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肖文化信仰在中國的影響是巨大的、廣泛的。每個來到這個世界上的中國人都有一個生肖,生肖會伴隨我們一生,有時甚至對我們的心理和行為產生影響。那麽,生肖是什麽呢?
古代中國人用十幹、十二支搭配紀年,六十年一輪回。又將鼠牛等十二種動物和十二支一一對應起來,形成子鼠、醜牛、寅虎、卯兔、辰龍、巳蛇、午馬、未羊、申猴、酉雞、戌狗、亥豬,以此紀人生年,十二年一循環。這十二種動物就是十二生肖,亦稱十二屬相。出生於哪一生肖年的人,則屬哪一生肖。據前蜀人馮鑒《續事始》,十二生肖出自華夏始祖——軒轅黃帝的創造,從王充《論衡》可知,西漢時,生肖習俗已十分盛行。
用動物紀人生年是一種奇特的文化現象,這種紀年法起源於遠古的動物圖騰。這從人與生肖動物存在的“肖”與“屬”的關係可知。肖者,似也;屬者,連也。誰屬哪種屬相,誰就像哪種動物,與這種動物有著一定的聯係,這是民間普遍的認識。人們把自己的生肖年當做“本命年”,把所屬的生肖當做自己的“本命神”加以保護,《月令廣義》雲:“父母生肖並本身生肖之肉,如豬羊牛雞等物皆宜忌。”清代梁紹壬《兩般秋雨庵隨筆》記:“宋徽宗崇寧間,範致虛為諫議,謂‘上生壬戌,於生肖屬犬,人間不宜殺犬。’”這種將人與所屬生肖視為一體的認識和圖騰崇拜之認為動物與氏族有某種血緣關係是一脈相承的。因此,我們可以說生肖紀年是遠古動物圖騰的遺存。
社會的發展、科學技術的進步使人們對動物的了解越來越多,研究也越來越深入。1997年2月27日,英國愛丁堡羅斯林研究所的科學家宣布,他們在7個月前利用無性繁殖方法即“克隆”(Clone)法成功地培育出世界上第一隻隻有母親沒有父親的小綿羊多利。此前,中國、美國等國科學家也曾“克隆”出一些牛、羊、猴、兔等動物,不過,技術難度沒有英國科學家的那麽高,因而沒有造成轟動。英國科學家培育的“克隆羊”震驚了世界,其轟動效應不亞於一顆原子彈的爆炸。“克隆羊”的誕生標誌著人類在生物工程、遺傳學等方麵的巨大成就,而從社會學的角度看,人與動物的關係變得簡單了,不是嗎?複製一隻活生生的羊在以前是不可企及的仙話、神話,現在卻可以實現,雖然它還沒有像複製一張羊的圖畫那麽容易。按理說,隨著對動物的了解以及對世界的征服,人類應變得更加唯我獨尊才是。也就是說,將人與動物用肖或屬的關係連在一起的生肖文化似已沒有存在的必要了。而事實並不是這樣,生肖文化幾千年前就已存在,現在也並沒有因科學的發展,“克隆羊”的誕生而有所改變。相反,從“克隆羊”身上,我們倒感到了人與羊、人與動物的密切關係。在人類還沒有馴化羊以前,羊已是原始先民主要的衣食之源了,這從狩獵時代大量的獵羊岩畫中可以了解。大約一萬年前,人類馴化了山羊和綿羊,從此,羊與人類相伴相生直到今天,羊不僅在人類的物質生活方麵占有相當重要的地位,同時與人類精神生活也存在著密切的關係,許多國家和地區都有有關羊的神話、傳說、故事及風俗、習慣,羊常被人們賦予某種特殊的意義,羊文化滲透人們生活的方方麵麵。十二生肖動物中有羊正是基於人與羊的密切關係。除中國外,古巴比倫、印度、希臘、埃及等國也都有以動物紀年、紀日的習俗,所用的動物與中國有一些不同,但其中羊、牛等與人類生活密切相關的動物是各國都有的。
對於人人都有一個的這十二種生肖動物,人們的情感卻是不一樣的,評價是有褒有貶的。比如對鼠是貶多褒少,對牛是褒貶參半,對龍則褒多而貶少……人們對羊的感情可以說是最複雜的。一方麵,羊代表吉祥、善良、美好。古時“羊”與“祥”是相通的,“善”與“美”的本義也均與羊有關。漢代董仲舒《春秋繁露·執贄》中的一段話對羊進行了最好的讚美:“羔有角而不任,設備而不用,類好仁者;執之不鳴,殺之不諦(即啼),類死義者;羔食於其母,必跪而受之,類知禮者。故羊之為言猶祥與。”正因為羊具有如此的秉性,並被人們賦予美、祥、仁、義、禮等象征意義,因而古時士大夫們以羊為贄,以羔裘為朝服,意思是德亦如羔羊。十二種生肖動物中,恐怕沒有哪一種能像羊這樣具有如此多的美好的象征意義。然而,另一方麵,羊卻又是軟弱、膽小、受欺的代名詞,是可憐的替罪羊。民間有“眼露四白,五夫守宅”的說法,而羊眼被認為是“露四白”的,於是,屬羊的女子不管是否“眼露四白”,一律被認為是不吉的,婚後定克死其夫而寡居,民間有諺曰:“女子屬羊守空房”,又有“男屬羊,黃金堆萬兩,出門不必帶口糧;女屬羊,命根硬,克夫克爹又克娘”、“十羊九不全”等。
對於這種將屬相劃分為優與劣的荒謬做法,古人早就有過嘲諷與反駁。清代李汝珍在其小說《鏡花緣》第十二回中有這樣一段話:“尤可笑的,俗傳女命北以屬羊為劣,南以屬虎為凶。其說不知何意?至今相沿,殊不可解。人值未年而生,何至比之於羊?寅年而生,又何至變為虎?且世間懼內之人,未必皆係屬虎之婦。況鼠好偷竊,蛇最陰毒,那屬鼠、屬蛇的,豈皆偷竊、陰毒之輩?龍為四靈之一,自然莫貴於此,豈辰年所生,都是貴命?此皆愚民無知,造此謬論,往往讀書人亦染此風,殊為可笑。”
漢代將陰陽五行觀念引入生肖紀年中,十二支及十二生肖分屬陰與陽及金、木、水、火、土五行。如未為陽,羊為火畜等。由於陰陽五行之間存在相生相克的關係,而十二種動物之間本身也存在弱小與強大、凶狠與善良的區別,因而民間又形成了許多生肖禁忌。比如羊遇虎是很難生還的,所謂“羊入虎口,必死無疑”。於是,一些屬羊的人就聽不得這類的話,大清國皇太後慈禧就是一例。慈禧生於1835年,正是乙未羊年。有一次,皇宮裏演戲,曲目是《玉堂春》,其中有一句唱詞是“羊入虎口有去無還”,當演員在台上唱出這句詞時,慈禧一下子火冒三丈,喝令停演。因為她屬羊,怎能夠容忍“羊入虎口”?男女議婚時,先決條件便是看屬相是否相合。如果不合,婚事很難成就。關於屬羊的婚配禁忌也有各種說法,如:“兩隻羊,活不長”;“鼠羊不到頭”或“羊鼠一旦休”;“黑狗不能進羊圈”等。
與將屬相劃分為優與劣一樣,這種所謂的屬相相害、相衝也是一種極其荒謬、可笑的做法。從漢代王充《論衡》開始,人們就已在批駁之,然而,這種陋俗還是造成了許多人間婚姻、愛情悲劇。
如果說古人由於認識水平有限,崇信這種宿命論觀點,尚有情可原。那麽處在科學技術如此發達的今天,人們則不應該再相信這些迷信思想了。但事實上,這種生肖禁忌特別是關於羊的生肖禁忌,直到21世紀仍在許多地方存在著,且發生著影響。很多地方還出現了馬年之初青年男女突擊結婚、婚後迅速要孩子的情況,目的是當年就能生下一個屬馬而不屬羊的孩子。這一出出近乎滑稽的鬧劇令人啼笑皆非,而這種人為製造的生育高峰為這些屬馬、屬猴的孩子將來在上學、就業方麵造成的困難不知人們想到了沒有?那個時候,所謂的生肖優劣與生肖禁忌該如何解釋呢?
生肖在其作為傳統文化及傳統民俗之外被摻進了許多關於人生婚喪、運程等內容的宿命論思想,這是不足取的。但不管怎樣,生肖文化本身還是深受人們喜愛的,雖經幾千年卻仍保持著清新、健康的氣息。比如圍繞這十二生肖的前後順序排列、陰與陽問題有許多傳說、故事、推理、猜測;各代均有文人墨客以十二生肖為內容寫詩作畫;在民間藝術中,生肖更是長盛不衰的主題。而羊作為吉祥、美好的象征成為十二生肖之一典,生肖迷信與禁忌永遠不能改變羊的這種遠古就已形成的象征意義。當羊年到來時,人們充滿了信心,充滿了希望,這正如一副喜迎羊年的對聯所說的:“未時驕陽豔,羊歲淑景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