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傳統節日,有一些與蛇有關。
農曆二月初二是“龍抬頭”日。這一天山東農村的群眾剪龍、蛇貼在門、窗、豬圈、雞窩上。蛇稱小龍,又是龍的主要原型和基幹。而“二月二”地氣轉暖,蛇從冬眠狀態中複蘇。所以這一天,原本可能是蛇的節日,後來蛇讓位給龍,這一天也就成了“龍抬頭”日。
清明節這天,山西絳州的民眾要做蛇盤饃“蛇蛙饃”等上墳祭祖。饃上捏一條盤繞的單頭蛇或雙頭蛇。祭墓之後,孩子們繞著祖墳走一圈,麵對太陽,把饃上的蛇頭咬掉。據說這樣做是為了“滅毒頭,免災禍”。
農曆五月初五是端午節。這一天,民間流行貼寶葫蘆鎮五毒的剪紙。五毒是蛇、蜈蚣、蠍子、壁虎、蟾蜍五種“毒蟲”。有些地方的兒童還要係上繡著“五毒”的兜肚,拿著繡有“五毒”的布老虎。這些習俗都有去五毒、防災祛病的含意。
此外,正月十五元宵節、七月七乞巧節在福建樟湖阪是遊蛇燈、賽蛇神的日子。四月十二在蘇州傳為蛇王生日,這些日子可以說是地方性的“蛇節”了。
至於春節張貼的十二生肖年畫、十二生肖剪紙中,自然也少不了蛇。
在這眾多的節日裏,蛇或是神靈、或象征吉祥、或為毒蟲災害的代表。無論如何,它的反複出現,說明蛇與人們的生活關係密切,平時是如此,過節也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