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觀是人們對教育的作用及意義的看法,有什麽樣的教育觀,就會有什麽樣的教育行為。
教育是有計劃、有目的地培養人的活動,家庭教育同樣是家長有預定目的地培養子女的行為。家長的教育行為首先受教育觀支配,如果家長認為教育孩子就是為了使他上所好大學,找一份理想的工作,他必然會把孩子的學業成績作為教育的重點,千方百計地為提高學習成績創造條件。如果家長認為教育是為了促進孩子的全麵發展,學做人、做創新型人才的活動,他就會在家庭教育中突出全麵發展教育、學做人教育和創造性培育。
現代社會家長應該具備什麽樣的教育觀呢?
一、教育應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
家長教育子女要堅持以兒童為本的觀念,著眼於人的培養,把孩子看成發展的主體。家庭教育始終要把孩子的全麵發展作為自己的目標。家長應該牢固樹立兒童是人,是有特定權利需求的人,是正在走向成熟的人,是最終要走向社會的人。給孩子的關懷、體貼、尊重、指導,是家長的教育職責。“目中無人”,隻有分數的教育是扭曲人性的教育、是摧殘人性的教育。
二、教育要培養孩子健全的個性
家庭教育是以養成教育為特點的教育,圍繞孩子健全個性的養成,設計和創設家庭教育活動,這就需要家長在家庭教育生活中,優化孩子成長的家庭環境,創造適應孩子個性健康發展的生活條件,家長對子女的教育,以不損傷和逐步培養他們的健全個性為基本原則。
三、教育要指導孩子快樂地生活
我們在家庭教育的諸多案例中,看到一種令人深思的現象,就是在家庭中,孩子很不快樂,父母也很鬱悶。有不少家長實施的家庭教育,是剝奪孩子快樂也失去自己愉悅的教育,這種教育使孩子感到教育是可怕的事情,父母不是那麽親切、和善,家庭仿佛是口冰窖。其實,教育應該給施教者和受教育者都能夠帶來愉悅。教育並不是沉重的負擔,教育是指導孩子熱愛人生,享受人生,充實發展人生。有了這種觀念,家庭教育就會變得輕鬆愉快,孩子也必然會感到家庭的溫馨、父母的可親可愛,很多因教育不當引起的家庭悲劇就可以避免。
四、教育是親子交流的互動過程
現代家庭教育是在尊重兒童權利這個基本原則指導下的教育,尊重兒童的權利,包括了他們的話語權,他們的參與權。親子有效的交流和溝通是實現兒童權利的過程,也是現代家庭教育的必然要求。一些家長在教育子女的過程中,缺乏親子互動溝通的意識,沒有這方麵的耐心甚至技能技巧,一味地單向輸出,把教育變成了對子女的“單邊行動”。從教育的構成要件來看,缺乏親子互動溝通,就不能實現真正的交流,得不到有價值的信息反饋,教育的效果可想而知。
五、教育是父母和子女共同進步的過程
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一樣,都有一個施教者自己必先受教育的問題。對家長來說,不能把家庭教育理解為自己永遠是一個施教者,自己永遠正確,不需要再教育不需要再提高,尤其是不能把自己遊離於家庭教育之外,高高在上,對孩子發號施令。現代家庭教育認為,教育子女的過程是家長完善自己的人格、豐富充實自己人生的過程。子女的童心、童真、童趣值得家長學習借鑒,子女的知識、技能也值得家長學習,學習意識、進步意識是現代家長的基本素養,通俗地講,我們在家庭教育中要形成一種學習進步的氛圍,“孩子要好好學習,家長也應該天天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