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5.6 SWOT分析

5.6.1 優勢

1.區位與地勢優勢

該區域位於西安城南的杜陵塬北部地區,其北接西安高新技術開發區的交大科技產業園區、?灞管理委員會,西臨曲江的高檔住宅和商務區,東靠長安八水之一的?河,南與長安區相接。距離西安城市中心8公裏,距大雁塔僅5公裏,區內有馬鳴、雁引、三兆三條公路穿插而過,又有新建的雁環、雁翔路、繞城、三環、西柞公路穿越此區域,與西安市交通聯係十分便利。該區域以塬地地貌為特征,加之位於塬頂的杜陵封土使該區域成為俯瞰西安城區的唯一最佳觀覽勝地。

2.曆史淵源與文化背景優勢

該區域曆史淵源深厚,曾是皇家上林苑所在地,風景優美,被形容為“秋水明落日,流光滅遠山”。杜陵是陝西西漢十一陵渭河南岸唯一有封土的帝陵,同時也是離西安城區最近的陵墓。在杜陵塬12平方公裏文物保護區範圍內,分布有108多座大小不一的漢代陪葬墓,其整體陵墓空間結構體現了完整的漢代陵園格局,使該區域具有豐富而完整的漢文化的底蘊。

3.資源與生態環境優勢

從2001年起,雁塔區政府加強了杜陵塬地區水土流失治理和生態環境改善的力度,實施了植樹造林、興修水利和完善交通網絡等一係列先期項目建設。至2003年底,總投資4000餘萬元,共栽植各類林木11000畝,新增節水灌溉麵積10000畝,新修林區道路12公裏,實現了市區與林區道路的通達。現在杜陵塬已滿目蔥蘢,良好的生態環境使成群鳥類在此安家,展現出郊外風野的美景,已成為西安市重要的“綠肺”之一,是城市綠地係統重要的有機組成部分。

4.產業發展優勢

該區域業已形成了以企業為核心的農林生態產業發展雛形,各個企業作為區域內的產業發展的單元,製定了各自的產業發展方向,包括特色時令水果產業、花卉、盆景、苗木等生態農林產業,其中一些產品已具有較高知名度(包括西安市漢風台果林莊園有限責任公司開發的理紮馬特與戶太8號的葡萄品牌)。

5.6.2 劣勢

1.資源開發力度和深度不夠

目前,該區域資源開發力度不強,挖掘不深,缺乏對綜合資源的延伸整合,並未充分展示出其自然山水的形勝之處和曆史文化的深厚內涵,漢文化底蘊和文化特質的可識別性不強,未形成獨特的區域吸引力,區域總體愉悅度不高。

2.旅遊產品體係尚未形成

從旅遊目的地角度出發,旅遊產品是指旅遊經營者憑借旅遊吸引物、交通和旅遊設施,向旅遊者提供的,用以滿足其旅遊需求的全部服務,而該區域內旅遊發展沒有形成“行、遊、住、食、購、娛”諸要素於一體的旅遊產業體係,尚不構成一種全麵的旅遊產品,整個旅遊產品體係還有諸多方麵亟待完善,其中餐飲等旅遊項目,由於受季節、發展定位等影響,已麵臨衰落。

3.區域內村鎮聚落布局零亂

該區域內的三兆村人口規模較大、建設占地麵積較廣,居民住宅建設混亂,型式不一,質量差別較大,相互之間幹擾較強,總體建築環境不良。由於缺乏基本的排水和環境衛生設施,村莊社區內汙水橫流,垃圾遍地,塵土飛揚,環境汙染嚴重。居民在杜陵區域內的生產、生活活動對陵區內的文物保護、生態環境影響較大。村莊的淩亂布局嚴重影響著該區域的整體景觀形象問題。

4.種植結構不合理,景觀品味較低

該區域森林覆蓋率雖高,但林相雜亂,樹種質量參差不齊,可觀賞性並不高。各個生態功能區分布散亂、主題單一,尚未形成係統,在表現上仍有欠缺,還需進一步提煉。人工生態景觀雖然已初具規模,但分布太散,並少有特色景觀產品的支撐。

5.基礎設施發展相對不足

區域的對外交通網已基本形成,但區域內部交通線路普遍等級較低,旅遊食宿接待水平與區域文化特質不相稱,缺乏相應的旅遊配套服務設施,供水、供電、供暖、通訊等基礎工程相對並不完善,同時還存在電力、電信線網零亂等問題。

5.6.3 機遇

1.西安市觀光、休閑、度假市場的成熟與完善

由於城市居民對城市“水泥森林”的厭倦及工作壓力的增大,渴望回歸自然的旅遊需求大增,放鬆身心,擁抱自然已是眾多城市居民的最大願望;與此同時,城市居民渴求新的旅遊方式,改變傳統的觀光、度假旅遊項目,特別是健康旅遊在城市居民越來越關心自身健康的趨勢下大受歡迎。隨著西安市觀光、休閑、度假市場的成熟與完善,該區域有望成為西安市近郊區域內一個極具潛力的旅遊亮點,成為西安市文化旅遊、生態旅遊的示範地區和重要的拉動力量。

2.西安城市東南旅遊板塊發展勢頭強勁

西安市的旅遊發展日益區域化,以曲江―杜陵為核心的城市東南旅遊板塊發展勢頭強勁。杜陵以漢文化為底蘊構建雁塔萬畝都市森林區,通過進一步與大雁塔等盛唐景區、曲江芙蓉園、等旅遊資源的整合,對於提升西安城市形象和增強西安文化魅力有著很強的推動作用,市場前景廣闊,而杜陵作為該旅遊板塊中重要的構成要素,有著很好的發展前景。

3.西安市“大水大綠”工程的建設

杜陵區域內的雁塔萬畝都市森林工程是區委、區政府實施“綠化帶動”的戰略的重點項目,也是西安市“大綠”工程的重點建設項目之一。實施萬畝都市森林工程,對改善區域生態環境具有重要意義,而且對深化該地區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增加農民收入有著積極地作用。

4.國家對大遺址保護與利用投資力度加大

“十一五”期間、國家加大了對反映中華文明的大遺址的投資力度,重點支持的100項項目,西漢帝陵也列入其中。杜陵作為西漢中興帝陵的代表,也是西漢帝陵中較早的列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並且有比較係統的考古發掘資料,其遺址保護與展示項目納入“十一五”國家重點項目之中,有足夠的充分條件。

5.6.4挑戰

1.文保與產業發展、旅遊開發、生態環境保護之間的動態協調

該區域資源豐富,發展的潛力巨大。但由於該區域地處杜陵保護區,客觀上對區域發展有著限製性的影響,因此對於該區域而言,如何處理文物保護與區域生態農林產業發展、文物保護與區域旅遊開發、生態環境建設之間的關係是區域發展實現可持續性的關鍵。該區域的發展應努力實現文物保護與產業發展、旅遊開發、生態環境保護之間的動態協調。

2.杜陵隱性曆史文化資源的活化

杜陵的曆史文化資源由於曆史年代長遠,破壞嚴重,與西安其他現存帝陵墓的開發相比,其主陵等陵墓沒有挖掘,陪葬墓被破壞與盜取嚴重,因此其出土文物與其他曆史實物較少,如何使遊人能夠更好的認識杜陵與漢文化的精髓、如何使杜陵區域蘊藏的隱性曆史文化資源能夠活化是杜陵開發麵臨的重要挑戰。

3.城市近郊周邊區域旅遊發展帶來的競爭

隨著西安市觀光、休閑和度假市場的增長,城市近郊交通條件的改善,以及人們的出行方式的便捷,近郊區域都將大力發展旅遊業作為推動本地區經濟發展的重點,在西安市近郊範圍內將形成客流在景區之間激烈競爭的局麵。

4.文物展示方式方法的選擇

杜陵在文物展示方麵以現狀遺址為主,沒有對已經考古發掘的遺址進行係統展示與利用,沒有充分發揮其應有的科學、藝術、社會等方麵的價值,不利於提高保護區內人民參與遺址保護的積極性。因此,選擇何種保護展示方式將是我們麵臨的挑戰。
更多

編輯推薦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戰國時期社會轉型研究
3俄羅斯曆史與文化
4正說明朝十八臣
5中國式的發明家湯仲明
6西安事變實錄
7漢武大帝
8詠歎中國曆代帝王
9大唐空華記
10紅牆檔案(二)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紅牆檔案(三)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四)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一)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與刀:日本文化諸模式

    作者:美 魯斯·本尼迪克特  

    紀實傳記 【已完結】

    作者運用文化人類學研究方法對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礎、社會製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進行分析,並剖析以上因素對日本政治、軍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麵曆史發展和現實表現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義的兩種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