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婚俗信是一種以祭鼠、敬鼠、媚鼠為手段,以禳鼠、驅鼠、滅鼠、祈福為目的的民俗活動。從各地地方誌中對鼠婚俗信的記載來看,清代此俗比較盛行。
(一)鼠婚所反映的祭鼠、敬鼠、媚鼠之俗
每年從臘月二十三到二月初二是老鼠嫁女的日子,各地的日子不一,其婚俗也各不相同。鼠辦喜事,首先要敬祭祖先,這祖先自然是鼠祖了。北方嫁鼠日祭鼠,一般在牆角鼠穴前供以麵餅,插上紙花,以果燭設祭;河北萬全縣還專門蒸上麵丸供之。南方通常用爆秫米花置於屋壁穴間,焚香祝鼠,其虔誠之態與祭人無異。
鼠辦喜事,當然要為鼠新娘準備嫁妝。我們從大量的鼠嫁女年畫、剪紙、歌謠那形象化的送親場麵中,欣賞過鼠新娘那豐盛的嫁妝(詳後)。地方誌和民俗資料中對為鼠準備嫁妝的記載也很有趣。據浙江青年學者劉曉華告知,浙江衢州市龍遊縣民間相傳正月初一晚老鼠成親,有的因為嫁妝不足,要拖一雙繡花鞋做嫁妝;有的因喜筵短缺,要背一些食品作菜肴。為什麽要用鞋子作鼠新娘的嫁妝呢?這使我們想起清代浙江杭州人梁玉繩寫的“竊履作轎鼠嫁女”的詩篇(詳見本書第十二章第二節《竊履作轎鼠嫁女的民俗風采》),原來為鼠嫁女準備一隻鞋子是作轎子用的。你知道嗎?河北也有此俗。據說漳河兩岸每到正月初十夜鼠嫁女之時,要把一隻小孩鞋放在炕洞口或牆角落,叫鼠娶媳婦時當轎用。有了轎子還不夠,江蘇淮安在正月十六嫁鼠時,要為鼠準備脂粉、花果置鼠穴旁;湖南寧遠在正月十七鼠婚之時,準備糖果、花生,叫做“為鼠催妝”。
鼠是倉神,嫁娶迎親的喜筵自然要辦得隆重體麵,民間把鼠婚日為鼠送食稱為飼鼠、餉鼠、供鼠糧,陝西米脂叫“為鼠撒路”。台灣要在鼠洞口撒鹽和米,江蘇在喂鼠飯時要加上魚肉,浙江金華要用炒黃豆、拌紅糖供鼠食。
民間百姓為了鼠的婚事真沒少操心,難道僅僅是為了好玩嗎?
(二)鼠婚俗信所反映的鼠忌與禳鼠驅鼠習俗
鼠婚之日還有不少禁忌。例如:不舂不磨;不用針、剪,忌開箱;早睡,不喧嘩,不言鼠事,湖北還要輟業;陝西忌食米粥、小米,河北蔚縣忌食米飯,等等。禁忌中最有意思的是燈俗,一些地區要忌燈、熄燭、不張燈,說是禁燈,否則一歲作耗;另一些地區卻要在牆角鼠洞口點燈,廣東梅縣還要點長明燈,說是讓嫁鼠的儀仗好走,民間又叫照鼠耗、照鼠嫁。
如果違反了禁忌,驚擾了鼠們的婚事又怎麽樣呢?地方誌中說得很清楚,驚之則一歲擾人,得一年鼠聒;驚之則害百穀、齧衣裳,害鼠瘡;見則多鼠害,鼠泛濫成災。可見鼠婚的目的很清楚――禳鼠害、求平安。
禳鼠是鼠婚俗信的一項重要內容。民間選擇歲末年初鼠繁殖的高峰期嫁鼠送鼠,配合照鼠耗(照虛耗)、填倉節等民俗活動,以食物誘鼠出洞,放貓捕鼠,以達到滅鼠的目的(詳見本章第三節)。一些地區利用鼠婚之日共同逐鼠、塞鼠洞,還編了驅鼠謠、咒鼠歌以禳鼠。如山西運城在正月初十鼠嫁女這一天,用纏著頭發絲的炭塊堵鼠洞,主婦們還在灶邊、鍋台老鼠走動的地方,一邊撥拉著一個小葫蘆,一邊唱著咒鼠歌,以求一年不受鼠擾。湖北荊州地區仙桃市傳說正月十五鼠嫁女,晚上,各家小孩手拿簸箕、破瓢、罐子,邊敲邊喊,以祈驅鼠免災。雲南的鼠婚日傳說在正月十六,當夜,各家都要逐鼠。一人左手拿葫蘆,右手拿刀;另一人手拿鞋子,邊走邊唱咒鼠謠。湖南寧遠在正月十七鼠嫁女的日子,把糖果花生敬鼠,並把鍋蓋簸箕大敲大打,為鼠催妝。第二天早晨,將鼠穴塞堵,以為鼠可從此絕跡。民間的嫁鼠禳鼠活動盡管是消極的、巫術性的,不能起到真正滅鼠的作用;但百姓在嫁鼠之時,配以各種驅鼠滅鼠的土辦法,如堵塞鼠洞、逐鼠出洞、放貓捕鼠等等,從中可以看出,鼠婚俗信反映了百姓借鼠婚祈求逐鼠、驅鼠和滅鼠的願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