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7.1 文物遺址保護的基本內容

大遺址保護的基本內容可以分為兩大方麵:即物質形態方麵和非物質形態方麵。

7.1.1 物質形態方麵

物質形態方麵是指大遺址所根植的自然環境與大遺址構成的物質形態實體。

1.自然環境

大遺址的自然地理環境是形成大遺址文化景觀的重要組成部分,獨特的地理環境形成了別具特色的文化景觀,古人對自然的改造和利用使環境又具有人文和曆史的內涵。從某種意義上講,文物古跡脫離了它所植生的曆史環境,其價值就會受到損害。如與杜陵休戚相關的?河、杜陵原、生態環境均為物質形態的保護內容。如果沒有?河和杜陵原,就不會有杜陵陵墓建在這裏。因此必須保護與杜陵遺址關係密切的相關地形地貌和生態環境。

2.大遺址格局

這裏的大遺址格局主要指有形要素的空間布置形式:如杜陵的封土與陵園城垣、封土與寢帝、陵與後陵、帝陵與陪葬墓、帝陵與陵邑殿等。這些形態的形成,一方麵受帝陵所在地理環境的製約和影響,另一方麵受不同的社會文化模式、曆史發展進程的影響,形成杜陵文化景觀上的特性。

3.大遺址的物質構成要素

各類文化大遺址是構成遺址實體的主要要素,由它們構成的大遺址的空間格局。主要體現在有實證價值的遺址構成要素上,如城牆、夯土建築台基遺跡、地下遺跡和出土文物,是全麵反映曆史信息,描繪曆史發展過程的重要實物資料。

7.1.2 非物質形態方麵

曆史傳統文化的繼承和發揚在大遺址中除有形的文物古跡之外,還擁有豐富的傳統文化內容,如漢代傳統藝術、民間工藝、民俗精華、名人軼事、傳統產業等,它們和有形文物遺址相互依存、相互烘托,共同反映著杜陵的曆史文化積澱,共同構成大遺址珍貴的曆史文化遺產。為此應該深入發掘、充分認識其內涵,把曆代的精神財富流傳下去,廣為宣傳和利用。它既是城市文化建設的重要內容,也是擴大對外交流,促進城市經濟與文明發展的重要手段。

1.語言、文字。

2.大遺址所反映的生活方式和文化觀念所形成的精神文明麵貌,如審美、飲食習慣、娛樂方式、節日活動、禮儀、信仰、習俗、道德、倫理等。

3.社會群體、政治形式和經濟結構所產生的城市生態結構,在人文地理學中,它被形容為一種抽象的觀念“氛圍”。
更多

編輯推薦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戰國時期社會轉型研究
3俄羅斯曆史與文化
4正說明朝十八臣
5中國式的發明家湯仲明
6西安事變實錄
7漢武大帝
8詠歎中國曆代帝王
9大唐空華記
10紅牆檔案(二)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紅牆檔案(三)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四)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一)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與刀:日本文化諸模式

    作者:美 魯斯·本尼迪克特  

    紀實傳記 【已完結】

    作者運用文化人類學研究方法對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礎、社會製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進行分析,並剖析以上因素對日本政治、軍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麵曆史發展和現實表現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義的兩種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