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從人發展的意義上說,是養成教育。養成教育是家庭教育的目標,也是家庭教育的形式和過程。
家庭養成教育主要包括對未成年子女的道德習慣的養成、生活習慣的養成和學習習慣的養成,這三大習慣養成集中起來可以促進孩子健康人格的形成。
一、養成教育是家長可以達到的教育目標
我們很多家長教育子女有個認識誤區,認為隻有擁有很高的文化程度,才能教育好孩子。其實,文化知識教育在家庭教育中並不占據主要位置,關鍵是家長要重點抓孩子的良好習慣養成。文化知識教育主要是學校教育教學的任務,是教師的強項。家長要揚己之長,突出重點抓養成教育。有很多家長文化程度並不很高,但教育子女卻很成功,原因就是他們知道怎樣遵循教育規律去培養孩子。教育子女的過程,其實是培養他們良好習慣的過程,孩子的習慣養成了,他們就可以自我約束,自己發展。養成教育就是家長要著眼於孩子的健康人格培養,促進他們的社會化進程,使他們在這個過程中盡量少走彎路,盡量降低成長的代價。
二、養成教育對家長的基本要求
實施家庭養成教育,家長要樹立科學的教育理念:①應認識到教育對象的生命性;②應認識到教育對象的發展性;③應認識到教育對象的自律性;④應考慮到教育對象的個別性;⑤應考慮到孩子成長中的內外因素的協調。從和諧發展的角度看,養成教育既考慮到了孩子內部諸要素(思想、心理、情感、認知等)的和諧,又考慮到了孩子和環境(社會、家庭、學校)因素的和諧。
總之,突出了養成教育,就彰顯了家庭教育的特點,發揮了家庭教育的優勢,家長教育孩子就可以高屋建瓴,掌握教育的主動權,變被動為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