情感引到孩子的道德行為上,體現在孩子對人、對家庭、對社會的行動中。
(4)持之以恒。即堅持長期引導教育,形成良好道德習慣,防止一時衝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