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9.3 遺址文化產業內部結構優化

9.3.1 遺址文化產業結構優化的目標

1.產業結構優化的內涵

產業結構調整優化是產業要素合理配置、產業持續增長的必要條件,它是一個動態的過程,但一般而言,包含了以下四層涵義:

產業結構合理化,是指在經濟發展階段上根據市場消費需求和資源條件理順結構,使資源在行業間合理配置、有效利用。

產業結構高度化,是指資源利用水平隨著經濟技術的進步不斷突破原有界限,從而不斷推進產業結構中朝陽行業的成長。其標誌是代表現代產業技術水平的高效率行業部門比重不斷增大,產業係統內部顯示出巨大的持續創新能力。

產業均衡發展,一方麵是產業部門間均衡發展;另一方麵是產業發展的穩定性,即從時間序列的產業波動性評價產業的均衡、產業的協調發展,是指產業部門,產業要素在產業發展中要協調一致。

產業發展效率,主要是指產業發展的速度、質量和效益,即在節約和集約利用資源的基礎上,保持產業快速發展。

2.遺址文化產業結構優化的目標體係

基於產業結構優化的內涵,結合遺址文化產業發展的特性和實踐,把遺址文化產業結構優化的目標概括為合理、協調、效率和創新四個方麵,在這四個方麵的基礎上,構建比較完整的結構優化的目標體係。

(1)遺址文化產業結構優化目標――合理性

遺址文化產業結構的合理性是指在遺址文化產業發展過程中,不斷適應文化消費需求的市場變化,使遺址資源在不同行業之間得到合理、有效的配置,實現遺址文化產業的持續發展。合理的遺址文化產業結構應具備:

――遺址開發強度的合理性

遺址文化產業的發展必須建立在資源承受能力的前提之下,任何開發形式不能對遺址竭澤而漁,不顧及後代人的利益。這就要求管理部門建立完善的遺址資源評價體係,定期對遺址本身及周圍的曆史環境進行評價,嚴禁過渡性的開發行為。

――遺址資源配置的有效性

優化遺址文化產業結構應能充分、有效地利用區域內遺址資源和社會經濟條件,利用區域分工,發揮資源優勢,實現資源的最佳配合。資源的有效配置還包括遺址資源在不同行業之間合理分配,以求實現遺址資源利用效益的最大化。

――產品適應市場消費需求

衡量遺址文化產業結構是否合理的標準,還要看遺址文化產品能否滿足市場需求,合理的產業結構,其產品應該與市場的消費需求相一致,並能根據市場消費需求的變化而變化。遺址文化產品應能與文化市場的消費需求對應,並根據消費需求的變化,不斷創造新產品。

(2)遺址文化產業結構優化目標――協調性

遺址文化產業結構的協調性:概括地說,就是以主導部門為核心,把區域內的遺址文化產業要素組織成一個由生產、分配或技術聯係結合起來的、部門間比例協調的、相輔相成的整體,能夠有效地促進遺址文化產品生產、流通、分配和消費的順利進行。遺址文化產業結構的協調性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麵:

遺址文化產業各部門之間相對地位的協調,具有相互適應和相互聯係的增長速度和發展規律;

遺址文化產業各部門之間關聯方式的協調,使各產業部門之間能夠相互服務、相互配合和相互促進;

遺址文化產業各要素之間的協調,即各產業部門之間在經營規模、服務水平、管理組織及勞動者素質等方麵都要相互適應、相互協調,從而促進遺址文化產業的綜合能力的提高。

遺址文化產業各部門發展速度相協調,即在現有產業結構基本合理的基礎上,使各產業部門的增長速度基本趨於一致,避免拉大差距而造成結構失衡。

(3)遺址文化產業結構優化目標――效率

遺址文化產業運作的效率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麵:速度、質量和效益。

速度,指遺址文化產業總體規模的增長狀況,合理的產業結構應能促進遺址文化產業規模的快速擴大,提高總產值的增長。它取決於投資規模的增長情況,也取決於遺址由資源向產品、產業快速轉換過程。

質量,即遺址文化產業應走一條節約型和集約型的新型產業道路,改變過去粗放型的產業發展模式。提高遺址資源的利用效率,減少遺址資源的浪費行為。改變過去盲目擴大遺址開發規模的行為,加強遺址資源綜合性和縱深化開發,提高綜合效益。

效益,遺址文化產業作為一種產業,就要遵循經濟規律,要講究產業效益。過去我國對遺址保護和開發利用,是一種不計成本的投資行為,浪費了大量的資金和財力。合理的遺址文化產業結構應該達到效益的最大化,即投入――產出之間的比值應盡可能的小。

(4)遺址文化產業結構優化目標――創新性

創新是遺址文化產業結構高度化的基礎,是推動遺址文化產業不斷發展的動力。創新是指在遺址文化產業結構合理的基礎上,新興遺址文化開發項目迅速發展,份額增加,傳統項目不斷提高科技含量,使遺址文化產業結構從低級形式向高級形式不斷轉換。

遺址不同部門相互交替,滾動發展。遺址文化產業結構中可分為三種部門:遺址文化產業發展的先導部門;第二線的潛導部門;有待改造的衰退部門。這三種部門形成一定的層次和梯度,並不斷轉換,始終保持強勁的推動力。

遺址文化產業的創新性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麵:

產品創新,保持產品的不斷創新和開拓市場,是產業永葆活力的關鍵。產品的創新,可以帶動產業新一輪快速發展,獲得高效的利益。

技術創新,遺址保護和展示技術的創新,可以極大的促進遺址文化產業的發展。由於技術的限製,我國很多遺址難以利用,廣泛應用現代化科技成果,可以提高遺址保護和利用能力,擴大遺址文化產業開發規模。

管理創新,管理體製一直是製約我國遺址文化產業發展的關鍵問題,通過不斷創新管理體製,可以使企業獲得更多的權利,給企業注入活力,帶動整個產業的發展。

組織創新,完善的組織體係是產業發展的保障,遺址文化企業不斷向大型化、綜合化、集團化經營集中,可以使遺址文化產業獲得規模效益。

遺址文化產業結構優化的四個目標是相輔相成的。合理化是基石,是產業協調、效率、創新的基礎,如果沒有合理化,其他目標就無從談起。協調是其他目標實現的重要保障,它能促進合理化發展,是遺址文化產業高效運轉的保障。創新是遺址文化產業持續發展的動力,是產業高度化的基礎。

9.3.2 遺址文化產業結構優化的措施

遺址文化產業結構優化涉及多方麵的因素,是一個複雜的係統工程,下麵將從戰略層麵、產業政策層麵、技術措施層麵分別加以論述。

1.戰略措施層麵

基於上麵對遺址文化產業結構問題的分析以及優化目標體係的設置,並參照全國經濟產業結構演進的新特點,提出遺址文化產業結構優化的三種基本戰略:

(1)政府主導戰略

政府主導戰略,就是依照遺址文化產業自身的發展特點,在以市場配置遺址資源的基礎上,政府采取科學、強力的幹預措施,促進遺址文化產業優化升級。政府的主導作用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麵:

一是主導協調遺址文化產業各行業的聯動運作,遺址文化產業是由一個龐大的行業體係構成的,各部門都從自身的利益出發,就會產生不和諧的因素,這時需要政府協調各部門之間的利益,促進遺址文化產業之間的協調發展。

二是主導製定遺址文化產業有關政策法規,遺址文化產業政策是調整產業結構、提高產業素質的重要手段,它的製定需要政府組織。

三是主導監控遺址保護和綜合開發規劃,政府需要對遺址保護和開發做一科學的規劃,來約束遺址破壞行為,監督在遺址開發過程中的過度開發問題和經營無序狀況。

四是主導相關的基礎設施投資,遺址文化產業是一項資金密集型的經濟產業,在其發展壯大過程中,遺址文化產業基礎設施和服務設施的建設都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但是這些投資回報較慢,是企業所不願投資的,隻有政府投資,才能帶動其他投資。

(2)品牌支撐戰略

品牌支撐戰略就是基於某些獨具特色、開發潛力巨大的遺址項目,通過合理的組合、精心的包裝以及有效的推廣,使其成為標誌性的產品進入市場並形成品牌,然後借助這些成熟的品牌帶動其他產品的共同發展。

陝西關中有多處享有世界聲譽的大型遺址,如漢長安城遺址、秦始皇陵及兵馬俑遺址、秦阿房宮遺址等等,對這些遺址進行精心的包裝,推向世界市場,形成品牌效應,帶動整個陝西遺址文化產業的發展。

品牌支撐戰略可以促進產品的配套開發,拓展文化產品體係,品牌戰略可以形成先導型行業,成為遺址文化產業經濟增長的熱點,新品牌的不斷出現,就會帶動遺址文化產業不斷創新和升級。

(3)科技創新戰略

數字化信息技術的發展可以在虛擬空間中再現真實的曆史地理場景,虛擬遺址曆史信息,並且能夠與博物館、圖書館、檔案館的文字資料、圖像實行“鏈接”,甚至輔助不同領域中專家的谘詢與解說,並且這種產品可以通過網絡進行傳播,故宮博物院和敦煌莫高窟已經進行了遺產數字化的嚐試。遺址的數字化使傳統的遺址資源轉化為經濟資源,經過這次開發,許多以往不被認為具有經濟意義的文化形態,將由現代信息技術手段所負載,進入經濟學家和投資人的視野。遺址數字化開發利用應納入社會的整體發展戰略,聯係各個方麵加以實施:

(1)將遺址的保護和開發納入地方文化發展戰略,並使之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總體戰略中不可分割的部分。

(2)以信息和傳媒產業發展為契機,實現遺址文化產業與旅遊產業、教育產業、娛樂業的多方麵鏈接,使遺址開發與多個產業領域相結合,逐步走上良性發展的軌道;並使遺址數字化成為麵向經濟時代的新型基礎建設的組成部分。

(3)建立一個或多個“遺址數字化示範項目”,或者“示範工程”,集中資金,形成以我國自有知識產權為基礎的技術群;並將大規模數字藏品投入應用,在加速遺址數字化應用中推動產業化的進程,促進遺址文化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

2.產業政策層麵

(1)建立多元化的投資體製

資金短缺一直是製約遺址保護和開發利用的瓶頸問題,由於遺址保護和開發利用的資金主要來源於政府的財政劃撥,限製民營資本進入遺址的開發利用,造成遺址保護與開發資金長期不足。

要改變資金短缺的現狀,就必須打破政府包辦一切的局麵,建立政府―文化企業―社會―海外多元化的投資體製,實現遺址開發利用由政府主導型向社會主導型轉變,充分利用社會資金,發揮社會優秀人才的管理經營能力。遺址經營權可以以出租、承包、合資、合作、聯營、股份等方式進行轉讓,非營利組織、團體、營利性文化企業和個人都應該成為合法的經營主體。政府可以對參與遺址開發經營的企業進行資質審查,包括企業的信譽、企業資產、企業是否具有經驗的保護專家等等。

(2)促進遺址文化中小企業的改造和重組

鼓勵各種經濟成分參與遺址資源的開發利用,按照“產權清晰、權責明確、政企分開、管理科學”的要求,積極推進現代企業製度等,以適應我國社會製度轉型期的遺址文化產業發展。基於目前從事遺址複製、仿製品、工藝品、旅遊紀念品生產的企業,多數為中小企業,或手工作坊,並且分散經營的局麵,應鼓勵這些企業通過兼並、合並、相互持股等方式,自主進行聯合、改組,或通過資產重組等資產關係組建跨地區、跨部門、跨所有製和跨國經營的文化企業集團。同時,政府要加快培育和扶持區內文化企業集團,促進文化企業集團向區外擴張進而走向世界。

(3)全方位開放市場

產業結構調整的本質是調整資源的配置結構,改變資源在各個行業之間的原有分配格局,使產業結構與需求結構相吻合。在市場經濟條件下,要發揮“看不見的手”的作用,促使資源向效率更高的領域流動,實現產業結構的優化。

遺址文化產業結構的優化也必須依靠市場機製,隻有開放市場才能促進市場競爭和生產要素的自由流動。全方位的開放市場,表現在以下方麵:

發揮市場的導向作用。為實現資源優化配置而進行的產業結構優化,必須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並以市場為導向。也就是說,要從市場需求變化的趨勢中去尋找新的增長點。

發揮市場的競爭機製。為實現遺址文化產業的結構優化,就要淘汰一部分不適應市場需求的企業,這就要發揮市場的競爭機製,通過市場調節生產要素的流通,淘汰一部分衰退的部門,塑造一批具有競爭力的新企業。

降低企業準入門檻。過去我國對遺址開發進行嚴格限製,如遺址或文物的複製和仿製,須按照國家的規範和要求進行,民營資本不得進入遺址開發和經營領域,這很大程度上阻礙了遺址文化產業的快速發展。因此,降低文化企業參與遺址保護和開發的門檻,已成為遺址文化產業健康、快速發展的重要前提。

3.技術措施層麵

(1)塑造龍頭企業

遺址文化產業龍頭企業的塑造,對於集約化的利用遺址資源,重組遺址文化產業生產要素,具有重要作用,也是優化產業結構的重要技術措施。龍頭文化企業塑造方法:

組合型企業集團。其內容是將經營權從單個文博遺址單位分離出來,在遺址係統內組建由多個文博遺址單位構成的企業集團,進行遺址旅遊和展覽經營。這個新組建的公司將是一個獨立企業,享有經濟法人資格。

特許經營型企業。其內容是將文博單位的經營權通過委托、B OT(Build―Op eration―Transfer,即建造―經營―轉讓)、租讓等契約方式,交由文博遺址單位係統外的企業進行經營。這時,受托方,對文博遺址單位享有契約規定的經營權。

這些企業集團、特許經營企業可從事遺址公園、遺址展示區、遺址旅遊景區的經營,努力把這些企業打造為龍頭文化企業,成為遺址文化產業經濟增長的核心,以此來帶動配套企業的發展。

(2)促進遺址考古、研究、保護、開發一體化

通過“考古所+科研單位+龍頭企業+外圍企業+相關企業”的有效組合,實現遺址考古、研究、保護和開發的一體化。這種組合既可以是鬆散的契約式組合方式,也可以組合為一個更高層次的企業集團,還可以相互獨立,但是相互之間進行成果有償轉讓,存在密切的經濟關聯。

遺址考古、研究、保護和開發的一體化發展,大大縮短了遺址資源優勢向產業優勢轉化的過程,可以提高遺址文化產業的效率。一體化的發展還使資源的綜合開發和深度開發得到實現。這種組合更有利於各部門企業的協調,保持遺址文化產業的協調發展。
更多

編輯推薦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戰國時期社會轉型研究
3俄羅斯曆史與文化
4正說明朝十八臣
5中國式的發明家湯仲明
6西安事變實錄
7漢武大帝
8詠歎中國曆代帝王
9大唐空華記
10紅牆檔案(二)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紅牆檔案(三)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四)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一)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與刀:日本文化諸模式

    作者:美 魯斯·本尼迪克特  

    紀實傳記 【已完結】

    作者運用文化人類學研究方法對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礎、社會製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進行分析,並剖析以上因素對日本政治、軍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麵曆史發展和現實表現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義的兩種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