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榆林的中國之最

榆林曆史悠久,文化深厚,物華天寶,人傑地靈,有不少人文物產可居中華之最或全國頂級之列。這裏輯錄若幹,意在拋磚引玉,對了解市情、鼓舞自信頗有好處,差錯、遺漏的請朋友們指正、補充。

1.從1923年橫山縣油坊頭出土的猿人牙齒、頭蓋骨化石和各縣發現的大量新、舊石器遺址,以及許多有關三皇五帝的創世傳說,說明在20萬年前人類就在榆林這塊土地上生息繁衍,並創造了最早的華夏上古文明,成為中華民族的發祥地之一。

(據範文瀾:《中國通史》)

2.榆林有戰國秦長城、秦昭王長城、秦始皇長城、隋長城、明長城,是中國長城最多的地區。

(據賀清海:《榆林的六期長城》,載2000年1月22日《榆林日報》)

3.神木縣欄杆堡有一株樹齡達2200年的古油鬆,被稱為“中國油鬆之冠”。

(據“神木縣展覽館”資料)

4.東漢班固在漢宣帝神爵元年(公元前61年)所著《漢書·地理誌》的“西河郡鴻門”條下語稱“有天封苑火井祠,火從地中出也”。鴻門縣故址在今神木縣西南。天封苑是漢時的軍馬養殖場,火井祠,即火井廟。這是中國記載天然氣的最早古籍。

(據《漢書·地理誌》)

5.榆林綏德、米脂縣等地出土漢畫像石700多塊,是中國發現漢畫像石最多的地方,反映了當時陝北良好的生態環境和發達的農牧業生產以及民情風俗社會狀況。藝術精美,有很高的研究價值。

(據《東漢畫像石》,載2000年2月7日《榆林日報》)

6.靖邊縣的統萬城,是東晉十六國時大夏國王赫連勃勃於公元413-418年領十萬之眾曆時七年修築的都城,是我國出土的唯一的一座匈奴族之都城。

(據《匈奴族都城——大夏國都統萬城》,載2000年5月6日《榆林日報》)

7.宇文愷(555-612),隋朔方郡夏州(今靖邊統萬城)人,是隋代最傑出的建築大師,設計、監修了大興都城和東都洛陽,開鑿廣濟渠,使渭河連通黃河漕運,創造了極為輝煌燦爛的古代建築藝術。

(據《榆林地區誌》)

8.楊繼業(927-986),麟州(今神木)人,北宋抗遼名將,世代守邊,一門忠烈,屢建功勳,是中國民間愛國忠君演義故事最多的民族英雄。

(據《可愛的神木》)

9.韓世忠(1089-1151),綏德縣人,南宋愛國名將,抗擊西夏戰功顯赫,屢破金兵,是力主北伐、反對求和的民族英雄。

(據《可愛的綏德》)

10.李顯忠(1110-1176),清澗縣人,民族英雄,抗金北伐,威鎮中原,支撐南宋,千古名將。

(據《清澗縣誌》)

11.曆史文化名城榆林“南塔北台、六樓騎街、街流清泉”的建設格局,是中國明清古代城市建設獨一無二的格局。

(據王正雲:《中國名城榆林》)

12.榆林鎮北台巍峨挺拔,雄偉壯觀,是明長城最宏大的防禦觀察建築,有萬裏長城第一台之稱。

(據王正雲:《中國名城榆林》)

13.旅遊勝地神木縣紅堿淖,水麵麵積67平方公裏,是中國最大的沙漠淡水湖。

(據《神木縣誌》)

14.2002年發現的供於榆林新樓的明代大宦官魏忠賢的銅像,是中國迄今唯一存世的魏忠賢造像。

(據《陝西日報》、《榆林日報》報道)

15.明末,米脂人李自成率百萬農民義軍,叱吒風雲,南北馳騁,建立大順政權,攻克北京,推翻明王朝,成為中國曆史上規模最大的農民起義領袖。

(據《米脂縣誌》)

16.長安縣鬥門鎮榆林籍農民張振華家珍藏著清朝康熙、雍正、乾隆、嘉慶、道光五代皇帝的九道聖旨和康熙皇帝禦筆金匾兩塊等家傳文物40多件。一個農家藏有九道聖旨,在全國迄今絕無僅有。

(據《榆林文史》第二輯“長安——榆林籍農民珍藏清朝九道聖旨”)

17.榆林人張季鸞,與於右任、李儀祉並稱陝西三傑。辦報30多年,主持《大公報》筆政15年,獨樹一幟,是我國近代新聞事業影響最大的奠基者,被譽為一代報人、報界宗師。

(據《榆林市誌》)

18.劉誌丹(1903-1936)、謝子長(1897-1935)在榆林上學時即參加了革命活動。劉曾任陝北軍委、西北軍委主席,謝曾任陝北遊擊隊總指揮、西北軍委主席。他們是土地革命時期中國唯一保留下來的中國革命的落腳點和出發點的陝北根據地的主要創始人。

19.1934年清澗縣白家川等紅區農民,沒收了地主富農的土地,不懂如何分配土地,便集體耕種、集體吃飯。這是中國農村搞烏托邦、吃大鍋飯最早的地方。

(見崔月德、王峰存:《陝北民歌故事》)

20.土地革命時期,清澗縣僅有8萬多人口,參加紅軍遊擊隊、赤衛軍的就有2萬多人。享有革命烈士待遇者2000多人,是僅次於瑞金縣的全國革命烈士最多的縣。

(據《清澗縣誌》)

21.當代中國最負盛名的詞作《沁園春·雪》,係毛澤東1936年2月7日“東征”途中創作於清澗縣高傑村鄉高家坬村。

(據1994年7月25日《榆林日報》。高家坬村在毛主席創作詩詞的實地立碑)

22.1943年大生產運動中,邊區政府樹立表彰的由橫山遷居延安的邊區特等勞動英雄吳滿有,毛主席為之題詞:“全國有名”。吳滿有是抗戰時全國影響最大的農民模範人物。

(據《石灣鎮誌》)

23.郝樹才(1904-1986),清澗人,1935年參加紅軍。1943年任三五九旅排長,在大生產運動中每天開荒兩畝多,最高達四畝二分三,創全軍最高記錄,被譽為“氣死牛”,並被授予邊區甲等勞動英雄稱號。

(據《可愛的清澗》)

24.靖邊縣農民白雲瑞,從民國15年(1926)開始在人稱火焰山的草山梁上種樹,一種就是18年,長成像樣的大樹1515株,檸條、沙柳不計其數。1938年作家吳伯簫采訪了白雲瑞,寫出《火焰山上種樹》的文章發表於《解放日報》。1944年白雲瑞因種樹成績大被評選為陝甘寧邊區勞動英雄。這是中國樹立的第一個植樹英雄。

(據劉仲平:《三邊的樹三邊的人》,載2002年8月11日《陝西日報》)

25.韓起祥(1915-1989),曾任全國曲協副主席、省曲協主席。1938年由橫山遷居延安,編唱了《劉巧團圓》、《宜川大勝利》等100多部新書。他是編唱、改革陝北說書最有成績的一代典範盲藝人。

(據《橫山縣誌》)

26.中國最早的哀樂,是1943年在誌丹縣誌丹陵安葬公祭劉誌丹時,延安文藝工作者用綏德、米脂的嗩呐樂曲“鳳凰令”改編的公祭哀樂。新中國成立後又加以修改,成為今天中國的哀樂。

(據劉成君:《榆林文化大盤點》,載2001年2月17日《榆林日報》)

27.1944年,清澗人惠中權任中共靖邊縣委書記時,領導群眾大力進行造林種草防風固沙,毛主席為其題詞:“實事求是,不尚空談”。這是中國共產黨最早的領導農民有組織地進行防沙造林的活動。

(據《靖邊縣誌》)

28.由佳縣農民歌手李有源編創,經文藝工作者修改的陝北民歌《東方紅》,是會唱的人數最多、傳唱的年代最長、影響最大的中國民歌。

(據《佳縣縣誌》)

29.1946年《解放日報》發表了李季的長詩《王貴與李香香》,這是新中國詩歌的第一個裏程碑,此詩取材於靖邊,寫成於定邊。

(據《靖邊縣誌》)

30.1947年3月18日至1948年3月23日,毛澤東率領黨中央和解放軍總部轉戰陝北一年零五天,走了14個縣,住過38個村鎮,其中在榆林各縣曆時300多天,走了8個縣,住過36個村鎮,時間最長,住得地方最多。

(據郭洛夫等:《毛主席轉戰陝北》一書)

31.隨著解放戰爭的勝利進軍,以綏、米秧歌為代表的陝北秧歌扭遍了全中國,這是陝北民間藝術在中國的最大普及。

(據董丁誠:《扭遍全國的陝北秧歌》,載《陝北文化研究》2002年第2期)

32.清澗縣張瑞岐,1935年參加紅軍,轉戰陝北時任毛澤東的警衛班班長。1949年5月16日,毛主席在北京香山給張題詞:“贈張瑞岐同誌,班長天下第一”。

(據張俊誼:《毛主席給張瑞岐的一段題詞》,載《陝西黨史》2002年第4期)

33.吳堡籍著名作家柳青,1953年定居長安縣皇甫村15年,寫出名著《創業史》,成為中國虔誠實踐毛澤東《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精神,深入農村時間最長的作家。

(據《吳堡縣誌》)

34.府穀縣的丁喜才是一個能唱能編能演奏的天才的傑出民間藝人。1953年參加全國會演獲一等獎,賀綠汀慧眼識才,聘請他到上海音樂學院任教,成為新中國第一個民歌藝人教授。

(據《府穀縣誌》)

35.青藏公路全長1283公裏,是世界海拔最高的公路。建議和領導修建這條公路的是吳堡人、西北軍區後勤部領導慕生忠將軍。他率領1500多名民工和解放軍指戰員,於1954年5月11日在無人居住的格爾木開工,克服了千難萬險,僅用了216天時間,奇跡般地修通了這條公路,對鞏固國防和建設西藏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36.著名歌唱家劉燕平、白秉權(綏德縣人),在20世紀50年代初即大力演唱陝北民歌,她們是最早把陝北民歌唱紅全國的職業歌唱家。

(據耿永君:《家住綏德》,載2001年5月12日《榆林日報》)

37.米脂縣高西溝,在20世紀60年代初與大寨齊名,但與大寨開荒修梯田相反,走出了一條山水田林路綜合治理的新路子。1962年1月18日《人民日報》頭版頭條以“山區農業的生命線”為題,報道了高西溝水土保持的先進經驗。高西溝獨創了農、林、牧各占土地三分之一的“三三製”,以後發展為各占“一、二、三”的治理模式,與目前正在實施的退耕還林政策不謀而合,被譽為中國黃土高原生態建設的一麵旗幟。

(據《生態建設的一麵旗幟》,載2003年11月14日《榆林日報》)

38.延安大學藝術係教師賈四貴,是從吳堡走向世界的剪紙大師。他創作了剪紙作品1萬多件,685幅歌頌黃帝開創中華文明豐功偉績,108幅反映毛澤東光輝業績的重大曆史題材的係列剪紙作品,是國內剪紙界獨一無二的創舉。他榮獲全國大賽金獎、一等獎30多次,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和中國民藝家協會授予“國際民間工藝美術家”、“中國當代剪紙藝術大師”。

(據《從吳堡走向世界的剪紙大師——賈四貴》,載2002年12月14日《陝西日報》)

39.陝西省攝影家協會主席、西安美院教授、定邊人陳寶生曾長期在榆林工作,從事攝影創作,40多年榮獲國內外攝影大獎200多項,國際攝影大獎108項,獲獎頻率和檔次居全國第一。

(據張金祥:《陳寶生攝影四十年》,載《陝西日報》)

40.從出土的戰國炕頭石獅和漢畫像石看出榆林石雕源遠流長。綏德、子洲、米脂有2000多工匠從事石雕生產。陝北石獅風靡中華,漂洋過海,飲譽世界。綏德縣四十裏鋪公路兩旁形成十多裏長的石雕工場,榆林成為中國最大的石獅產地。

(據張俊誼:《綏德石雕文化》,載《榆林日報》)

41.李治文、王向榮、孫誌寬、秦靖紅、趙明敏是榆林傑出的歌手。他們演唱的陝北民歌,在不同年份間的全國大獎賽中榮獲金獎。

(據《榆林日報》先後有關此五人的報道)

42.綏德縣百人嗩呐藝術團,參加了中央春節晚會、全國第四屆城運會閉幕式等重大演出活動,成為中國規模最大的獨具地方特色的民間嗩呐演藝團體。

(據耿永君:《家住綏德》,載2001年5月18日《榆林日報》)

43.由賀國建組織和主編的《米脂縣誌》,奮戰八年,嚴肅認真,精益求精,縣誌體例完善,內容豐富、資料翔實、文字流暢、圖文並茂。1993年榮獲中國方誌最高獎項——全國方誌優秀成果評比一等獎。

(據《全國新編地方誌優秀成果獎》,《陝西史誌》1994年第一期)

44.子洲縣李世剛人稱“獅子王”。他創作刻製了130多種不同風格的石獅子,複製了不同曆史時期的大大小小石獅子1000多個。原政協副主席馬文瑞題詞讚為“華夏獅萃”。

(據《子洲縣文史資料》)

45.原橫山政協主席劉鎮華用自由詩的形式編著出版了《紅樓夢·縮寫本》,評論家秦俑先生撰文稱讚劉鎮華是中國“用詩歌為《紅樓夢》縮水的第一人”。

(據秦俑:《給〈紅樓夢〉縮水的人》,載2002年5月12日《陝西日報》)

46.榆陽區農民解進73歲,每年都踩2.5米的高蹺參加春節秧歌演出活動。2000年被上海吉尼斯總部批準為創造了年齡最大、踩的高蹺最高的吉尼斯世界紀錄。

(據解進的吉尼斯紀錄證書和報紙報道)

47.以離退幹部職工為骨幹的榆林夕陽紅藝術團,在1999年和2002年兩次參加全國秧歌比賽,均獲全國第一名,並進中南海為中央領導人表演。

(據夕陽紅藝術團所獲獎狀、證書和有關報道)

48.2002年11月,綏德建成恢宏大氣鍾靈毓秀的石牌坊,5門6柱19樓雙麵單式建築,高16.9米,寬36.9米,造型美、工藝精、氣魄大、寓意深,神工鬼斧,技藝絕倫,無愧“天下第一樓”之稱。

(據綏德“天下第一樓”碑記)

49.出產於佳縣、米脂、綏德的佳米驢,是中國馱拖兼用型最優良的驢種,耐勞苦、耐粗飼、適應性強,給國內20多個省、區和部隊提供了大量的優良種驢,為中國的驢種改良和國防建設作出了重要貢獻。

(據《米脂縣誌》)

50.清澗紅棗個大、核小、肉厚、皮薄,營養極其豐富,糖和維生素C等主要營養成分,在全國棗區名列前茅。2002年棗樹麵積40萬畝,年產3300萬公斤,產值6600萬元。1995年農業部命名清澗縣為“中國棗鄉”。

(據《可愛的清澗》等)

51.榆林人民奮鬥50多年,北治沙南治土,造林麵積達2000多萬畝,林木覆蓋率達25%。北部800萬畝荒沙,已綠化固定流沙600多萬畝。全國荒漠化每年以1.3%的速度擴大,而榆林卻以每年1.62%的速度減少,實現了“人進沙退”,這在全國是唯一的,被中外專家讚為“人類治沙史上的奇跡”。

(據惠永明著:《榆林紀事》等)

52.全國造林先進縣靖邊縣的林草覆蓋率已達45.2%,全縣建成大中型水庫140座,打淤地壩1200多座,做到了泥沙不出縣,成為中國黃河中下遊基本不向黃河輸送泥沙的第一縣。

(據2003年8月3日《陝西日報》、《可愛的靖邊》)

53.靖邊縣的全國造林模範牛玉琴,1985年承包綠化治理1萬多畝集體荒沙,以後治沙麵積擴大為11萬畝,成為我國第一個受到聯合國糧農組織獎勵表彰的女性,並榮登中國十大女傑金榜。

(據《可愛的靖邊》)

54.定邊縣的全國治沙英雄石光銀,30多年植樹2000多萬株,治理荒沙堿灘19.5萬畝,成為全國個體治沙麵積最大、成效顯著的典範,受到了聯合國的表彰。

(據高建群:《綠洲萬歲》,載2003年7月12《榆林日報》)

55.鎮川黑龍潭山地植物園,占地1200畝,栽植了107科302屬820多種樹木及花卉,是中國第一家規模大、檔次高的民辦植物園。

(據《走近黑龍潭》,載1999年7月2日《榆林日報》)

56.榆林有中國最大的煤田、氣田和鹽岩礦,還有豐富的石油、石英砂、高嶺土、石灰岩等礦產資源,被稱為“中國的科威特”,是國家能源重化工基地。神府榆將建成中國最大的火電基地。

(據惠永明著:《榆林紀事》)

57.1982年發現的神府煤田,探明儲量2300億噸,遠景儲量1萬億噸,占全國儲量的30%以上,相當於70個大同煤礦,160個撫順煤礦,是名列世界七大煤田榜首的優質動力環保大煤田。

(據單振國:《舉世矚目的神府煤田》,載2000年9月2日《榆林日報》)

58.神木縣2002年產煤3500萬噸,其中縣上地方產煤1138萬噸,神木成為中國第一產煤大縣。

(據高建華等:《煤炭龍頭舞起來》,載2003年8月12日《榆林日報》)

59.神東煤炭公司是中國最大的煤炭生產企業。在生產建設過程中,創造了發展速度快、自動化水平高、投資成本低等11項世界新紀錄。

(據《神東公司——中國最大的煤炭生產企業》,2003年7月15日《榆林日報》)

60.神木大柳塔煤礦采用世界第一流的現代化裝備,2003年產煤可達2020萬噸,煤礦年產是中國第一、世界一流。

(據《中國第一、世界一流:改革創新中的大柳塔煤礦》,載2003年7月18日《榆林日報》)

61.已開工修建的神木陝西國華錦界電廠,規劃容量360萬千瓦,一期工程建設4×60萬千瓦空冷國產亞臨界機組,項目投資100多億元,是中國也是世界最大的風冷熱電廠。

(據《神府經濟開發區簡介》)

62.已開工建設的年產20萬噸的神木錦界甲醇廠,是中國最大的煤轉甲醇廠家。

(據《神府經濟開發區簡介》)

63.以定、靖、橫、榆為中心的陝甘寧大氣田,探明儲量2300億立方米,資源量36000億立方米,為世界級大氣田,是中國陸上最大的整裝氣田。

(據惠永明著:《榆林紀事》)

64.靖邊天然氣淨化廠,是中國也是亞洲最大的天然氣淨化廠。銀川、西安、北京等十幾個大中城市供應的天然氣,都是通過這裏淨化輸出的。

(據姚勤澤:《亞洲最大的天然氣淨化廠》,載2000年9月9日《榆林日報》)

65.榆、米、佳、綏、子、橫等縣11500平方公裏的地下鹽岩礦,占全國總量近三成,是中國最大的鹽岩礦。子洲儲量1.3萬~1.8萬億噸,鹽層厚129~148米,氯化鈉含量高達83%~98.8%,可供全球人食用1000年。陝西榆林皓海鹽化公司投資7987萬元建成投產,年產8萬噸的真空精製加碘鹽。

(據惠永明著:《榆林紀事》)

66.2003年8月22日建成通車的榆靖高速公路,全長134公裏,投資18億元,行車時速100公裏,是中國第一條沙漠高速公路。

(據《榆靖高速公路建成通車》,載2003年8月23日《榆林日報》)

67.北京大學校長助理、北大光華管理學院常務副院長張維迎教授,是從吳堡縣走出去的國內第一個研究企業理論的經濟學家,是對中國21世紀經濟發展有重要影響的2002年度中國十大經濟風雲人物之一。

(據《張維迎:從榆林走出的著名經濟學家》,載2003年8月12日《榆林日報》)

68.近年來,榆林市林業工作取得突破性成績,林木覆蓋率達25%,沙區治理度達68.4%,實現了“人進沙退”,退耕還林、城鄉綠化、林業產業發展等各項工作成績顯著。市林業局被評為全國林業係統先進集體,受到國家人事部、林業局的表彰獎勵。

(據高建華:《市林業局被評為全國先進》,載2003年11月11日《榆林日報》)

69.中國第十個五年計劃的四大工程之一、西部大開發標誌性工程西氣東輸管道建設,全長4000多公裏,西段從輪南到靖邊長2500公裏,東段從靖邊到上海長1485公裏,於2003年10月1日建成投產試運行,第一脈氣於10月6日抵達上海。

(據《西氣東輸天然氣第一脈抵滬》,載2003年10月18日《經濟參考報》)

70.佳縣石摞摞山遺址,經陝西省考古研究所發掘認定,是全國罕見,陝西現存時代最久遠、保存最完整的一處新石器時代龍山文化的石砌古城遺址,不但城垣麵積大,而且城套城,城外有城壕,建築結構之完美,形製之清楚,遠遠超過中國北方現有的其他同類古城遺址。

(據王建領:《鐵佳州》,載2004年3月13日《榆林日報》)

71.陝北文化是中華民族文化的奇葩,榆林是陝北文化最有代表性的地方,特別是榆林各地的民歌、秧歌、踢場子、轉九曲、嗩呐、剪紙、石雕等民間藝術,很有地方特色,魅力無窮,馳名中外,綏德許多有關三皇五帝的史前創世傳說,從民間文化的角度也說明陝北是中華民族的發祥地之一。

(據《榆林地區誌》)

72.“米脂婆姨綏德漢”,這句傳遍中華大地的民謠,深刻揭示了米脂女子的天生麗質和東方女性自尊、自立、自強的傳統美德及與時俱進的時代精神,由此,建起了全國首家“米脂婦女事跡展覽館”。綏德男子體格魁梧,鼻梁挺直,眉骨突出,大耳闊嘴,一臉英雄氣概;吃苦耐勞、英勇頑強、豪爽仗義,成為北方人英俊偉岸的代表。以婦女、男子群體形象定格並備受推崇者,全國僅有米脂、綏德兩地。

(據何誌銘:《意象綏德》、王建領:《物華天寶話米脂》,載2003年12月6日《榆林日報》“周末特刊”)

73.朱家坬鄉泥河溝村有一株樹齡1300多年的老棗樹,人稱“棗樹王”,至今生機勃勃,果實累累,被收載於《中國棗樹誌》中。佳縣紅棗聞名全國,享譽海外,北京同仁堂藥典有“葭州大紅棗,入藥醫百病”的記載。全縣棗樹麵積40多萬畝,人均50株,產值達到農業總產值的42%。

(據《佳縣縣誌》)

74.佳縣縣城始建於宋元豐五年(1082)。縣城雄踞於如蠍之狀的葭蘆山頂之上,最窄處僅寬42米。山城帶蘆水、襟黃河,三麵懸空,依山據險,虎視黃河,為易守難攻之軍事要塞,石山、石城、石板街,古稱“鐵葭州”。據權威專家考察驚呼:佳縣山城在中國建城史上當屬僅有,要當文物加以保護和開發。

(據王建領《鐵佳州》,2004年3月13日《榆林日報》)

75.佳縣城下立於黃河水中的香爐寺觀音閣,建於明萬曆十一年(1583),該寺建築在兀立於黃河急流之中的一根直徑5米、高20米的天生大石柱上,有1米寬一棧木橋與廟院相連,三麵淩空,險峻奇秀,巧奪天工,文人稱之為“萬裏黃河一奇觀”。

(據《佳縣縣誌》)

76.佳縣白雲山,是全國立有毛澤東遊覽看戲紀念碑的唯一寺廟。白雲山道觀建於明萬曆三十三年(1605),明神宗朱翊鈞下有聖旨,賜頒禦製經書4726卷。建各種殿、廡、樓、閣、亭、台等400多處,彩繪壁畫1900多幅,碑碣160多通,是著名全國的道觀,也是西北最大的寺廟和古建築群。

(據王正雲:《中國名城榆林》)

77.《天下黃河九十九道灣》,被專家稱為中國民歌的經典之作,經久不衰,代代相傳,它是由佳縣螅鎮荷葉坪船工和天才的民歌手李思命於1920年鬧秧歌扮演老艄公時編唱出來的。歌詞生動巧對,意境高遠,曲調高昂、激越、寬廣、優美,反映了黃河兒女對母親河的鍾情熱愛,很快流行於黃河兩岸。

(據崔月德、王峰存:《陝北民歌故事》)

78.被毛澤東讚為“中國共產黨最忠實的朋友”的杜斌丞先生,米脂人,是西北傑出的教育家,培養出了劉誌丹、謝子長等一大批革命精英,為創建陝北革命根據地和中國革命的勝利,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杜先生還是一位堅定的民主鬥士和英勇的革命烈士,周恩來稱譽他是“足可千古”的“魯迅式的共產黨員”。

(據李紀元:《愛國民主人士杜斌丞先生傳略》,《米脂文史資料》第一輯)

79.1924年冬,李子洲在綏德四師創立中共黨小組,次年5月成立了四師黨支部,後發展為綏德、榆林、延安地委,發展黨、團組織,開展了轟轟烈烈的大革命運動,綏德成為陝北乃至西北革命的策源地,奠定了創建全國唯一保留下來的陝北革命根據地之基礎。

(據榆林地委黨史研究室:《陝北革命根據地》)

80.米脂人馬明方,192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是紅軍時期陝北革命根據地的主要創始人和領導人之一。1932年任中共陝北特委代理書記,和劉誌丹、謝子長等共同領導了陝北遊擊戰爭。至1934年底,陝北先後成立了17個縣級蘇維埃政權,成為土地革命時期中國唯一保留下來的革命根據地。

(據中共榆林地委黨史研究室:《陝北革命根據地》)

81.米脂人李健侯曆經十多年的調查、創作,於1930年寫成了《永昌演義》書稿,這是中國第一部反映李自成起義的曆史章回小說。1942年,日理萬機的毛澤東閱此書稿後,給薦書人李鼎銘先生寫信,讚揚了李自成起義的曆史意義,請李鼎銘先生代他“向作者致以深切的敬意”,並建議作者用新的曆史觀點加以修改。

(據乃鼎:《李健侯與〈永昌演義〉》,《米脂文史資料》第一輯)

82.最早獲“人民藝術家”稱號的馬健翎,米脂人,中國當代戲劇家,秦腔泰鬥。一生嘔心瀝血,創作、改編了60多出戲曲現代戲和曆史傳統戲。1943年毛澤東請柯仲平、馬健翎、楊醉鄉到棗園做客,毛稱他們為“延安三賢”,說:“請來三賢,有兩位‘美髯公’(柯、馬),一位‘佘太君’(楊),你們是蘇區的文藝先鋒。”1942年11月,邊區文教群英會授予馬健翎特等獎和“人民藝術家”稱號。

(據賀國建:《人民藝術家馬健翎》,《米脂文史薈萃》)

83.1941年,米脂人姬旭昌創辦起中國解放區第一個公私合營企業——米脂萬合毛紡織廠。同年12月,姬旭昌和米脂賀連城、姬伯勳等名邊區參議員到延安參加邊區第二屆參議會,毛主席請參議員們吃飯。李鼎銘向毛主席介紹姬旭昌創辦公私合營毛紡織廠的情況,毛主席鼓勵說:“好嘛!這是必經之路,應該努力辦好。”姬提出資金困難,毛主席對李鼎銘說:“邊區政府可以投資,大力支持嘛。”後來邊府投資一百石小米,工廠很快發展起來。延安的中央領導們穿上了米脂生產的毛紡呢料衣服。

(據姬亞黎:《毛主席宴請參議員》,《米脂文史資料》第一輯)

84.1942年9月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書記處書記兼宣傳部長張聞天率領十多人的農村工作調查團,在神木、興縣進行調查工作以後到達米脂縣楊家溝,進行了57天的深入調查,寫成了近10萬字的《米脂楊家溝調查》,這是中共領導人深入一個地方進行的時間最長的調查研究工作,為研究中國農村經濟留下了十分寶貴的史料。

(據《張聞天在米脂搞調查》,載1998年4月26日《榆林報》)

85.拓開科是一個多才多藝的民間藝人,清澗縣拓家峁村人(今屬子洲縣)。1944年冬參加了邊區文教群英大會,《解放日報》一字未改發表了他編創的反映1933年7月清澗東區近千農民圍攻縣城,取得了抗糧抗捐勝利的敘事快板《鬧官》,同時刊登了周揚等人的評論文章,給了很高的評價。這是中國中央級大報第一次刊登農民創作的長篇敘事快板(又叫“練子嘴”)。

(據崔月德、王峰存:《陝北民歌故事》)

86.丁玲所寫的《田保霖》,堪稱是反映中國民辦供銷社的第一篇紀實文章。1944年6月,著名作家丁玲采訪了到延安參加邊區勞動模範代表大會的靖邊縣民辦供銷社創始人田保霖的模範事跡,寫了題為“田保霖”的人物通訊,發表於《解放日報》。毛主席看了以後,給丁玲和另一篇文章作者歐陽山寫信,並約丁玲、歐陽山談話,表示了熱情的支持和讚揚。還在一次高幹會上說“《田保霖》寫得好,作家到群眾中去,就能寫出好文章”。

(據東風文藝副刊李德忠:《丁玲在三邊》,載《光明日報》)

87.毛澤東和中共中央轉戰陝北時,於1947年8月16日至11月21日在佳縣梁家岔、朱官寨、神泉、南河底等村莊住了96天,指揮了西北和全國解放戰爭。毛主席聽了佳縣縣委書記張俊賢關於佳縣人民七次交公糧、殺牲畜、獻籽種支援解放戰爭的匯報,叫張俊賢轉達他對佳縣人民的問候和感謝。張請毛主席題字,他欣然揮筆在一方漂白土布上寫了“站在最大多數勞動人民的一麵”。這是毛澤東為縣級黨委唯一的一次題詞。

(據郭欣:《毛澤東在佳縣》,載2003年12月27日《榆林日報》)

88.1947年11月22日至1948年3月22日,毛澤東和黨中央在米脂楊家溝住了近4個月時間,這是他們轉戰陝北中住的時間最長的一個地方。在這裏,毛澤東指揮西北野戰軍和全國各個戰場,由戰略防禦轉為戰略進攻,由內線作戰轉為外線作戰,寫了大量的指導文章,僅編入“毛選”的就有11篇,並在這裏召開了著名的“十二月會議”。毛澤東作了《目前的形勢和我們的任務》的報告,提出了十大軍事原則,是打倒蔣介石、建立新中國的一個綱領性的文件。

(據任德存:《毛主席轉戰陝北》,載2003年12月26日《榆林日報》)

89.著名教育家、澳門濠江中學校長杜嵐女士是米脂印鬥鄉人。早年在米脂三民二中、綏師上學時積極參加革命活動。1936年到澳門後一直從事教育事業,功勳卓著,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她勇敢地第一個在澳門升起了五星紅旗。

(據李紀元:《澳門教育家——杜嵐》,《米脂文史資料》第一輯)

90.清澗道情熾烈高昂、婉轉悠揚、甜美動聽,馳名中華。由著名音樂家劉熾改編的《翻身道情》,歌唱了中國人民的翻身解放揚眉吐氣,唱出了一個新中國的新天地,至今為人喜愛,傳唱不衰。

(據樊奮革:《陝北道情藝術》)

91.榆林民藝團演員李增恒,綏德人,他爐火純青的表演藝術,專家稱之為中華民間舞蹈藝術一絕,因他排行第六,又在陝北踢場子中扮演旦角,人稱“六六旦”,又稱“水上漂”。陝北民謠有:“看了六六旦,三天不吃飯;想起水上漂,走路不覺熬。”他扮演的陝北少女嫵媚多姿、優美動人、歡快活潑、輕盈婀娜、含蓄羞澀,觀眾無不為之傾倒。兩次赴京參加全國調演和匯報演出,轟動京城,好評如潮,多次出國演出,為祖國贏得了榮譽。現年過七旬,還在演出少女踢場子。

(據李開芳:《陝北高原一朵盛開的山丹丹》,《榆林地區民間藝術團——建團十五周年紀念文集》)

92.馳名陝北的靖邊縣梁鎮嗩呐藝人晉文華,1959年先後去西安、北京參加陝西和全國器樂調演比賽,榮獲一等獎,並參加了電影《花兒朵朵》的嗩呐配樂。

(據《靖邊縣誌》)

93.米脂對岔小流域治理,堅持生物、工程、耕作措施相結合,治理與開發相結合,形成蓄、灌、排、防(堿)綜合防護體係,30多年經多次大暴雨、大幹旱考驗,農林牧業產值和農民收入大幅度提高,經世界銀行、國家水利部、黃委會組織的官員和專家檢驗,稱之為世界級的治理典範。

(據浪建等:《專家們稱對岔小流域治理為世界級典範》,載1991年8月20日《榆林報》)

94.雄立於無定河上的綏德千獅橋,建於1988年,大橋欄杆上雕刻了千姿百態的石獅子1000多個,展示了綏德石雕文化的高超技藝。據查北京盧溝橋雕有石獅子485個,綏德千獅橋也夠一座中國石獅子最多的獅橋。

(據《綏德縣誌》)

95.以剪紙大師郭佩珍為代表的佳縣剪紙,已達到很高的藝術境界,它不再是簡單的民間窗花,而成為獨具地方特色的文化產品,漂洋過海,盡展風采。郭佩珍一生創作各類剪紙作品兩萬多幅。她為世界婦女大會捐贈的《婦女頂起半邊天》(4×0.7米),受到各國代表的高度讚譽。她剪的《陝北風情圖》(3×0.6米),有近千個人物,山川河流、各行各業、花草樹木、莊稼牲畜,千姿百態,栩栩如生,被專家們譽為當代的《清明上河圖》。

(據李霽:《郭佩珍的剪紙藝術》,載《陝北文化研究》2004年總第13期)

96.2003年綏德新修建的永樂大道版畫長廊,堪稱中國石雕版畫第一。永樂大道全長1566米,雕刻石板畫365幅,象征365天,天天有畫。版畫長廊有疏屬山傳說、秦漢雄風、米脂婆姨綏德漢、黃土高坡、文化綠洲等內容,張揚了陝北文化的博大精深,反映了綏德醇厚的人文風情和精湛的石雕藝術。

(據《榆林日報》報道)

97.由中華全國新聞工作者協會、人民日報社、光明日報社等單位主辦的第九屆“中華大地之光”征文評選揭曉,榆陽區民營企業家、榆林興亞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張子亮被評選為“全國十佳新聞人物”。榆林日報副總編高建華根據張子亮的事跡采寫的通訊《從孤兒到千萬富翁》,獲本屆“中華大地之光”征文評選通訊一等獎。

(據韓文:《張子亮被評為全國“十佳新聞人物”》,載2003年12月5日《榆林日報》)

98.22歲的劉亞民,是橫山縣王有地人,家貧,高中失學,出外打工。在長安大學嶽勇老師的精心培育下,成為優秀的魔術演員,被上海魔術團聘任,2003年11月19日,在上海國際魔術大賽中榮獲金獎,聲振滬京,為祖國贏得了榮譽。

(據2003年11月19日《文匯報》《陝北小夥哭了……》)

99.由中國鋁業公司投資115億元,2004年在榆陽區金雞灘鎮建設電解鋁生產項目。配套項目有年產千萬噸的煤礦,4×30萬千瓦的電廠,建成年產電解鋁50萬噸工廠,成為中國最大的電解鋁生產廠家。

(據杜飛:《全國最大電解鋁生產項目將落戶榆陽區》,載2003年12月1日《榆林日報》)

100.2003年12月26日,榆林天然氣化工廠10萬噸甲醇技改項目投產剪彩儀式暨20萬噸甲醇銀企合作協議簽字儀式在榆舉行,該廠甲醇年產量由12.8萬噸提高到23萬噸,產能躍居全國第三。20萬噸甲醇新建項目計劃於2004年建成投產,成為中國最大的甲醇生產廠家。

(據明光、仲平:《榆林加速向全國最大甲醇生產基地挺進》,載2003年12月30日《榆林日報》)

101.子洲縣張俊誼所著《毛澤東與中國農民》一書,經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審查批準,於2003年年底由陝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發行。這本書是目前國內外從毛澤東與農民關係這個視角研究評述毛澤東的第一部書,它對研究毛澤東思想和毛澤東的功過是非、研究中國革命和建設的經驗教訓,深入解決當今中國的“三農問題”,有一定的曆史價值和借鑒作用。

(據《陝北文化》第二期《文化簡訊》)

102.明、清兩代,一批批江南人遷徙榆林,或做官或實邊。他們將家鄉的“絲竹韶音”傳入榆林,同本地聲樂交融凝聚成獨樹一幟、具有濃鬱榆林城特色的“裏巷之曲”——榆林小曲。榆林小曲主要在榆林城內流傳,是一種不化裝、不表演的坐唱曲藝。其曲調委婉纏綿、悠揚動聽,具有南方小曲某些韻味,被人稱為“塞上南音”,唱詞結構嚴密、辭藻華麗、含蓄雅致,耐人尋味。其題材主要取自官宦人家和市民生活階層中男女情愛、閨房春思、風情人物及曆史故事等,流傳下來的歌曲近百首。多次赴省、京演出獲獎,被音樂界譽為“沙海綠洲裏的一泓甘泉”。

(據《榆林市誌》)

103.橫山縣的畜牧工作者魚功超、謝克詩等從1958年開始用新疆細毛羊和本地蒙古綿羊進行雜交改良試驗,經過近40多年的反複改良培育,產毛量由原來產粗毛1公斤提高到5公斤。經國家組織的專家鑒定陝北細毛羊培育成功。1985年橫山縣細毛羊已達7萬多隻。

104.由橫山畜牧工作者培育的陝北白絨山羊良種,2003年經國家畜禽品種審定委員會有關專家鑒定,培育成功,應在國內大力推廣應用。該良種從1979年開始,以遼寧白絨山羊為公本,本地山羊為母本,所生雜種對本地生態環境適應性強,經20多年的培育,產絨量比本地山羊高出一倍多。成年公羊平均產絨量723.8克,成年母羊430.4克,高於遼寧白絨山羊產絨量(公羊平均570克,母羊平均400克)。遺傳穩定,生產性能高,產絨量、絨的長度、纖維細變等方麵均居國內先進水平。

105.從陝西省考古研究所獲悉:考古工作者在吳堡縣辛家溝鄉後寨子峁發現龍山時代兩座石頭城和全國最大的陶窯遺址。遺址麵積大,積存多,有重要的考古價值,有望建立研究陝北新石器文化序列和框架標尺。

(據2004年11月20日《陝西日報》)

106.靖邊縣民間藝人孟占雄、張有萬從1979年起,將跑驢這種廣場藝術搬上舞台。先後八次進省獻藝,兩次赴京匯報表演,九次獲國家和省級獎勵,赴德國、瑞士、蘇聯等國參加國際民間藝術節,獲得了很高的榮譽。1974年以來,他們對跑驢表演藝術進行了大膽的創新,並對道具進行了重大改革。新道具不僅可以動耳、搖尾、轉眼、張嘴,而且可以做轉向、下鞍、倒騎、雙人騎等高、難、新動作,為跑驢藝術增加了新的活力。

(據孟海平《陝北民俗舞蹈史話》)

107.神木縣委幹部張應龍放棄舒適的工作條件和外資企業年薪12萬元的誘惑,傾囊承包了30萬畝荒無人煙的原始沙漠,成為中國承包治沙麵積最大的個體戶。兩年來,已投資100多萬元修通公路,架設輸電線路,建起水塘、苗圃、溫室,新建成無公害蔬菜基地200畝,造林種草1.35萬畝。

(據2004年6月2日《榆林日報》)

108.全國第一家黃土高原國際民間綠色文化網絡5月9日在榆林開通,向全世界宣傳陝北民間綠化經驗和綠化成果。該網絡是由臥雲山植物園和日本友人及我市林業、院校、文化等部門和單位發起組建的。首期設備由日本友人投資提供。

(據2004年5月21日《榆林日報》)

109.橫山縣進出口公司簽約生產的大明綠豆,不僅享譽東南亞各國,而且受到歐美國家的青睞,特別是在日本占到市場60%份額,成為中國在日本最大的綠豆出口商。該公司年出口綠豆1.5萬噸,創匯1000萬美元,占榆林市農副產品出口創匯的93%。榆林一直保持著西北五省外貿第一創匯大縣的領先地位。2005年8月16日,在榆林經濟開發區隆重舉行了橫山縣進出口公司建成現代化綠豆加工基地儀式。

(據2005年8月18日《榆林日報》)

110.2003年“沙漠古都統萬城學術研討會”上,專家首次提出了統萬城“古都建築的五大特點”——沙漠上建築的草原都市,我國早期建築使用三合土的典範,我國早期馬麵兼倉庫建築的壯舉,我國早期使用木筋建築的首例、我國早期套城建築的發展。

(據《榆林日報》“周末特刊”,張勇、李祖坤/文)

111.世界級的兩大企業巨人中國神華集團公司(世界五大煤炭企業之一)、美國陶氏化學公司(全球500強企業中名列第125位)和陝西省聯手在榆林建設世界級大型煤化工項目。2004年12月17日在西安舉行了大型化工項目合作簽字儀式。

(據2004年12月18日《陝西日報》,薛向群、杜鵬舉/文)

112.2004年全國煤焦油產量500萬噸,而榆林市煤焦油產量達到80多萬噸,占全國的五分之一,成為全國最大的煤焦油生產市。煤焦油是焦炭生產的附屬產品。去年因整頓“五小”企業,對焦化企業生產有所影響,而實際榆林市的焦炭設計生產能力在2000萬噸左右,焦油生產能力可以達到近200萬噸。

(據2005年3月16日《榆林日報》,薛春生/文)

113.紅堿淖濕地已成為全球最大的遺鷗繁殖地。遺鷗是世界珍稀鳥類之一,屬極度瀕危鳥類,國家級保護動物,全球現存數量不足1萬隻。遺鷗是生長繁殖於荒漠、半荒漠湖泊(必須有湖心島)生態環境條件下的典型鳥類。紅堿淖近年來生態環境大為改變,成為水草豐美的濕地,吸引來6000多隻遺鷗在此“安家落戶”,成為全球最大的遺鷗繁殖地。

(據2005年6月11日《榆林日報》,王中強、曹瑞/文)

114.2004年,榆林市在全國率先取消農業特產稅,免征農業稅,有史以來農民第一次實現了零負擔。全市農業總產值增長20%,居全省第一。

(據2005年7月4日《榆林日報》,張路/文)

115.據悉榆林市已建成樟子鬆母樹林500畝,去年首次批量收獲26.5公斤樟子鬆種子,並於今年春季種植繁育出樟子鬆幼苗60萬株,生長茁壯。該科研項目填補了全國樟子鬆種子園人工育苗的空白,使榆林市成為西北地區唯一的人工繁育樟子鬆和培育樟子鬆幼苗基地。

(據2005年8月2日《榆林日報》,薛春生、劉東興/文)

116.全麵反映綏德曆史文化的巨著《綏德文庫》已出版發行,在文化界產生了巨大反響。綏德地處陝北腹地,是享有盛名的曆史文化名城。綏德在相當長的曆史時期是陝北的政治、軍事、經濟和文化中心。綏德是陝北文化最有代表性的地方,在中國民族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為了挖掘、整理、保護陝北文化遺產,弘揚陝北文化,綏德縣委、縣政府從1993年冬開始組織力量編纂《綏德文庫》,共18卷20冊,1000餘萬言。這部書不愧是陝北曆史文化全方位多側麵的展示,具有重要的存史、資政、教化和欣賞研究及學術價值。一個縣能完成如此意義重大、影響深遠的浩大文化工程,是個創舉,陝西僅有,全國也未聞,辦了一件功德無量的好事。
更多

編輯推薦

1中國股民、基民常備手冊
2拿起來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澤
5周秦漢唐文明簡本
6從日記到作文
7西安古鎮
8共產國際和中國革命的關係
9曆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倫...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護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共收入論文41篇,分7個欄目,即考古學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遺址調查報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護修複技術、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戰損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結】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國古代皇家禮儀

    作者:孫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內容包括尊君肅臣話朝儀;演軍用兵禮儀;尊長敬老禮儀;尊崇備至的皇親國戚禮儀;任官禮儀;交聘禮儀等十個部分。

  • 中國古代喪葬習俗

    作者:周蘇平  

    科普教育 【已完結】

    該書勾勒了古代喪葬習俗的主要內容,包括繁縟的喪儀、喪服與守孝、追悼亡靈的祭祀、等級鮮明的墓葬製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