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時期,印度的佛教傳入中國,同時也帶入獅子文化。我國的虎文化也向鄰近國家傳播。如朝鮮和日本的十二生肖便與我國完全相同,我國唐代人身獸麵十二生肖明器,和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四方神,在朝鮮古代墓葬已有出土。內蒙古科爾沁神鷹和神虎的童話,也傳入朝鮮,他們把神鷹、神虎用木版印刷成門畫,年年貼到家門上。他們還習慣在門口貼“虎”字以辟邪。日本的“食草”民間信仰,也與朝鮮相同。朝鮮和日本亦有虎鵲圖。日本不產虎,卻用虎躍圖對孕婦進行胎教。
虎文化傳到朝鮮後,朝鮮人民又根據民族的習慣加以改造。如朝鮮稱虎為山神、山靈、山中的英雄,又尊虎是山神的使者。人們認為災害的發生,是山神因被觸怒的示威。為了生活的安寧,民間有祭虎的風俗。祭祀時,在祭壇的中央掛“開國壇君(主)”神像,兩側掛虎神圖。朝鮮還用泥塑彩繪護身牌,正麵塑一隻大虎和兩隻小虎,背麵書寫上處於厄運年齡人的出生年月的幹支,蒙上白布,掛到住室內。到晦日祭祀時,揭去白布把它供上,請巫女祈禱消災避禍。朝鮮還有很多虎的神話傳說和諺語。
朝鮮和日本也為兒童製作老虎玩具,有泥塑、木製、紙漿製作(日文寫作“張子”)。這些虎玩具融入了本民族的文化內涵,並賦予了本民族的審美趣味。如朝鮮做不倒翁式的坐虎,旁邊要加一個同樣大的豹子,在他們的傳說中豹子是老虎的女伴,或象征虎夫妻。豹身染成粉紅色,用深藍色繪豹身上的花朵斑紋。虎的造型溫柔可愛,有的稚拙憨笨,張著貌似微笑的大口,使人感到非常親切。日本也有虎豹是夫妻的傳說。
日本平安時代(相當中國的唐代),盛行人騎虎的遊藝表演(虎由人扮),可能是中國漢代象人鬥虎百戲的演化。1986年,筆者曾到日本福島縣三春町考察訪問,見“大黑屋”民藝作坊內,便製作黃色紙漿虎玩具。小者15公分,大的近2尺。在福島“曆史民俗資料館”內,除陳列傳世的人形藝術外,還陳列了大小不同的虎玩具和民間虎傳說的泥塑戲偶。
韓國漢城在20世紀80年代曾舉辦過亞運會和奧運會,吉祥物都是小老虎。尤其是1988年奧運會,吉祥物小老虎取名“荷裏多”。朝鮮語稱虎為“荷”(與中國彝族稱虎為“羅羅”音近),“裏多”是朝鮮語對喜愛的人和物的昵稱。虎的造型像逗人喜愛的娃娃,脖子上掛著五環,頭戴朝鮮長纓小帽,帽繩旋起繞於小虎的背後尾巴處,構成漢城英文拚寫的第一個字母“S”。
據說吉祥物“荷裏多”在奧運會期間,很受各國來賓們的歡迎,人們紛紛購買荷裏多紀念品,頓時便被搶購一空。
由此可見,虎不但成為中國民間的“愛虎”,也成了世界人民喜愛的吉祥物“荷裏多”。