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德育即家庭中父母對子女進行的思想道德教育。小學生家庭德育可從下述幾方麵入手:
一、明確小學生家庭德育的任務
概括地講,家庭德育的任務就是要培養小學生形成正確的道德認識,知道什麽是道德行為,什麽是不道德行為;增強道德體驗,知榮知恥;強化道德行為,養成道德習慣。
二、始終將家庭德育放在家庭教育的首位
家庭教育是對孩子成長的全麵教育,但德育領先應是不可動搖的理念。德是一個人成長的方向,也是一個人全麵發展的基礎,更是一個人終生發展的動力。
三、小學生家庭德育的參照標準
以什麽規範作為小學生家庭德育的標準,千萬不可以隨意,應參照《中小學生守則》和《小學生日常行為規範》及心理學中關於兒童人格教育的要求進行,才能堅持德育的規範性和明確性,防止模糊性和任意性。
四、體現家庭教育的特點
家庭教育的特點是父母與特殊的權威性;結合日常生活的滲透性;教育影響的及時性、針對性;隨機性和靈活性;施教的長期性。這些特點是學校教育不具備的,所以父母的榜樣,家庭德育環境的創立,及時解決問題,隨時隨地進行教育,針對孩子的特點和變化進行教育,持之以恒,更易使德育奏效。
五、加強家庭教育的操作性
例如:(1)漫談家史。向子女講講先輩創業的艱難曆程和做人的準則。(2)評論影視。家長與子女一同看電視或影片,向子女講解其中應該學習的內容。(3)讀好書。家長挑選適合孩子閱讀的書,讓他們從中汲取精神營養。(4)會見親友中的英模人物,向孩子介紹他們的事跡,為孩子樹立學習的榜樣。(5)利用過生日,給孩子一份有意義的禮物或有針對性的祝詞,愛祖國也是頗有教育意義的方式。
六、走出家庭德育的誤區,堅持德育新思路
王曉春同誌在《家庭德育實用讀本》中提出的幾點思路可供家長參照:
(1)從聖賢教育到公民教育;
(2)從應試教育的德育到素質教育的德育;
(3)從形式主義的德育到實實在在的德育;
(4)從針對他人的道德到共同道德的關注;
(5)從注重私德到注重公德;
(6)從灌輸的方法到情境體驗的方法;
(7)從封閉的德育到開放的德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