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肖動物十二種,雞有自己的位置——酉。雞能夠坐在酉的寶位上,既靠自己的“身世背景”——所謂有關雞的文化,又靠自己的“社會關係”——體現了生肖文化與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的聯係。
在十二地支的序數係列裏,酉排名第十。子鼠、醜牛、寅虎、卯兔、辰龍、巳蛇、午馬、未羊、申猴之後,排到酉雞是第十位的生肖動物。然而,事情並不這麽簡單。夏曆屆雞的月份是八月而非十月。這是因為夏曆以建寅之月為正月,寅虎居首,酉雞也就跟著前提了兩位。
十二生肖以虎打頭,是一種值得注意的文化現象。雲南普米族以虎牛、虎月、虎日為吉,排屬相以虎為首。
可別輕視這寅虎為首的情況。我國彝族以十二生肖紀日,以虎為首。著名學者劉堯漢《中國文明源頭新探》一書談到源遠流長的彝族“虎曆”,認為幹支紀日、紀月、紀年是以遠古羌戎的“虎曆”為基礎而建立的符號係統。這是分一年為十個月的曆法,用以紀日的十二屬相,以虎為首為貴,因此稱彝族十月曆為“虎曆”。彝族以虎為原始圖騰,是遠古羌戎以虎為圖騰的伏羲氏族部落的後裔。
十二生肖以虎為首具有如此豐富的文化內涵,這就提供了一個視角,啟發我們以這樣的目光來審視酉雞——由雞開頭、以雞為首的十二屬相。
1986年廣東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概況》一書,載有如下文字:
黎族有本民族傳統的曆法,以十二天為一周期,每天都以一種動物的名稱命名,類似漢族的十二地支,次序是:雞、狗、豬、鼠、牛、蟲、兔、龍、蛇、馬、羊、猴日。但日子的名稱、次序也因地而大同小異。
我國海南黎族的十二生肖紀日,以雞起首、猴煞尾,雞日排位第一。
黎族的十二生肖崇雞,是個有趣的文化現象。20世紀30年代初,德國人類學教授H·史圖博兩次深入海南黎族腹地調查采訪,他於1937年出版的《海南島民族誌》一書中,記錄了關於黎族婦女文麵習俗的傳說:黎族先祖有一個女兒,她的母親在她出生後不久就去世了。其後,有天鳥含著穀子來養育這個嬰兒。為了不忘記這個養育之恩,黎族婦女直到今天還文身,塗上各種顏色來模仿鳥的樣子。這種文身可能是表現天鳥翅膀的花紋。對於這一傳說,有研究者認為它與《詩經》“天命玄鳥,降而生商”的神話有酷似之處。而H·史圖博對此傳說的考證,也認為“與信仰狗是始祖同樣,是圖騰起源之一”。韓伯泉《簡論黎族婦女的“繡麵”習俗及其傳說》,認為這一傳說明顯地具有追宗認祖的含義,反映了黎族先民的圖騰信仰。
黎族婦女文麵習俗及相關傳說,為我們探討十二生肖雞居首的文化現象,提供了值得重視的材料。崇雞與崇鳥,其實是一回事。
由於地域及文化的不同,各地各民族的十二生肖存在一些差別。十二種屬相動物,並不總是一成不變的。但進進出出的不同陣容裏,總能見到雞。
十二生肖紀年,蒙古語稱“阿爾本浩牙勒吉勒”。蒙古族傳統紀年以虎年為周期之首,順序是:虎、兔、龍、蛇、馬、羊、猴、雞、狗、豬、鼠、牛。雞排在第八位。
新疆柯爾克孜族是曆史上最古老的突厥民族之一。也是突厥民族中最早運用日、月、季、年曆法的民族。柯爾克孜人以十二生肖紀年,十二生肖是:鼠、牛、虎、兔、魚、蛇、馬、羊、狐狸、雞、狗、豬。這種紀年法,柯爾克孜人至今還在使用。柯爾克孜人的十二生肖中,有魚有狐狸,而無龍無猴,雞保留在那套生肖係統裏。
生活在西雙版納地區的傣族同胞選取的生肖動物,雖然相對於地支醜的是黃牛,相對於辰的是大蛇或蛟,相對於未的是山羊,相對於亥的不是豬而是象——這該是最能體現地方特點的了,但是雞照樣存在於這一生肖組合裏。
在少數民族地區從事調查研究工作的學者陳誌良,1940年在《說文月刊》上發表《帟俗禮記》,記錄了兩組生肖。其一采自廣西,依次為:龍、鳳、馬、蟻、人、雞、狗、豬、雀、牛、虎、蛇十二種。另一采自雲南,以象開頭,分別為象、牛、虎、鼠、龍、蛇、馬、蟻、猿、雞、狗、豬。在這兩套組合裏,雞均榜上有名。
中國古代譯佛經,十二生肖裏的雞,有時代以金翅鳥。印度古代傳說,十二神將每位駕馭一種動物為坐騎,十二種動物正好組成十二生肖。這十二種動物是:鼠,招杜羅神將;牛,毗羯羅神將;獅,宮毗羅神將;兔,伐折羅神將;龍,迷企羅神將;蛇,安底羅神將;馬,安彌羅神將;羊,珊底羅神將;猴,因達羅神將;金翅鳥,波夷羅神將;狗,摩虎羅神將;豬,真達羅神將。金翅鳥所據,是雞的位置。
在一些漢譯佛經中,見生肖雞而不見金翅鳥。《大集經》描繪了一幅瑰麗的十二生肖圖:東南西北四方大海之中,各有神山,東海金山、南海琉璃山、西海玻璃山、北海銀山。每一方的山上,均有三窟,四方十二窟,每個寶窟都有名稱。每個寶窟都曾經是菩薩的住所,後來成為十二神獸的住所,十二神獸各住一窟。在西海的玻璃山中,有上色窟,其中住獼猴;誓願窟,其中住雞;法床窟,其中住犬。
《大集經》中十二生肖的方位分布,同中國的十二辰是一致的。每方三種生肖,方位處西者為猿猴、雞、犬。《大集經》把十二生肖描繪為輪流值日的神獸,晝夜巡行於閻浮提洲,並寫道:“此土多有功德,乃至畜生亦能教化演說無上菩薩之道。是故,他方諸菩薩等常應恭敬此佛世界。”講十二生肖,宣揚佛教的理想境界。
域外的十二生肖之說,據郭沫若的考古學著作《釋支幹》所載,埃及十二生肖是:牡牛、山羊、獅子、驢、蟹、蛇、犬、貓、鱷、紅鶴、猿、鷹;希臘十二生肖是:牡牛、山羊、獅子、驢、蟹、蛇、犬、鼠、鱷、紅鶴、猿、鷹。兩者的區別僅在於犬之後,一為貓,一為鼠。從這一差異來說,中國關於十二生肖有鼠無貓的故事,講得有頭是道的,看來還是有其道理的。
這兩組生肖裏沒有雞,但卻都出現了兩種禽鳥類動物——紅鶴和鷹。
東南亞一些國家講十二生肖,是由中國傳過去的,但也有稍許變化。越南十二生肖有雞有狗,有鼠有牛,隻是以貓替代了兔。相傳為翻譯致誤,因為“卯”與“貓”音近,卯兔被誤為貓,以訛傳訛到如今。
元代周達觀寫了一本柬埔寨行紀。書名叫《真臘風土記》。書中記:“十二生肖亦與中國同,但所呼之名異耳;如以馬為卜賽,呼雞之聲為欒,呼豬之聲為直盧,呼牛為個之類也。”中國元代時,柬埔寨名真臘,十二生肖中有雞,呼為“欒”。
如今柬埔寨曆法仍用六十周期紀年,類似於中國的六十甲子。其十二生肖以蛇開頭,六十周期順序為:蛇一、馬二、羊三、猴四、雞五、狗六、豬七、鼠八、牛九、虎十,接下去是兔一、龍二、蛇三、馬四、羊五、猴六、雞七、狗八、豬九、鼠十。十年一折轉,鼠十之後為牛一、虎二、兔三、龍四、蛇五、馬六、羊七、猴八、雞九……直到龍十,為六十周期的結尾。在這六十周期裏,每種生肖出現五次,這同六十甲子是一樣的。雞所出現的五次,先後為雞五、雞七、雞九、雞一、雞三,所綴數碼均為奇數。這就是說,在柬埔寨曆法中,六十年裏會依次經曆雞五年、雞七年、雞九年、雞一年和雞三年。
泰國曆法的小周紀年法,即十二生肖紀年,十二年一周期;又用大周紀年法,這是六十年周期紀年法。泰國的大周紀年與柬埔寨同,以蛇一年開始,馬二、羊三、猴四、雞五、狗六、豬七、鼠八、牛九、虎十之後,兔一年、龍二年……這樣排下去,每一生肖輪滿五次,至龍十年周期結束,再由蛇一年重新開始。1981年,中國農曆為辛酉雞年,泰曆稱為雞三年,也隻稱雞年;1993年中國農曆癸酉雞年,泰曆則稱雞五年。
十二種生肖,隨年值歲,再加上種種傳說,永遠是人們津津樂道的話題。子鼠醜牛,小耗子做了十二屬相的排頭兵,這就引得人們非要說道說道不可。有傳說講,黃帝遴選十二生肖,以賽跑定名次。牛跑了個一牛當先,關鍵時刻,偷騎牛背上的鼠卻跳躍衝刺,竊取了頭名,憨厚的牛也就屈居第二了。還有故事著眼於十二生肖有鼠而無貓,故事說:玉皇大帝要選十二屬相,令四大天王先行推舉。四大天王推薦:雞司晨,狗守門,牛耕田,馬駕車,貓念經,兔拜月,龍、蛇治水,虎、猴鎮山,豬、羊做犧牲,這十二種正好當選。玉皇令分別通知這十二種動物正月初一到南天門,準備屆時按到來先後排出十二生肖順序。鼠從貓那裏得知這一消息,與貓相約,那天要陪貓一同前去。可是,到了正月初一,鼠卻偷偷地前去,玉皇看到鼠,說了句:“好大的老鼠!”鼠借此搶得了第一名。貓因為等鼠同去,誤了時間,落選了。使得貓永世恨鼠,見鼠就咬。另有傳說講,當初有十三種動物擠入生肖候選圈,是鼠用鑽進象鼻的舍生忘死的拚搏,淘汰了大象,為解決超編難題立了頭功。哈尼族傳說,遠古洪荒,先民們靠采集、狩獵獲取食物,常常中毒。後來人們發現,精明的老鼠雖在夜間覓食,但從來不會選錯食物。人們就以鼠為借鑒,得知哪些果子可以充饑,哪些果子不可入口。先民們認為鼠比人還聰明,排生肖時就將老鼠排在第一位。
雞的生肖排位偏後,因此,在這類傳說故事中,似乎也就沒有什麽風頭可出。有一則民間傳說講到雞。故事講,雄雞報曉你道是在鳴什麽?那是在日出時分,向著東海鳴不平,公雞一聲聲地啼叫著:“龍哥哥,還我角……龍哥哥,還我角……”故事講,龍本無角,當年同雞一道去競選十二生肖,雞威武而美麗,很自信。龍自覺把握不大,向雞借角,裝在頭上。入選後,卻再不肯把角還給雞。公雞難忘舊賬,每日清晨醒來第一件事,就是朝東海龍王居住的方向,高聲啼呼:“龍哥哥,還我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